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其诗其人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这首诗就表达了他漫游时的豪迈心情。李白顺着长江出川时曾写下了许多表达出外漫游、心情愉悦的诗。
尽管有时也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苦闷心情,但他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终究会得以实现。
他南游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走过黄河流域的许多地方。每到一地,李白都以文会友,写下了大量的诗篇,使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像他描写长江的诗句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写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诗句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登上庐山,诗人面对瀑布的飞湍喷泻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佳句,为了表达自己清高孤傲的性格他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毫无摭掩、直白性格的诗句。他的诗传遍了祖国大地,没见过李白的人,也读过他的诗,每每听说李白漫游到来,文人学士都会很乐意地接待他,与他交朋友。安史之乱以前,唐朝的封建经济得到空前的繁荣,国家出现了大治之后的盛世。李白对自己对社会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他发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慨,字里行间反应出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心情。
然而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必然导致吏治的腐败和国家的衰微。唐玄宗六十一岁那年,宠爱上了年轻貌美的杨贵妃。据说杨贵妃生得聪明伶俐,还懂音乐,善舞蹈,把唐玄宗迷得“从此不早朝”了,为了讨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把她的两个哥哥都封了官,三个姐姐都封了夫人。杨贵妃有个远门子堂兄弟叫杨钊,在蜀中穷得过不了日子,听说堂妹得宠,就带了点礼物到长安找杨贵妃,杨贵妃在唐玄宗面前说了几句好说,杨钊就很顺利地当上了一名禁卫军参军,还尊玄宗之命改名为杨国忠。
唐玄宗整日沉缅于酒色,把一切政事都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去管,连早朝都懒得主持。而杨贵妃爱吃新鲜的荔枝,唐玄宗就专门下令叫岭南的官员派人像接力赛一样,一站一站地快马加鞭送到长安。据说荔枝到杨贵妃手里的时候,还又红又香,味道鲜美。
唐玄宗、杨贵妃每天饮酒作乐,少不了叫人奏奏音乐,唱唱歌曲,但是宫里的一些老歌词都听腻了,他们很想找人填点新歌词。贺知章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对唐玄宗说,长安新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白,是个天才,无论做诗写文章,都十分出色。唐玄宗也听说过李白的名字,读过李白的诗,于是就吩咐贺知章赶快通知李白进宫。
李白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但他生性高傲,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很不满意,虽然也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让他有机会施展政治抱负,而这次来长安,目的也正在于此。但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主动上奏章,去推销自己,而是等待合适的机会。现在皇上召见,他便很高兴地来见唐玄宗。
唐玄宗在宫殿上接见了李白,和他谈了一阵子,觉得他的确很有才华,是个人才,就很高兴地说:“你是个普通人士,但你的名字连我都知道了,要不是有真才实学,怎么能这样出名呢?”李白很自信,也没有说过多的客套话。
接见之后,唐玄宗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他专门给他起草诏书,公事并不很多。
李白爱唱酒,性格又放荡不羁,平时喝起酒来非喝到酩酊大醉才好。现在进了翰林院,他仍然改不了这个习惯,一有空,就找一些诗友到长安的酒店里去喝酒,各家店铺的掌柜都认识他,知道这位大诗人爱喝酒且每喝必醉。
有一次,唐玄宗叫乐工谱写了一支新曲子,还没填上歌词,就命令太监去找李白。太监们在翰林院和李白的家里都找不到李白,快要急死了,有人就告诉太监,李白一准是上街喝酒去了。
太监们在长安街上找呀找,好不容易在酒店里找到了李白,可他喝醉了酒,躺在那里睡着了。太监急忙把他叫醒,告诉他皇上要召见他。李白揉揉眼睛,摇摆着身子站起来,问是怎么回事。太监们见他东倒西歪的样子,来不及跟他细说,七手八脚把李白塞进轿子,抬进宫里。
李白进了宫,抬头一看唐玄宗就在面前,想行朝拜礼,身子却不听使唤。太监们见他醉得厉害,就有人拿了一盆凉水,洒在李白脸上,李白才慢慢清醒过来。
唐玄宗很爱李白的才华,虽然他酒后失态,也不责怪他,很和善地叫他马上把歌词写出来,好赶快让人练唱。
太监们忙着在他面前的几案上放好笔砚绢帛。李白蹒跚着席地坐了下来,忽然觉得脚上还穿着靴子,很不舒服。他扭头一看,看见身边有个年老的宦官,就伸长了腿,朝那宦官说:“请帮我把靴子脱下来!”
