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演义:1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原创 根尘不偶 新象学堂 2018-08-07
大家晚上好!五一放假都休息了几天,这个周五晚上我们继续讲伤寒故事。
上一次我们讲到仲景先生帮小牛姑娘,她饮食不当引起的肚子痛,用桂枝加芍药汤给治好了。所以仲景先生在小牛姑娘她们家里的声望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
那个时候呢,大家生活都不算太好。小牛姑娘家里略微好一些,相对好一些。其实也就是普通人家,也仅仅能保证有口饭吃,仅此而已。在那个时候这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很多人是吃不上饭的。古人有句话说的好,有句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富人家条件相对好的话,亲戚朋友就显得多。因为小牛姑娘她们家境稍微好一些,有一口饭吃嘛。所以时不时的就会有一些,这个七大姑八大姨,这些远房的亲戚,日子过不下去的,就会有人过来,相当于串亲戚,实际上是讨口饭吃,要求帮个忙,接济一下。小牛姑娘的父母呢,也是非常的厚道,为人古道热肠的。亲戚如果来要求帮忙,只要还能帮得上,都是尽量帮忙,人还是非常的好。
这一天呢,小牛姑娘家刚好就又来了一位远房的亲戚。这个远方的亲戚呢,小牛姑娘其实也搞不清到底是个什么关系,总之就是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这么一个姨。也不知道是多亲还是多疏远的这么一个姨,总之算是亲戚。
那么这位阿姨呢,她也是远道而来,人呀不到难处不低头。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来小牛姑娘家借一点饭,借一点粮食,家里的孩子没饭吃了,接济一下。所以古人讲青黄不接,青黄不接大概就是这个时节。新的庄稼正在生长还没成熟,但是以前的粮食都吃完了。这时是最困难的时候,实在是没吃的的时候。
因为天气那个时候就跟现在的时节是一样的,天气渐渐地变热了。远房的阿姨远道而来,不知道隔了几个村,那时候也没有车,都走着来,自己走路过来。你想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她来讨饭么,来的时候呢,身上也没带吃的,这么远的路,路上饿了怎么办呢?好在她带了一壶水。古代有那么一个东西,像皮囊什么的,或是罐子之类的,装了一罐水。来借粮讨饭的这个阿姨,路上来的时候要走一整天。路上饿了呢,也没饭吃。怎么办呢?就只能喝一口水,把自己带着这个水呀,喝上一口,一会儿又渴又饿的时候,就再喝一口。只能是喝水充饥,实在没饭吃。
所以好不容易到了小牛她们家,累得是又饿又撑得慌,饿得不行了就只能喝水,越喝水啊肚子越撑,越撑得慌其实还不解饿。所以这个没有忍饥挨饿的人,体会不到这种吃不上饭的艰难的日子有多么难过。这个阿姨也是一个母亲啊,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她可以忍饥挨饿,走这么远的路,就是为了给孩子讨口饭吃。
这个小牛姑娘的父母一看远方的亲戚来了,这么不容易,很热情地赶紧招待她,先坐下,先歇口气,然后呢就端上一碗稀饭,吃一点垫活一下。为什么饿成这样,只给她一碗稀饭喝呀?因为这个人太饿的时候,你要是真给他这个干粮,象馒头啊,窝窝头啊,这种很结实的粮食,她能一下子吃很多的。但是这个饿的时间久的人,她脾胃吸收与消化的功能其实已经比较弱了,一下子吃很多反而容易吃撑着,会吃出病来。小牛的这个爸妈虽然不懂医理,但是这些常识还是懂的。所以就先端过一碗粥来,稀稀的,薄薄的,既能暂时解解饥饿的煎熬,同时又不至于过于加重脾胃的负担。考虑得很周全,照顾亲戚还是很细心的。
