Klein与Lacan的自我概念

Klein与Lacan的自我概念

Lionel Bailly

Lacan对自我和它我的表达不满意。他没有试图反驳弗洛伊德,并且总是说他想要回到他那里。弗洛伊德从来没有创造过“自我”,“超我”或“它我”这几个词,而是用德语“das Ich”,“uber-ich”和“das Es”写成,它们简单而直接地翻译就是“我”, “上-我”和“它”。拉康试图恢复“das Ich”或英文的“I”的主观性,而不是“自我” - 他所听到的是话语的主观性。正如乔尔多尔(Joel Dor,1998)所指出的那样:“主体对自己的想象的客体被称为自我”,“自我把它自己当做是了主语的我”。

自我是一种虚构,人类基本上没有注意到自己的主体;自我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说的话;主语(theSubject)在其说话时是无法识别的自身的。精神分析是指患者对他/她的主观真理的关注,或者指向客观“我”和主观“我”可以协调的那个点。 Klein并没有这样的区分,而Klein的自我与拉康的主体非常地接近。克莱因,真正的弗洛伊德思想学者,依赖弗洛伊德的基本框架,同时以一种在该框架内为她增添空间的方式阅读他。

她接受了结构模型作为分析思想的基础。她指出,自我是从它我发展而来的,自我深入到它我,因此受到无意识过程的不断影响。在与孩子们的合作中,克莱因认识到,因为从出生开始,生死本能之间存在着斗争,所以死亡本能所产生的焦虑也是从出生开始就存在的。因此,自我掌握焦虑的功能也必须从一开始就有效。克莱因解释说,自我回应了通过执行投射和内投功能而被死亡本能所摧毁的恐惧。

通过投射,自我将死亡本能向外偏转,并通过内投将自我带入“某种生命(首先是食物),从而约束在其中工作的死亡本能”(Klein,1958,p.238)。自我的力量被认为是生死本能融合的一个功能。这种融合的程度主要由体质所决定。生命本能,爱的能力,占主导地位,自我和整合的原始功能将是强大的;在死亡本能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它会很弱。克莱因认为从它我到自我的移动是通过“部分对象”的内投来实现的。身体的本能导致乳房好坏的体验,这些乳房被投射然后进入到了自我,塑造其性质并影响了它的力量。内投的好对象形成了自我膨胀和发展的核心。因为当自我被内化的好物体支撑时,它更能够通过与性欲结合而在某种程度上与死亡本能有效地结合,从而能够控制焦虑和保持生命。拉康的自我观点首先出现在他关于镜子阶段的文章中。

镜像阶段揭示了我在精神分析中体验到的“I“(主语我)的形成。镜子阶段不是一个实验,而是一个类似于俄狄浦斯情结的神话那样的创造。它具有隐喻的性质。它有双重方面。首先,它是一种智力成就,是对我的概念的逻辑和有意识的发现,它首次被认为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其次,这是一种这个新发现的I及其形象加以谈判的过程。

柏拉图在Phaedrus(2005)中说过,“人类的智慧必须根据所谓的观念来实践它自身,从多种感觉转向统一,其积累是一种反思的行为”。形象不符合预期,感觉不像我对它自己的感觉。形象也赋予了我不一定拥有的或想要的某些品质。这导致了想象的I,即自我的构成。自我是感知和幻想之间以及表象(内部对象)和感知(外部对象),理想自我和外部现实之间的妥协的结果。拉康谈到了婴儿与镜面形象相遇所引起的整体的自我的观点:此外,这种形式必须被称为“理想 - 我”…它也将是次级认同的根本…这种形式将其称为自我的机构置于其社会决定之前,处于一个虚构的方向,这个方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永远都是不可减少的…无论辩证的整合如何地成功,他必须像我一样解决他与自己现实的不协调。 (拉康,1977年,第76页)

参考文献:

Dor, J., (1998). Introduction to the Reading of Lacan. TheUnconscious Structured as a Language. New York: Other Press.

Klein, M. (1958).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functioning. In: Envy and Gratitude and Other Works,1946–1963 (pp. 236–246). London: Hogarth, 1975. Lacan, J. (1977). Écrits. (B.Fink, Trans.). New York: Norton, 2006. Plato (2005). Phaedrus. London: Pengui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