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孩子笨!影响学习成绩的真正因素是这些....
Hi曹老师
学习成绩上不去,归根结底与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快来看看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坏习惯都有哪些,避免孩子做学习无用功。
1
学习中的坏习惯有哪些?
一、学习无计划
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
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二、学习不定时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三、学习不定量
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没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帐,该做完的作业他欠帐,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是欠帐.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四、学习马虎
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写到卷纸中。
五、学习一心二用
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
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不管在哪里都要说话,都要找茬儿。
六、不懂装懂
过于害羞,虽然学习上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装胖子,不懂也装懂,不会的东西从来也不向别人请教;
七、知错不改
作业本发到手里,虽然上面有许多老师的订正,可很少往心理去,测验题和考试卷基本都是只看看分数便仍到一边,从不认真分析原因、检查和修改错误。
八、不做预习
即使老师有要求,也很少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上课带了一双耳朵,连最简单的东西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个重要要求,孩子在上课前没预习,听课时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会大打折扣。
九、上课跑神
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易分神、小动作多、坐不住、爱说话,快到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心理早已在课后的娱乐之中。如果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搞不懂,课下他花了几倍的时间都不一定能补上。
2
要养成哪些良好习惯?
一、尊重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
二、自习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三、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四、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
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
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五、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六、做笔记的习惯
会做笔记的同学可能上课间记得并不多,但很有成效。有些同学的笔记只有自己看得懂,但也很有效。相反,有的同学笔记记得很多,上课时几乎一直在记笔记,不仅效果差,甚至会影响听课效果。所以学会有效地做笔记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