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崆峒派原来在这座山,山色天下秀,中华道教第一山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经常会出现各大门派,其中有一个知名度不是很高,却是中原六大门派之一的崆峒派,这个门派很熟悉,但是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在哪里。崆峒山,在甘肃省平凉市,像金大侠小说中写的一样,崆峒武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有影响力的,被誉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不过今天我们不说武术,之说崆峒山的美景和故事。
传说,华夏人文始祖黄帝曾经问道崆峒山,黄帝亲临崆峒山拜访这里的一位智者广成子,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此后的秦始皇、汉武帝也曾登崆峒山,历代文人墨客: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都为崆峒山写下诗文,对这座名山赞誉有佳。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古丝绸之路出关中的要塞,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主峰海拔2123米,自古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黄帝问道的广成子是我国古代道教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而崆峒山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人文圣地。被誉为西北的道、佛宗教圣地,素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据史书记载,崆峒山在隋朝统一之后获得了一个安定时期,唐朝时就有僧人、道士先后开创寺院和宫观,此后经宋、元、明、清直到民国,历代都有兴建或重建。
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名胜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基本恢复了历来所称的“九宫八台十二院”中四十二处建筑群。
崆峒山的三教洞,祭祀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三教共处相容。此外,崆峒山还有“三教禅林”,也称“居士林”。三教共处一山,这有其历史渊源简单地说,儒、释、道“三教”是长期活跃于中国历史的三支主要思想力量,它们互相矛盾、互相斗争,却也互相吸收、互相融合。
明清时期,儒家家林北恩将儒学变成三教合一的宗教,名“三一教”,崆峒山的宗教人士与时俱进,在明末清初就在岩石上开挖了三教洞,因为是石质洞,花费了十多年才修成。三教在教理、活动上相互融洽,是崆峒山三教长期共存的主要特点。
问道宫,也叫轩辕谷,位于崆峒前峡,泾水北岸,背山面水,环境幽寂,相传这里就是黄帝向广成子问道的地方。唐代这里已有建筑,元朝至正间重修问道宫,保存有《重修问道宫碑》一通,明朝宣德、万历年间,再次重修,成为一组庞大建筑群。明代唐龙在《问道宫》一诗中说:“欲捉白蟾飞树梢,遍寻元鹤在云中,荒凉栋宇聊停节,怅望当年问道宫。”
聚仙桥,在崆峒前山麓泾河河谷中,原来有一巨石横跨泾河两岸,河水每被巨石阻拦,喷珠溅玉,景色壮观,称为崆峒十二景之一的“仙桥虹跨”明朝文人罗潮作《仙桥虹跨》诗赞美:“仙桥飞渡壑,横亘长虹卧,来往闲游者,不信天边过。”1980年修建崆峒水库时聚仙桥被淹没,后来在坝前六百米处重修。
望驾山,是崆峒山东峰,山前胭脂水和白泾河相会,海拔1926米。望驾山突兀耸立,气势雄伟,站立峰顶,泾河川和平凉城尽收眼底。相传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山上云雾遮罩,虚无飘渺,大臣们在山前垒土相望,故称望驾山,峰顶曾建有怀旷亭,损毁于历史尘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