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重臣潍县刘应节民间传说一二
编者按:
在明代潍县,刘应节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在民间流传很多关于他的逸闻传说,今天推发玄恩涛老师的《刘尚书故事二则》 。
刘尚书就是明朝中期朝中重臣刘应节,官居正二品大员,是潍县人,其后人大多居住在浮烟山脚下的刘家庄子村,在我们这里大部分人都知道刘尚书,很少人知道他名字叫刘应节。老百姓都知道皇上是真龙天子,在天子身边的大臣自然也了不起,也一定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就能管天底下的事,也就是人间的一些事情。我把他的一些传说介绍给大家。
第一则是戏城隍
他在上学的时候,学校离城隍庙不远,孩子们经常到庙里玩,看庙的老头就有些烦,便说你们像山羊、猴子一样,没有一会是老实的,你看城隍爷坐在哪里多安详,你们再在这里胡乱反,我就不让你们来玩了,嘴里嘟囔着山羊、猴子、小学生一点也不假。那时候人们迷信,不敢得罪神仙,更不敢说城隍爷是泥做的,孩子都知道泥做的不能动,虽然心里有些反对但嘴上不敢说,刘应节便想,城隍既然是神仙,何不叫他出去活动活动,这样看门老头就不会烦我们了。有一次上课忽然想到叫城隍出去玩玩,便随手便写到“城隍城隍你到南阳,巳时去午时归来”,这一天刘应节同小伙伴又到城隍庙里玩,便把上课写的纸条用唾液贴在城隍爷的后背上,玩耍完已后便走了,走后城隍庙里出了怪事,看庙的老头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怪梦,城隍爷向他求救,说请天神饶命,我一个城隍小神,一个时辰从潍县到南阳再回潍县是不可能的,请撤掉命令吧!看庙的老头一惊,梦醒了,醒后到大殿一看,城隍爷满脸大汗,吓得立马大跪,磕头如捣蒜,想这是怎么一回事,他眼珠一转,起身围绕城隍转一圈看看,看到城隍爷身后的纸条,纸条上的字也不认得,他一想还是去学堂请先生。马上跑到学堂去找先生,找到先生后,把城隍庙里发生的事向先生一说,先生大吃一惊,跟着看庙老头去庙里一看,正如看门老头说的一样,城隍爷满头大汗。先生看到城隍爷身后上的字条,一看字迹便知道是刘应节所写,先生也懂得一些道法,忙叫看门老头焚纸烧香,口中念念有词,说了一些别人难听懂得话,最后说道我替弟子收回承命,便揭去贴在城隍爷身后的纸条,再转过来看城隍爷脸上的汗已经全无,恢复常态。先生心想刘应节应该是天上星宿下凡,日后必将成为了不起的大人物,但天机不可泄露,当时什么也不敢说,回到学堂后对刘应节更加关注,多加引导,刘应节日后果然高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你要问教书先生为何能揭他的承命,因为刘应节还是个学生,老师的话还是要听的,学生就要听师傅的话,有句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第二则浮烟山周围为何不遭受冰雹之害
相传浮烟山周围在很早以前经常遭受冰雹之灾,经常受到冰雹之害,当地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老百姓求救于上苍,但无济于事,直到刘尚书出生以后才改变了现状。说起来还有一段奇缘,我们这里管着下冰雹的地方神是方山爷,方山爷是何方神圣?相传方山爷是姓于名子仁的人,明洪武年间昌乐县知县,为了驱赶妖魔鬼怪,最后死在昌乐名山方山,成为“方山爷”掌管一方平安。方山到浮烟山直线距离不过二十里地,方山是昌乐境内第一名山,据《昌乐县续志·山川》载:"其山横亘顶平如砥四望皆方故名"。山体雄伟,平原突起,巍巍壮观。东携白浪,西镇丹水,北映孤山,南望汶河。大有主宰一方天地之气概。山上植被丰茂,景色优美,钟灵毓秀,气象万千,实乃一邑之胜。有一年春天刘应节跟随家人到方山游玩,到了山神庙,一进庙门不得了,出了一桩怪事,方山爷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其他人吓得乱窜,唯独刘应节镇定自若,上前说了“免礼,请坐”,方山爷才回到座位上去,两位神仙展开了时空对话。从此浮烟山周围很少下冰雹,如果误下了冰雹,当地老百姓就会向院子里扔菜刀,下冰雹向院子里扔菜刀是刘尚书和方山爷的约定,只要向院子扔菜刀,方山爷就会看到,冰雹就会停止,到现在下冰雹扔菜刀习俗还在延续。从此刘应节的老家浮烟山周围再也不受冰雹之害了。你要问方山爷为何怕刘尚书?一个是七品,一个是二品,岂有不怕之礼。以上两则故事是俺娘说的,俺娘就是刘家庄人,也是刘尚书的后人。为纪念母亲的养育之恩,把这两则故事奉献给大家,以便流传后人。
玄恩涛写于丁酉年冬月。
(本文推发已获玄恩涛老师授权,未经许可,谢绝其他媒体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