那个老宦官原来是唐玄宗宠信的宦官头子高力士,他平时仗着皇帝的威势,在官员面前作威作福,现在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居然敢命令他脱靴,简直气昏了。但是唐玄宗就在旁边,还等着李白写歌词,如果得罪了李白,让唐玄宗扫了兴,他可担当不起。于是他忍住气,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笑嘻嘻地说:“唉,先生真是喝醉了酒,拿他没办法。”说着,就跪下去给李白脱靴子。
李白脱了靴子,连正眼也没看高力士,拿起笔来去蘸墨,可是眼花缭乱看不清砚台在哪里,就随口说请这位美人帮我把砚台捧起来,那位美人笑了笑就捧起了砚台,别人都大吃了一惊,李白竟然让贵妃娘娘捧砚,但玄宗念李白酒醉也不计较。李白这才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没有多长时间,就写好了三首叫做《清平调》的歌词交给唐玄宗。唐玄宗一看,歌词共三段: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他反复吟诵,觉得歌词文词秀丽,节奏铿锵,确实是难得的好诗,马上叫乐工演唱起来。唐玄宗和杨贵妃听着新歌都很高兴,连夸李白的才气高,出手不凡。连宫女们也知道了李白的名字,争相传阅李白的歌词。这样一来可把那个高力士气坏了,他还记恨着那天李白让他脱靴的事,总想找机会说说李白的坏话,报复一下。
有一天,唐玄宗会见大臣,由高力士陪伴杨贵妃在御花园里赏花观景,杨贵妃很高兴地唱起李白写的《清平调》,高力士假装惊讶地说:“哎呀,李白这小子在诗里侮辱了贵妃娘娘,你还不知道吧?”
杨贵妃奇怪地问他:“歌词挺好的,怎么会侮辱我呢?”
高力士添枝加叶地造谣说:“你想啊,这'可怜飞燕倚新妆’一句就有问题,赵飞燕是什么人?她是汉成帝的宠妃,后来立为皇后,虽然是有名的美人,可是历史上对她和她的妹妹评价并不好,把汉成帝重用王莽,最后王莽篡了汉家江山,都归结为赵飞燕的过错,说她们姐妹迷住了汉成帝,因此才使天下大乱的,这不是侮辱你吗?娘娘你贤德过人,皇上是有名的明君,他李白咋能把你比作淫女,把皇上比作昏王呢?况且他要是尊重娘娘,也不敢让娘娘亲自为他捧砚吧?”