这个阿姨把这碗粥很欢喜地喝下去,确实也饿了。喝下去之后呢,小牛的这个爸妈就说,哎呀,你看这个天热路远,走了这么远的路,反正今天也赶不回去了,你也宽宽心,不要太着急,就住一晚上,明天再回,你先歇息一下。阿姨一听,说的也是。一个妇道人家,赶夜路回去也不方便,那就只能暂住一晚。所以就打扫了一间房子,让那个阿姨先休息一下。因为吃完饭之后,阿姨赶过来,赶了一天的路,来的时候就已经傍晚了呀,所以等喝完粥歇一歇呢,慢慢天就黑下来了,她们就准备要休息了。
这个小牛姑娘,作为一个晚辈嘛,例行过来给自己的这个远方的姨要问安,意思就是打个招呼嘛,问个晚安,然后各自休息。所以小牛姑娘很懂礼貌,就过来说,姨啊,你累不累呀?你看你还有什么要求,还想要什么呀?意思就是说,你要是没什么事,那就早点休息呀。
这个时候呢,她发现她这个姨,就在这个房子里,在这个炕上半躺着有点无精打采,就跟这个小牛姑娘说,孩子呀,我觉得有点不太舒服,好像是这一天呀,赶路赶得有点太急,这可能是有点累着了。
这个小牛姑娘过来就问,你是觉得怎么不舒服了?您说一说。
小牛姑娘她这个姨,远房的姨就跟她讲,我觉得怎么有点坐卧不安的感觉,总觉得这个肚子里有一股气,好像要往外跳,觉得它一跳就心惊肉跳的。有点这个担惊受怕。
农村人比较迷信,难不成家里会有什么事。小牛姑娘就赶紧安慰她说,家里肯定不会有什么事,一定是您走了一天的路太累了。路上没吃的,光喝水,是不是这个水一路上也凉了,也不是热水,是不是喝水喝的,喝凉水喝多了呢?我前几天就是因为吃了一个凉的梨,也是吃得肚子疼,肚子不舒服。我们这边有一个名医张仲景先生,给我开了一副药就好了。要不这样,我们去把仲景先生请过来给您看一下,看看是怎么回事。估计也是跟我差不多,可能也是受凉了。
你看这个小牛姑娘她很聪明。这个孩子自己病过一次,就知道饮食要禁忌寒凉。她知道她这个姨一路上没饭吃,喝着凉水来的,所以她猜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她这个姨走了一天的路了,实在是没有力气再走路。所以这个小牛姑娘就跟父母说好之后,通报了一下,然后就亲自过去请仲景先生。
好在离仲景先生的住处也不远,那个时候大夫呢,都是随叫随到,就是跟病人的关系就跟一家人一样。那个时候那个医患关系很融洽的,不像现在,现在很多人把这个看病当做是花钱来买服务,我花了钱你就得给我看好,这样的病人病要好,估计比较难。那个时候那个病人呀,她知道是请大夫,求大夫去的,所以都是很恭敬,很真诚,带着这么一个心态去求医的,所以大夫自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家诚心来求,大夫自然也是竭尽全力来救。这种以心交心,这样的医患关系,才是一个真正的良性互动的关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人生病能不能碰到好大夫,其实是看自己的这个发心的。
你要想我有的是钱,我花多少钱请最好的大夫来给我看好。只要有这么一个心,估计就找不到好大夫。人只有非常谦卑,非常恭敬地想,我生病一定是我哪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我一定是德行还不够,有所欠缺,我现在诚心希望有一位好大夫能过来帮我,拉我一把,我很恭敬地去请一位好大夫来帮我。有这么一个发心,有钱没钱,可能碰到一位好大夫的几率都是比较高的。
所以那时候的老百姓们虽然都没什么钱,仲景先生给他们看病也不收钱,就是完全是一种心意和心意之间的这么一种共鸣,一种交流,是互相恭敬,互相帮助的这么一个状态。不是单纯靠我们所谓的这个物质化的金钱,这些东西来衡量的。
这个小牛姑娘就急匆匆地赶到仲景先生这边,跟仲景先生讲,把这个问题讲了一遍,非常礼貌,非常恭敬地地跟仲景先生说,她就讲,我这个姨年龄也大了,也走了一天路了,实在没有力气亲自来您这儿看病。能不能麻烦先生您辛苦一下,走一趟,给我这个姨看一看。你说她这上有老下有小,万一她有个什么事儿,这一家人可怎么过呢?
