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给付:一字之重,有贵千金!(二)【一点资讯】
之前,有患者到访寻药,问有无苦楝子,药房内为川楝子,窗口的药师面对患者这一咨询,疑惑了,这川楝子是苦楝子吗,不敢贸然回答。对于这一问题,待我详详说来。二者皆别名金铃子,外观大小差别较大,但外观形状、颜色差别较小。
味苦,性寒;有小毒。入肝、小肠、膀胱经。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临床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苦楝子
果实类圆形或椭圆形,较小,直径1~2cm。表面棕黄色。果核一端平截,另一端略尖,表面具5~6条纵棱,内分5~6室,含种子5~6枚,种子紫红色扁菱形。
味苦、性寒,有毒(毒性较川楝子大)。
清热燥湿,杀虫。主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二者区分的主要点:果核大小形状、表面纵棱数、子房室数、种子颜色、形状、数量。
现代研究已经发现二者在性状与显微特征上均存在差异,薄层色谱下苦楝子比川楝子多一种组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下苦楝素含量川楝子高于苦楝子。苦楝子和川楝子应区别药用,不能混用甚至错用。
值得注意的是,药典中规定苦楝和川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均为苦楝皮。不少人从而误认为川楝子与苦楝子也是一个药,估计这是二者药用时基本作同一品种混用或相互错用的另一方面原因。
二者不仅名相似,而且形相似,但是“神”不似,有些专业人士也常在这里犯了迷糊。二者实乃两种来源不同、功效迥异的药材。因药名相近常会被张冠李戴,造成临床用药的安全隐患。
《本草纲目》有曰:“白附子因与附子相似而得名,而非附子类也,乃阳明经药”。
白附子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临床常用炮制品:制白附子。
味辛,性温;有毒。入肝、胃经。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临床用于中风痰壅,口眼㖞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白附片
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附子,其炮制品之一。
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入心、肾、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肾阳虚衰,阳痿宫冷,虚寒吐泻,脘腹冷痛,阴寒水肿,心阳不足,胸痹心痛,阳虚外感。寒湿痹症。
入煎应先煎,久煎。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总而言之:白附子非附子,白附片非白附子。
每到重阳佳节,“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有争论:究竟插戴的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众说纷纭。但六味地黄丸中茱萸是山茱萸,非吴茱萸,绝无二论。
山茱萸
俗名枣皮,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味酸、涩,性微温。
入肝、肾经。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不止,体虚欲脱,内热消渴。
吴茱萸
完全不同植物的根茎。
黄连
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味苦,性寒。
入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的黄连,就是这个黄连。
胡黄连
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
味苦,性寒。入肝、胃、大肠经。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临床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
二者口尝都是味极苦,但还是很好分别的,直观望去便可:黄连切面或断面鲜黄或红黄色;胡黄连切面或断面灰黑或棕黑色,木部有“八哥眼”(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
有人说了,我现在清楚它们各自长什么样了,时间一长又迷糊了呀,我建议您,可以这样想啊:胡黄连的“胡”——糊,糊了就黑了呗,那个颜色发黑的是胡黄连啦。
近亲关系,二者皆是使君子科植物的果实。
诃子Hēzǐ
味苦、酸、涩,性平。
入肺、大肠经。
涩肠,敛肺,下气,利咽。
临床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毛诃子又名毗黎勒
始载于《新修本草》,因其与诃子同属,果亦相近似而被毛,故名“毛诃子”。
2020版药典载:
使君子科植物毗黎勒的干燥成熟果实。
味甘、涩,性平。
清热解毒,收敛养血,调和诸药。临床用于各种热证,泻痢,黄水病,肝胆病,病后虚弱。
敲黑板:直观抓住毛诃子之“毛”——其外表有细密绒毛,与诃子相区别。
首先不是青果化妆成了西施(西青果);其次二果名美,但皆不是啥倾国倾城貌;再次二果没啥亲戚关系,实乃完全不同植物的果实。
青果又名橄榄
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
首载于《日华子本草》。时珍先生释曰: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呼青果。
味甘、酸,性平。入肺、胃经。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临床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痰黏,烦热口渴,鱼蟹中毒。
西青果又名藏青果
作者简介
王丽英 山东省中医药学术传承人,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西院区药剂科副主任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