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育儿: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成才?你的认知正在毁掉孩子┃安雪凝 2024-06-08 18:46:05 作者┃安雪凝 朗读┃馨月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01父母总是用自己的经历来 教育孩子都说王阳明是五百年来的完人、圣人,更有欲成大事业,必读王阳明一说。而对王阳明来说,影响深远的不止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还有他的父亲王华。在王阳明七八岁时,曾一度疯狂迷恋上下象棋,每天不是在下象棋,就是在下象棋的路上。而在明代盛世依赖文治的情形下,读书才是正道,父亲王华更是读书考下状元的儒学正宗。7岁的孩子爱玩是很正常的,可在父亲王华看来,儿子此时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什么呢?因为王华自己7岁时就两耳不闻窗外事,迷恋上读圣贤书。当年,王华和一班同学一起在龙泉寺中寄宿读书,其中有几个纨绔子弟欺负小沙弥。于是小沙弥就一起装鬼吓唬他们,其他人都吓跑了。最后就剩王华一人在寺里读书,他对小沙弥的把戏无动于衷,眼里只有读书。直到小沙弥们都放弃了,于是有人说,鬼都被王华的一身正气吓跑了,可见王华读书有多专注。后来,王华屡屡劝说都无法阻止儿子弄这些旁门左道,忧心不已中竟然趁王阳明睡觉时,把棋子、棋谱一起扔到河里去。为此,王阳明难过不已,也不得不放下自己喜爱的象棋。这种情况《社会学》一书中就说到:实质上,大部分家长只是利用他们自己的成长的经历,加上从别人那儿获得的信息(往往并不全面),来对子女进行教育。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就有像王阳明的父亲般,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用尽各种方法逼孩子改变的父母存在。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子方法。王阳明只是失去了一个爱好,可在其他人身上就未必如此了。02父母的认知决定了孩子 是否会被社会教育 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说过:“做父母的十分检束自己的行为,凡不许儿女做的父母不做,且禁止家庭中任何人做。”上幼儿园时9点上学,我基本上都是9点半才被妈妈送到学校,老师们也没有说什么。等我上小学后才在挨打中,慢慢知道了问题出在哪。当时,我们学校如果有哪个班级整体表现好,就能被评为优秀,获得代表荣誉的流动红旗。但因为我几乎每周都迟到,所以开学后的两个月我们班几乎都和流动红旗无缘。至今我对一年级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幼的我,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讲台前接受老师的惩罚,打手心。最让人难受的不是被打的手,而是被当众处罚的耻辱感和恐惧感,在连续被打5天后,我哭着对我妈说,不想上学了。我妈看着我发红的手心,不是让我在规定的时间到学校不在迟到,而是去找校长投诉说老师不该这样打学生。因为在我妈的认知里是没有时间观念存在的,从来是差不多时间就行,至今如此,怎么说都没用。后来,我没有再迟到了,却不是因为有时间意识,而是害怕再被打。长大后才明白,我会迟到从一开始就是必然,因为每个孩子小的时候都是不能自己把握时间的,只有大人才可以,而我妈没有认识到这点。但每个人长大后都是要融入社会,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生存下去。不遵守规则的人,社会没有耐心替他们的父母教育孩子,社会只会替这些父母好好教训甚至惩罚孩子。所以,父母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会被社会教育,很多熊孩子的背后都有熊父母的身影,确实如此。03父母的认知影响了 孩子的身心健康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的最重要因素,恐怕也是父母。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显示,我国超过90%公民有牙齿不齐、牙齿缺失、龋齿、松动等问题、同学小旋有一口整齐漂亮的牙齿,不是她天生如此,而是她有一位深受牙齿不健康所苦而非常重视孩子牙齿的妈妈。她说小时候,经常被她妈妈带去看牙医,牙齿长得不好,该掉的没有掉,都会被带去检查。后来,看到身边同学、同事带起牙套,才明白她妈妈用心良苦。当别的父母还停留在不疼、不影响生活就好时,她妈妈手把手教她用巴氏刷牙法,既刷干净又不会损伤牙齿。当别人还不知道牙线为何物时,她已经能熟练使用了,从小到大,她就没长过一个蛀牙。她妈妈说,人只有一副牙齿,坏了不会再长,长歪了还影响外表与自信。现在很多成人矫正牙齿,正是因为因为牙齿不齐,不仅对健康有害,还会导致外貌畸形,受到嘲笑而不自信。牙齿矫正最好的时间是5-12岁,这阶段孩子基本没有牙齿健康的概念和足够的财力来维护口腔的健康。需要靠父母的认知,而父母的认知决定了他们的口腔健康和是否错过最好的治疗时间。所以,父母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身心的健康。04父母的认知或将决定 孩子的一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说:儿童总是把父母当做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儿童心灵上起着决定的作用。历时7年的中国记录片《出路》中,导演郑琼第一次见到出生山沟沟里的小姑娘马百娟时,她12岁小学二年级在读,很爱上学,梦想是能到北京上大学。她们家当时一年的开销是50块左右,可见生活的困顿,读书或许是她走出大山的唯一机会。到2012年导演第二次见到马百娟时,她15岁辍学在家,由于年龄小也没有用人单位肯录用。为什么没有继续读书呢?