仲景先生也明白她们的难处,说,没问题,咱们马上就走。就这样呢,仲景先生带着小虎子跟着小牛姑娘一起往她家里赶去。当个徒弟也不容易,这大半夜的师父要出诊他也得跟着呀。所以呢要当个好徒弟,也得能吃苦能耐劳。
等仲景师徒二人到了小牛姑娘家,看到小牛姑娘的这个姨,给她诊了脉,看了看这个舌象,问了问这个阿姨的症状,把她的自我感觉问了一下。那么仲景先生心里就有数了,就跟她讲,说,你现在幸亏发现得早,幸亏我们来的还早。
你这个就是长途跋涉,就是走的路太多了嘛,大热天儿的,白天还是比较热的,已经暖和了,走这么远的路,路上一定是又累又饿,也出了不少汗。中医有句话叫劳则气张,阳气消耗得比较多,阳气外散,劳累也是消耗。
但是这一路上又没的吃,中气难以为继,没有后续的粮草,中焦不能没有饭嘛,怎么化生气血,中焦后继无援。你单靠喝水,这个水呢,只能管个水饱。水性寒呀,水是最容易耗伤人体的阳气的。所以你这个一路奔波劳累,本来就耗散阳气,再饿了一路,气血没有一个后继的力量。再喝了一路的水来充饥,进一步扼伤了,相当于加重了对阳气的打压,让阳气进一步受伤。
所以你现在呢,现在天黑了呀,白天还好,白天阳气充盛,天地的阳气还帮着你支撑一下,你还能行。现在是晚上,晚上阴气重阳气弱呀。你这个身体失去了天地阳气的扶助,靠自身的力量就有点支撑不住了。再加上喝了一肚子凉水,这股阴气呀压得这个阳气抬不起头来。
你觉得这个肚子底下一动一动的,一跳一跳的,中医讲叫悸动。心悸的悸,激动的动。这是没有规律的,一冲一冲的那种跳动,这叫悸动。这就好比一个人呀,太累了,背着一份重物,或者是挑着一副重担,或者举了一个什么很沉的东西,实在坚持不住了。坚持不住了,拿不住了,扛不住了就开始摇晃,开始哆嗦开了。这个时候她在脉象上,在症状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悸动的症状。一会儿晃一下,一会儿动一下。就是摇摇晃晃支撑不住的这么一个象。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在本能地在求助,快来帮帮我呀,快来扶我一把呀。就是这么一个意思。你这个不及时处理,晚上再一冷,再一受寒,这有可能就会变成奔豚证。
小虎子知道这个奔豚,奔豚呢是下焦受寒重,引起的元阳失守。小虎子听到仲景师父讲到,就赶紧问师父,这个我们就,也给她用桂枝加桂汤,就是治疗奔豚的那个方子,岂不是很好嘛。
仲景先生就跟他讲,这个病啊,有虚实缓急,有这些不同。奔豚呢,是下焦寒气重,元阳无以固守啊。所以它向上冲动,发为奔豚。元阳是人体阳气的源头,一身正气的根基。所以这个时候急当固守根本。所以呢,你看这个桂枝加桂汤里面,首先用艾火,就是艾灸,先散下焦沉寒,然后用桂枝加桂汤,就是大量的桂枝来扶助,守固一身的阳气。
而现在这位妇人呢,她也有要发奔豚的这个意思,但是她还没有真的到奔豚那么严重。原因在哪里呢?原因是她这个寒气并不是真的在于下焦,而是更多的在于上焦。因为她喝了一肚子凉水,这个水气啊,饮食从上而入,它首先影响上焦心肺。喝了一天的这个凉水,这个水寒之气,让这个在上的阳气,心阳啊,心火之气,受到压抑了,它有点展不开了,有点不能很好的宣达于上焦,上焦就会弥漫了一股水湿之气。
因为正常情况下,下焦元阳鼓动外发,从内向外,从下向上发动,升发外出嘛。升达到上焦的时候自然变成心阳之气。所以现在这位妇人由于喝了过多的偏寒的水湿之气,那么它就从上焦压下来,压得这个心火在上面有点展不开,上不去。导致的在下的这个元阳也很郁闷,它想向上升达,也升达不上不去。上面有水气压着呀。所以上面的寒气对元阳压得有点支撑不住了,类似摇晃,支撑不住的这么一个象,所以肚子下面有种悸动的感觉。
