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鲁迅化”已过10年,为何要删掉他的文章?

回顾中国近代,那是一段充满了屈辱的历史,腐朽的晚清政府,懦弱的资产阶级,蛮横的北洋军阀……那些自以为是人上人的不过也只是西方帝国主义的傀儡罢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也渐渐逝去,那时候人们经历的痛苦,我们只能从冰冷的字句中体会,可是,又怎么会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呢?没有出生在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过着担惊受怕、食不果腹的生活,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在那个时期,也涌现了许多的名人,他们中有人臭名昭著、恶名远扬;也有人不畏强权、敢于斗争。两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或是为了心底的私欲,想要坐拥荣华富贵;亦或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一团怒火,用各种方法敲醒那不争气的国家和人民。那时的文人,不乏奴颜媚骨之人,但满腔正气,敢于抨击时弊,揭露社会现实的人也大有人在,其中鲁迅先生就显得尤为突出。

提起鲁迅,人们总会想起从小到大学过他的课文,那些对于学生时代的我们而言,就如同噩梦一般。鲁迅的文章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太过于晦涩难懂,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其深层的内涵,因此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要删掉课本中鲁迅的文章,但如今十年过去了,课本中仍然保留了很多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要求删除其作品的人认为,鲁迅的文章早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于现代的学生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学习意义。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揭露出的人性,却是一直都存在的。

就本人而言,鲁迅文章内涵,在学习过程中确实十分难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对那个时代有所了解以后,更能看出鲁迅文章中的一针见血。在鲁迅的文章中,无论是事件还是人物,都折射出那个时代里,社会里最阴暗的一面,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只有他用文字,深刻地揭露了那些人们最忌讳、最不可言说的东西,权贵们的丑恶嘴脸,底层人民的胆小懦弱,是那个风雨交加的年代里,最泛滥的东西。

鲁迅不仅仅是一个会执笔著书写文的杰出作家,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斗志昂扬的革命卫士,他身上所具有的冷静与果敢,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失败的原因,在于精神的软弱,而非肉体上的疼痛,所以他选择了弃医从文。当他执起笔杆,抨击社会的时候,也惊醒了沉睡中的世人。他的文字不仅受用于当时,同样也是当今人们所应当学习的,因为,有些社会问题,在今天也依旧存在,人们可以从他的文章中重新思考,得到启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