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节约不是小气,而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昨天下午在文科班上课,因为下了小雨,天其实不怎么热,但四只吊扇仍习惯性的以最大功率疯狂旋转。本来文科生对物理就不太感冒,我那不太自信的声音,又几乎都随风而去。索性,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
故事一,我们中国人去外地住宾馆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的习惯:只要房间有空调,必然打开,温度调的很低,然后裹着被子睡觉。潜意识里觉得宾馆是按空调间收的钱,不用,就好像自己吃了亏。洗浴时也一样,水必开到最大,一次性洗漱用品必然全部打开(即使有些没有用的必要)。很少有人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不这样浪费,水、电、洗漱用品等的开支大大减少,宾馆成本必然会降下来,顾客最终也会成为受益者。
故事二,是我高中时在《青年文摘》上看到的。作者的一亲戚从新加坡回来,看到作者的母亲洗菜刷碗时把水龙头开的很大,就很奇怪的问开这么大干吗,作者妈妈回答说:“水才值几个钱。”那亲戚惊讶的不行:“不是钱的问题,是水的问题,全世界淡水资源有限呀。”
这就是差距。我为什么讲这两个故事,相信学生一定明白。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先辈们不但靠勤俭度过一个个难关(比如在倒出的煤灰里捡没燃烧完全的小碳粒、去地里捡剩下的麦穗),而且在这坚持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多有创造,像为便于长期储存发明了腊肉、各种腌制品。可不知为什么,今天,在很多中国人身上看不到这种传统。如果我们因为物质充足而乐以忘忧,那就大错特错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隐忧:一是很多资源是有限的,比如煤炭、石油;二是很多污染是不可逆的,比如地下水的污染。所以,我们其实是在提前预支子孙后代的幸福。我敢说,很多官员、企业家,最终会是人类的罪人,要接受历史的审判。不幸的是,多数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但都抱有“大家都这样,我为什么不能”的想法。
说到底,我们缺少全局意识,缺少地球公民意识。
节约,是弘扬传统美德,是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是一种高贵品质。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这种品质,高中生作为当代人类的后备中坚,养成节约习惯,提高个人素质,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