仲景先生说,这个妇人虽然症状表现为下焦肚脐以下,这个部位的悸动,好像要发奔豚,其实她的脉象,下焦寒气没那么重,更多的是上焦的寒气。是上焦寒气导致的下焦元阳将要支撑不住的这么一个象。由于她还没有到元阳失守的这么危险的境地。我们只要帮她把上焦的水寒之气流散开,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这位妇人,她这个情况跟真正的奔豚证相比,奔豚证可以认为就是一个真正的元阳的虚证,以下焦沉寒为主,导致的元阳不守本位的以虚为主的这么一个证。这个老妇人她应该是上焦水气郁滞为主的这么一个问题。水气压制了心阳,这个元阳虽然受到了影响,虽然有点快支撑不住了,但是它还在坚持着,还在咬着牙挺着呀。还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这个时候,就赶紧干什么呀?赶紧给它减压,赶紧帮它一把,把它这个负担减轻,这是最快的办法。
当然它这个压力在哪里?这个负担的主要就是,喝水过多引起的这个上焦水气停滞,就是弥漫在上焦的这个水寒之气。这就是它主要的负担。
而流通上焦水湿之气,疏散流通,引水湿之气下行,不要让它在上面压着了,有一味药是非常合适的,就是茯苓这位大菩萨。
这个茯苓他主要生长在南方,所以我们老中医开茯苓的时候都写云茯苓,或者简称云苓,就是云南的茯苓。因为南方水湿火热,也是南方火气,开达之气。所以茯苓本身他就长在火气旺,水湿重的地方。所以相应人体心火上焦嘛,水气重心火受压抑的时候,刚好就可以用茯苓这个药来解围,救难。
到山上去挖这个野生的茯苓的话,你看他一般都是在松树底下,长的品质是最好的。下个小雨之后,你去看哪个地方的地面最容易干,有裂纹,基本上有茯苓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挖就挖出来了。就是这个茯苓依附松树根而生,吸附水气的这个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吸水气而长。茯苓长得也圆圆的,像一个大球一样,白色的,长得很结实。
所以呢,茯苓的功效,就类似于在这个水湿弥漫的,这个象雾气浓浓的这么一个环境里,他就像一个吸水的这么一个东西,像一个吸水的海绵一样,能把水气吸收过来,然后引导它缓缓下行,让水气能够流通开。
因为这个茯苓啊,他吸收水气的这个力量比较强大,或者说他这个吸得比较紧,长得很结实。好的茯苓啊,你即便把他切成薄片,你放在水里煎,煎半天也很难给他煮透。就是他这个聚气,守气的这个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正因为有这股力量,所以才能够把这个无形的水气都聚在一块儿,然后流通出去。
所以仲景先生说,给这位妇人开的方子啊,要以茯苓为君药,茯苓用多少呢?用半斤,半斤就是八两,汉代的那个汉制八两,一两是16克左右吧,八两至少120克了是吧,就不少了。以茯苓这位大菩萨为君药,来利湿,流通上焦水湿,以缓解一身阳气的这个压力。这就是替人分担这个重担,你挑不动了,我来帮你挑一下,我来帮你分担一下,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或者说给她把这个重担卸下来,我帮你卸走,不用你负担。
那么除了用茯苓利湿之外呢,阳气受到水湿之气的压抑,这种损伤,消耗,它也是比较虚弱的。所以呢,另外请了桂枝菩萨和甘草菩萨。这也是一个小方叫桂枝甘草汤。来扶助一身比较虚弱的阳气。你不是快支撑不住了吗?不是累得快不行了吗?好,桂枝菩萨一来,顶天立地支撑一身阳气,帮你流通,帮你撑着。甘草菩萨帮你守住中焦大本营。不是一天没吃饭了吗?我给你把大本营守住,不要失守。两个菩萨一配合,刚好就可以把这个虚弱无助,有点力不从心的心阳之气给守住,给扶住,给支撑住。