杨贵妃一听这话说得很在理,心中十分恼怒,后来就在唐玄宗面前老说李白的坏话,才说唐玄宗还不以为然,可是说的次数多了,再加上李白性格孤傲,得罪了一些权贵,权贵们也说李白的坏话,唐玄宗就渐渐对李白喝酒误事的脾气看不惯了,开始疏远李白。
李白也看出在唐玄宗周围都是一些像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那样的趋炎附势的小人,留在唐玄宗身边,不过是帮他解闷散心,根本施展不了政治才能。于是他也不主动去接近唐玄宗,而是有空就与朋友到长安的酒家去喝酒,喝醉了,就写诗,因此就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美誉。
到了第二年春天,李白看再留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就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回家。唐玄宗听信谗言,正讨厌李白,就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要求。但为了表示他爱惜人才,赐给李白一笔钱,送他回家。据说唐玄宗赐给李白一个腰牌,允许他走到哪里,吃住到哪里,费用全由公家报销,让他任意游玩。但这种说法似乎没有什么根据,单凭李白的才气,每到一地,读书人肯定会乐意招待他,根本用不着公家去招待。从他写的一首《赠汪伦》诗便能证明这一点: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中提到的汪伦究竟是何人?史料已无从查考,但肯定是李白的朋友,也应该是个读书人。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重新过着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有时候隐居读书,有时候周游各地。在这些日子里,他写下了许多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望天门山》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有一次,他从白帝城出发,乘船经过长江三峡,到江陵去,一路上他即景生情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令人叹为绝妙的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许多诗篇表现了他豪放的气慨、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感情,如:《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是这样的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燕,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诗路很宽,写西北高原的塞外风光,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写由秦入蜀道路的奇险壮丽,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些诗句,表达了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表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憧憬,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读了这些诗句,自然而然地激发起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
李白生活的一部分时间,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因此他的诗既有斥责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口诛笔伐,也有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绵绵深情。如他揭露唐玄宗宠信宦官飞扬跋扈的诗句有:“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写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诗句有:“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描写唐时长安出征军人之妻在月夜怀念丈夫的诗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描写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又如“慌慌走胡兵”,“豺狼尽冠缨”等。这些诗句都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让人感觉到他为老百姓鸣不平的勇气,体味到他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情。
李白虽然离开了长安,不愿与腐朽的朝廷为伍,但他并没有忘记忧国忧民,和报效国家。安史之乱中,他应邀参加永王幕府,投身平乱战争之中,本想为平定叛乱贡献力量,不料由于皇室的权力斗争,自己竟受到牵连。唐肃宗消灭永王之后,因李白是永王的部属,肃宗下令将李白以“附逆”罪下狱,因顾及他的才名,没有杀害他,而把他流放到夜郎。后来在流放途中又遇赦放还。此时的李白,已经是六十一岁的老人了,尽管年过花甲,仍然想请缨杀敌,但因病重而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连四川老家也没能回去。
李白的生命虽然只活了六十二岁,但他的诗却发扬了我国民歌的优秀风格,感情真挚,语句自然而美丽,千古传诵不绝,因此被人尊称为“诗仙”。如他写月夜思乡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把描绘自然的美景和抒发自己的感情出色地结合起来,通俗易懂,情真意切,这种妇孺皆知的白话语言,成为娃娃们学唐诗的必读之篇。
李白虽然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是空前的,但他在仕途上却是不得志的,究其原因,是官场的黑暗统治集团的腐败和他不愿与其同流合污的性格所决定,有人曾经说,文人应该有傲骨,而不能有傲气。其实有傲骨而没有傲气也不行,你想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养尊处优,高高在上,接触的大都是阿谀奉承之徒,一旦遇到不肯用谄媚之言去讨好他们的人,他们就必然会不喜欢你,把你视为以下犯上的狂野之徒,或孤傲不群与人寡合的书呆子。因为文学本身与铜臭无缘,而统治者又视金钱胜过文学,那么他们又怎么会去喜欢文人呢?诸葛亮、魏征、东方朔、司马相如等虽然也是文人,但在他们身上更多的是政治家成份,如果他们也是纯粹的文人,就肯定会像李白、杜甫、苏东坡那样倍受冷落。
文人在统治者眼中是渺小的,而文学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却是伟大的,尽管文人生前默默无闻,而身后却是万古流芳的;文学虽然伟大,但伟大总在文人的身后,而不是生前。既为文人,就必须耐住生前的寂寞,而为人民群众呐喊出万代不泯的心声——李白的伟大和其诗文的千古不朽也正在于此。
作者简介:
王鼎三,字嵩铸,笔名张口笑,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人,现为洛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洛阳长篇小说学会会长,洛阳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出版有官场小说《谁主沉浮》六卷、历史演义小说《洛阳 洛阳》,散文《春秋悲歌》《故园情思》,杂文集《王鼎三杂文选》,诗词集《王鼎三诗词选》。小说连续获得洛阳市第四届、第五届 “五个一”工程奖。另有河洛抗战故事《伊洛山庄》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