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宠剧”风头正劲?危机也在悄悄逼近

撰文丨陈 桐

编辑丨美 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谁也没能想到,在强IP、大制作的《九洲缥缈录》、《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全职高手》连番轰炸的暑假档,爆出来的竟然是《亲爱的,热爱的》这样一部无流量大腕、无巨额投资、无超级IP的现代爱情剧。现实有时就是这么魔幻,就是这样一部本来并不出众的中小成本剧,却天天登上热搜,“七月男友”也成了今年的一个现象级名词。目前,这部剧已临近收官,但以它为代表的“甜宠剧”却成为影视寒冬大背景下一抹难得的亮色,被业内争相追捧。不过,逆势而上的“甜宠剧”虽然风头正劲,但危机也在悄悄逼近,“糖衣”背后,病症显露。

寒冬下“甜宠剧”逆风飞行
今年的影视寒冬,似乎没有波及到“甜宠剧”这一市场。
从开年的《独家记忆》、《众王驾到》到《奈何boss要娶我》、《我的奇妙男友第二季》再到《等等啊我的青春》、《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截至目前,优爱腾芒四大平台今年累计上线了近30部“甜宠剧”,相比古装和现实题材,“甜宠剧”在数量和整体人气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
《亲爱的,热爱的》的开播,最终把甜宠风推到了一个新高度,这部由爱奇艺联合出品,杨紫、李现领衔主演的青春励志言情剧,一开播,就以绝对优势碾压了其他同档期剧集,不仅每天占据微博热搜榜和豆瓣鹅组首页,还涌现出大面积“上头姐妹”,李现更成为“上头姐妹们”的“七月男友”。
播时好评如潮、轮番登顶全网热度榜的《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自7月12日开始,便被每日更新的《亲爱的,热爱的》从热搜榜首挤掉。
事实上,《亲爱的,热爱的》在开播前并不算起眼,主演李现、杨紫算不上圈内顶级流量的鲜肉、鲜花,剧情和人设也毫不新鲜,外冷内热、帅气多金,一身技能傍身的异性绝缘体韩商言,高智商高学历外表却萌萌哒单纯网红女孩佟年。大叔配萝莉,冰山对暖炉这样的反差萌CP也属于早就拍烂的方向,但即便如此,这样的剧情还是让人特别容易上瘾。
日子很苦,张嘴吃糖。《亲爱的,热爱的》爆红的背后,首先是契合了很多80后、90后生活太“苦”的社会心理。
当“996”成为很多都市青年生活的日常,当人到中年的80后,步入社会的90后逐渐褪去青涩,主动或被迫去承受更多的家庭责任和工作重压,头上顶着房贷车贷卡债,每天忙忙碌碌,却永远摆不平工作里遇到的种种意外时,生活中“甜”的成分就会越来越少了,通过追剧补“糖”可能是成本最低的减压方式了。
在《亲爱的,热爱的》的热搜下,很多网友“动情”留言:看的时候全程姨母笑,看完了正片,还要反反复复看预告。这种剧不费脑,还能缓解心情,何乐不为?
没有庸俗的“堕胎、圣母婊、狗血、车祸、绝症、失忆”等桥段,一甜到底。难得的是,宠而不腻,甜而不齁。作为网剧的主流观众群,“甜宠剧”对长期处于高压的生活状态,紧绷的精神世界中的80、90后的纾解和治愈作用是明显的。在影视寒冬下,“甜宠剧”却逆势走红,跳出了大环境的限制,这也再次证明,只有契合观众心理,引发共情的题材才能真正成为爆款。
 从“虐”到“甜”的都市青春剧
从行业和投资层面去看,“甜宠剧”的走红同样有着清晰的逻辑。
事实上,以“甜宠”作为电视剧或者网剧的一种题材划分并不准确,今年以来上线的近30部“甜宠剧”都似曾相识,多数都可以划分到青春校园剧和都市爱情剧的范畴。因此,“甜宠剧”更像是传统的都市青春剧或者浪漫爱情剧衍生出的一个分支。
经过多年的扎堆开发,都市青春剧已经到了严重的瓶颈期,从最初的堕胎、车祸、狗血风到前两年的怀旧、校园、虐心风,几乎每一个常见的方向都收割殆尽,“甜宠”风无疑为都市青春剧走出瓶颈提供了新的视角,这种淡化矛盾、规避现实,平淡舒缓的甜蜜纯净,看似不太符合现代剧的创作规律,但本质却是一种返璞归真。