茯苓、桂枝、甘草这是三味药。另外呢,再给加上几个大枣,为什么要加大枣呢?因为这个妇人身体整体还是比较虚弱的,大量的茯苓虽然可以及时缓解阳气不堪重负的这些水气为患,能够引导水气下行,能够减轻这个负担,但是这个大量的茯苓这个利湿,引水气下行的这个力量呢,又怕它太过,太过则伤阴。
人体是阴阳二气,本身是和合如一,不可分离。阴气偏重的时候,要赶紧利湿。但是也不能让湿气太少,没有津液则阳气无以涵藏。又怕它过于利湿而伤阴。刚好大枣这个菩萨甜甜的,润润的,黏黏的,既可以充饥,又可以养脾胃气血,同时他偏于养阴气,偏于养身体的阴津。这样就防止因茯苓菩萨利湿太过,伤了一身的阴津。所以有大枣菩萨在这儿,柔柔地,缓缓地在这儿守护着,有这么一个缓冲,一个保护,所以就不用担心过于利湿伤阴的问题。
你看仲景先生考虑得其实还是很周到的,用药就这么四味,茯苓、桂枝、甘草、大枣,就这么几味药,但是这个用药法度非常严谨,安排的是面面俱到。
另外呢?仲景先生就跟这个小虎子说,你呀,赶紧去取一大盆水来。
取一大盆水干什么呢?煎药用。这个小虎子说,师父,煎药也不用一大盆水吧?煎药来上几碗水就够了呀。
仲景先生就跟他讲,这位妇人是水湿弥漫上焦为患,我们要流通水湿,煎药我们现在用的水都是井水,因为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吃井水,井里打出来的水。井水流通性差,它不怎么流通,我们要想用这个水来煎药,那么这个水要流通性很好的这个水,用它来煎药之后,药气才容易更好地流通,才容易更好地把这个水湿流通开呀。如果我们有山泉水,那就不用你去弄这一盆水了,直接用就可以了。但是那个地方刚好是中原地区,逐鹿中原,哪有山泉呀,都是井水,所以没办法。
那怎么办呢?就弄一大盆水,用一个勺子把这个水舀起来,水舀起来之后再倒掉,然后再从盆里把这个水再舀起来,高高地再倒下去。这个过程叫扬水,扬之千遍,扬一千遍,千遍是个大约数,就是多扬几次。这个水面上有水珠相逐,水面上都是水花呀水珠。就是让它充分地有一个流通的过程。就类似于这个模拟一个高山流水的这个过程。这个水叫甘澜水,所以仲景伤寒里面的甘澜水,就是人工生产的高山流水,取其水气清透,容易流通,取这么一个意思。
这个小虎子一听啊,明白了,立马照办,赶紧取了一大盆水,开始不停地扬这个水,拿一个水瓢把这个水盛起来倒下去,盛起来倒下去。忙活了半天,仲景说,可以了。于是就用这个扬之千遍的甘澜水,取这个水给这个老夫人就煮了这一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煮的时候因为这个茯苓一个是君药,刚才讲了茯苓他长得很结实呀,不好煎透,所以仲景先生特地嘱咐先煮茯苓,把这个茯苓先煮一会儿,先煮上半个小时,然后再把其它的药放进去。等茯苓的药气出来了,再放其它的药进去慢慢再煮,煮得比较合适就可以喝这个药了。
所以现在有些老大夫比较有经验的,认为这个病那个病,水气比较重,需要重用茯苓的时候,一般都要求先煮茯苓,要求先煮一个小时,甚至有的要求煮两个小时,其实煮半个小时以上效果就不错了。对于这个茯苓煎煮有要求的,要先煎茯苓,这是一个常识。大家这个可以记住。
那么给这个老妇人这边开药啊煮药,这些事都安排妥当了,仲景先生呢就跟她讲说,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你放心喝药,应该就没事了。他们就准备带小虎子往回走了。
突然仲景先生想起来一件事,就跟这个小虎子讲,虎子呀,你等这个老妇人喝了这个药,你问问她,我们在这儿稍微等一会儿,等她喝完药之后你问她有什么变化?