她父亲说:“女娃娃长大后是别人家的,读书够用就好,以后还是要靠老公的,就算有工作以后有孩子也是拖累了。”2015年最后一次剪辑时,18岁的马百娟说她已经和她表哥结婚了。而是她能找的比较好的一个出路。她后面的人生,其实可以预测,大概率是和她的父母般在那个山沟沟里生儿育女,重复着父辈的生活。我不敢说马百娟当年如果继续读书一定会考上好的大学,走出大山。但人生有些事,你做了可能有一半的机会,不做就只能是零。可怕的是,几乎每个孩子在马百娟这个年龄,对未来都是模糊的,他们不清楚自己现在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甚至他们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因为选择权在他们父母的手上,所以,父母的认知可能就这样决定了孩子的一生。为人父母是一生的功课,去提升自己的认知吧。你的优秀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你的认知也你孩子的认知。 作者:安雪凝,知识就是夜行人的火把,照亮一个算一个。 赞 (0) 相关推荐 圣贤王阳明告诉你不用怕鬼的秘密 提到鬼,内心都会无名的升起恐惧,联想偏偏,什么午夜惊魂,什么悬疑事件,再就是现在城市流行的鬼屋(没有去过,所以不做详述),这样怕鬼恐惧的事情,有没有人问过古代的圣贤呢?不过还真有记载,在王阳明< ... 父母值得拥有 在生活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表扬要占2/3左右,批评要占1/3左右,可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批评是不可缺少的,表扬虽然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但一味的表扬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没有掌握好的批评 ... 【桥妈说说】从半颗牙齿说到因果教育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只有因果,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 昨日,抽个空上美容院做面膜,两三个月没见的小姑娘Y盯着我细看,笑着说:你咋有点大小脸啦!啊!真的吗?不过想想也真有可能的,去年9月底一个 ... 听育儿: 杨倩赢得双金全网祝贺:乐观的孩子才最容易获得成功┃雪瑞 作者┃雪瑞 朗读┃小桥流水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奥运会让很多低调努力的运动员火了.其中,21岁杨倩趁着暑假在奥运会上赢得两枚金牌,为国家赢得荣誉,称的上一战成名. 当记者问杨倩" ... 听育儿:看到奥运闭幕式的苏炳添,才意识到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这点┃小王子 作者┃小王子 朗读┃小王子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北京时间8月8日晚,东京奥运会举办闭幕式.苏炳添作为中国代表团旗手举国旗入场.在本届奥运会中,苏炳添虽然没有获得奖牌,但是却给我们留下太多的 ... 不自律的孩子难成才,8个方面培养孩子变得自律!从此优秀! 不自律的孩子难成才,8个方面培养孩子变得自律!从此优秀! 你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可能正在“毁掉”孩子! 养孩子是一场修行,修的是父母们的情绪智慧,那些大喊大叫的父母,总会错过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绪的机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一门学问,父母对于情绪的掌控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并不知道,他们的 ... 听育儿:成都宝妈与孩子签「条约」:你的孩子离成才,差了这一步┃桔子 作者┃桔子 朗读┃梓滢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近日,微博一则新闻在育儿圈活了. 成都有一位宝妈,竟然用签订条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张鹿跟丈夫有一个7岁的孩子,由于丈夫经常出差,所以孩子基本是 ... 听育儿:孩子成长中少不了「批评、挫折、吃苦」这一课:风雨后才会有彩虹┃北辰 作者┃北辰 朗读┃杨芳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下午放学,我接一晨回家,刚要走,老师叫住了我说:"一晨妈妈,先别走,我有事和你说."我的心一咯噔,难道是儿子在学校闯了祸? ... 听育儿:宁静爸爸教宁静跳扇子舞:父母是孩子永不下岗的老师┃舒娟 作者┃舒娟 朗读┃方芳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前几天,演员宁静在社交账号,分享了一段爸爸教自己跳扇子舞的视频,并配文称:拗不过快80岁的亲爹,非要教我跳这个扇子舞,倔老头主动输出,我被动学习 ... 听育儿:10岁男孩盗刷外婆一年生活费打赏主播:世界正在惩罚那些被惯坏了的孩子┃由小杏 作者┃由小杏 朗读┃水之湄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最近,一则熊孩子盗刷外婆银行卡打赏主播的视频惹怒网友. 湖北襄阳,一名10岁男孩小浩因玩手机,把外婆银行卡里近万元的金额盗刷去打赏主播. 据 ... 听育儿:蒋欣逼儿子背圆周率,你有真正关注过孩子的内心吗┃小王子 作者┃小王子 朗读┃小莫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在热播剧<小舍得>开始的时候,外公南建龙发起的家宴,为庆祝外孙女欢欢唱歌比赛夺冠,欢欢和妈妈来了一段歌舞表演.原本轻松的聚会气氛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