今年以来,腾讯的《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别碰我心底里的小柔软》、《我只喜欢你》、《余生请多指教》、《舟而复始》,爱奇艺的《独家记忆》、《亲爱的,热爱的》、《世界欠我一个初恋》,优酷的《等等啊我的青春》、《最动听的事》,芒果TV的《最后的我们》、《恋爱风线》、《不可思议的晴朗》、《白昼星辰》等主打的都是这种甜宠暖心风,这也代表着都市青春剧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可以看出,这些“甜宠”剧已经为4.0时代的都市青春剧确立了清晰的模式和方向:人设更现代,更贴合当下的时代情绪,同时,规避了现实中大部分的难,在情节起伏上较为平缓,人物确定关系之后,大多会顺利推进直至走向大团圆结局。用主角之间的“发糖”剧情,把少女心的恋爱梦想谈到极致。整体风格非常“干净”,无论是情感关系还是镜头运用、画面呈现,都给观众营造出童话感。而只有这样的“童话感”和“纯净感”才能给观众制造更多向往和想象的空间,让她们得以暂时逃避现实。
在价值官记者看来,这种返璞归真式的进阶并不突兀,一直以来,影视剧的创作都有着“潮汐”式的规律,内容存在轮回,其实,虐和甜都是情感剧的外在表现形式,都不过是爱情内容上的附加值。只不过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甜的一面更能被观众认可,更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时代情绪。几年之后,虐剧也很有可能会卷土重来,重新占据上风。
从行业层面来看,“甜宠剧”的制作和融资模式同样很适合寒冬之下的影视圈,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压力下,“甜宠剧”有天然的制作优势:演员多为新人,配合度很高,拍摄档期容易控制;场景简单,拍摄期间几乎没有大型转场,拍摄难度不大;制作上也不追求大场面的感官刺激,后期制作较为简单。
以《亲爱的,热爱的》为代表,这类剧的投资额多集中在2000万至5000万这一区间,相比前几年动辄数十亿的超级IP剧,这样的投资额甚至不及当时一个流量演员的片酬,低成本、短制作周期加上较高的爆款预期,以小博大的“甜宠剧”得以成为资本理想的避风港,在寒冬之下的影视圈,也成为一批新公司打开市场局面的利器。
与此同时,“甜宠剧”也符合当下影视剧创作圈层化的创作规律,赢者通吃的大众爆款越来越稀缺,圈层化是必然的选择。仅仅把“甜”做好就能引爆超级话题和流量的《亲爱的,热爱的》,也必然会进一步加快电视剧的圈层化步伐,催生更多小切口、精细化的题材。
 “糖”吃多了也会腻
目前,“甜宠剧”的风头正盛,不过和其他题材的兴衰一样,一旦进入批量化生产的全盛时期,危机和弊病就会慢慢凸显。
截至目前,2019年已经有近30部“甜宠剧”上线,可以预见,《亲爱的,热爱的》的成功又会催生一大批同类题材上马,新兴的市场会加速饱和,在内容和人设上不免陷入同质化,产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会出现两极分化。
对现实的规避和美化,人物设置的套路扁平,情节的寡淡弱化、节奏的缓慢凝滞,可能在“甜宠剧”风行之时是优点,但久而久之,这些容易令观众滋生审美疲劳,大部分“甜宠剧”,为了甜而甜,影视作品背后的逻辑、三观等,几乎经不起仔细推敲。长此以往,很快就会让人产生厌倦感。
从政策方面看,在越来越强调现实题材和主流正向价值观的大环境下,“甜宠剧”和现实脱节的悬浮感其实也不符合政策导向,偶尔一两部这样的剧可以调节市场和观众口味,一旦大规模批量生产,势必会引起政策的关注。其实,早在今年3月,北京日报就曾刊文警告甜宠剧正当红,要“当心甜过头”。而随着《亲爱的,热爱的》的热播,不久前,《光明日报》官微再次点名批评,“脱离现实、逻辑混乱、思想肤浅、导向错误”的甜宠剧,挤压了精品剧作的生存空间。
官媒接二连三的敲打不免让人联想到“甜宠剧”的“凉风预警”,对于爱情题材剧来说,这算不算一种警告,以“甜宠”为卖点还能走多远,很多人心里并不踏实。

结语:

“甜宠”并没有“原罪”,过分追求“甜宠”而忽略了真实的环境,脱离了现代人的生活才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不过,需求催生供给,存在也是合理,市场会发挥调节作用,未来,那些质量差、同质化的“甜宠剧”一定会迎来瓶颈和低潮,自然而然被市场淘汰,大浪淘沙后,会留下观众和市场都认可的精品。

【原创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