老妇人的这个药煎好了,递给她一碗药,她拿起来缓缓地喝了半碗,喝了之后呢,又歇了一会儿。小虎子就想师父让我等一会儿,问问这个老妇人的感觉,那我就问一下。
小虎子就问,阿姨,您喝了这个药感觉怎么样啊?
阿姨就说,哎呀,太感谢你们了,我觉得我喝了这个药,我觉得我好多了。我觉得我好像是心口上,好像这种闷闷的,压压的感觉,一下子就减轻了。刚开始我光觉得肚子下面跳得有点心慌,现在这个心底下这个肚子也不跳了,就能感觉到哦,原来是这个心口这个地方,还有点压的感觉,现在压的感觉基本上也没有了,感觉很舒服。现在只是还有一点什么呢?现在肚子底下不怎么跳了,只是还有一点点,心口这个地方好像有点,它不是那么压压的,闷闷的感觉,它好像有点要跳,有点心虚的感觉。不过没事,我觉得我用手自己这么压一压就好了,应该没什么大事。
仲景先生就跟小虎子讲,你看,病情减轻的时候,上焦这个压力,这个水湿之气,这种阴霾的,压制的力量减轻了,就只剩下上焦阳气的虚损,所以她这个悸动的感觉,就由下焦这个元阳支撑不住了,这个脐下的悸动,变成了这个心口下。这个悸动的位置往上挪了,其实就是变成了单纯的一个上焦阳虚的这么一个症状。这个症状呢,因为它比较轻微,只要自己用手压一下,也能缓解。那就是说,我就是有点累了,你稍微扶我一下就可以了。没有什么重物了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负担,只是单纯的比较虚而已。像这种情况,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呀,其实只需要用桂枝甘草汤,这两味药就可以了。就足可以扶助心阳,扶助阳气。因为它没有什么邪气可以要去化解了。
小虎子一听,哎呀,豁然开朗,心想这一个病人相当于是两个病啊,一下子学了两个方子。非常感恩师父的善巧方便,晚走了一小会儿,就多学了一个方子。
其实呢疾病的演变,无非就是正气和邪气之间的转变,彼此消长,无非就是阴阳之气的偏颇与合和,化现出来的各种病象,如此而已。当这个阳气偏弱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桂枝加桂汤,桂枝加附汤去扶助阳气。当这个水气偏盛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个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来流通水湿之气为主,相当于是扶正祛邪。偏重点是不一样的,根据具体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但是最终目的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实现一气圆融,阴阳和合,都是这么一个目的。
仲景先生跟小虎子呢,把这位老妇人的这个病情处理完之后呢,这个时间已经不早了,所以他们也就及早告别,踏上了归途,就回家去。
我们今晚这个课呢,讲到这儿也就讲完了,大家可以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