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不要让故乡无处可寻

不要让故乡无处可寻

乾州碎娃

很多人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一个人如果经常怀旧,那就是老了,至少是心态老了,这话我很赞同。近年来我就经常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70后的记忆》《70后农村青年与打麦场有关的青春故事》《乾县时令特色饮食》《乾县民间风俗》(包括节庆、婚丧、娱乐活动)等等,莫不是想从中寻找自己童年生活的影子,想对自己的童年生活进行一个回顾、总结和梳理。

在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和村子里的小伙伴玩耍嬉戏的情景。

春天,我们一起去勾榆钱钱、洋槐花,去地里挖荠荠菜,回家让妈妈蒸疙瘩菜吃。开春后的土地,踩上去软绵绵的,非常的舒服,我们在田地里喊着跑着,开心极了。我们用梧桐花蒂做成串珠,扮做鲁智深,一副大师的模样。我们一起桑叶摘养蚕,为了养好蚕宝宝,甚至连韭菜都不敢吃,据说吃了韭菜就会把蚕宝宝熏死。

夏天,我们一起在麦场里学骑自行车,一起去生产队的园子里偷桃子,一起去地里拾麦子,一起去大渠水里耍水……拾来的麦子被当做勤工俭学的成果交给学校了。有人说最后都被老师换的吃西瓜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去耍水的时候,他们都学会了狗刨式的游泳,就我一个人呆呆的坐在渠岸上不敢下水,所以现在还是一个旱鸭子。

秋天,那时是放秋忙假的,但是我们要和父母亲去地里去劳动。晚上回到家里,先写一会儿作业,还要加班剥玉米,那样的生活节奏简直是痛苦至极的。掰玉米时,玉米叶子刷在人的脸上,火辣辣的疼;抱玉米杆时,那玉米杆湿重湿重的,每一次都是一次垂死挣扎。一块地里的所有玉米杆要一捆一捆从地里抱出来,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一上午下来腰简直都直不起来了,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干,连饭都不想吃了,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简直累成了狗。当然抱玉米杆和挖玉米杆,不能相提并论。挖玉米杆一个上午下来,那肯定要磨出血泡的。那是一种钻心的疼。剥玉米时,最恐怖的是经常会碰到玉米虫子,白白嫩嫩的。当然,剥玉米时的玉米丝线可以用来做老生的胡须,这也是一种乐趣。

冬天,现在的小孩子认为冬天最美的事就是在雪地里堆雪球、打雪仗,可以疯玩。但是,我们那时真不盼望冬天,冬天太遭罪了。虽说穿着棉衣棉鞋,带着棉帽子(火车头帽子)、棉耳套、棉通袖,但是还难以抵御凛冽的西北风。经常有孩子会冻了手、冻了脚,手冻得咧开了口子,有些倒是没有裂开口子,却肿得让人害怕,现在都不敢想那种情景。脚冻了以后倒不是疼,是一阵一阵挠心的痒。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脚冻得不行的时候也顾不得老师批评,就使劲的跺几下脚,结果一个人跺起来,就会引发全教室的都跺起来,被老师骂是肯定的。老师骂过之后,也会很宽容的让孩子们统一行动,跺一会儿,后边不准再跺,影响课堂秩序。最好的取暖方式是在下课的时候,找一个向阳的墙角处挤暖暖。那是还是一天三晌,早晨六点到校,中午10点到校,下午2点到校。早晨来校有点早,黑马古董的,还冷的要命。于是,有男生就点燃了堆放在地头玉米杆烤火,刚开始感觉挺舒服的。烤到火快熄灭的时候,你再赶路,就会发觉比烤火之前更冷了。

那时候一个村子里的人们都非常的熟稔,说句夸张的话,几个好伙伴每家栽几棵树,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树,我都记得一清二楚。因为经常去,有时候在朋友家找东西比在自己家都顺手。经常会因为玩或者写作业耽搁了时间,午饭就在同学家里吃一顿,那时候人们的说法已经是“不管吃好吃怀一定要吃饱,可不能饿肚子”。午饭不回家,家长一般是不管的,至多是晚上回家问问,晚上那必须回家。

那时候,人们的时间观念也不强,小孩子根本就没有手表,表达时间的词语大多跟太阳有关系,快晌午(正午)了、半晌午、后晌午。放学路上,是我们玩耍的最好时机,我们在这里拍烟盒、打苞米、怼鸡、玩玻璃球,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回家太晚是要被父母骂的。怎么办,有人想出一个好办法,看房顶的烟囱还有没有冒烟,就能知道家里饭有没有做好。在饭做好的时候,回到家时最好的时机。于是在路上玩的时候,就会时不时地看看自家屋顶的炊烟,看到自家屋顶那袅袅的炊烟,就说明还可以玩一会儿;没有了炊烟,要么是家里没人,要么是饭早就熟了,这两种情况都是比较麻烦的。不过,也不十分要紧,饭肯定是安排在被别人家了,写字吗趴在门墩石上就可以完成。

现在城里的孩子,一放学就有很多的父母在校门口等候着,一出校门就被小车、电动车或者自行车接回了家里,害怕孩子在路上玩耍耽搁时间,害怕孩子在路上遇到坏人,害怕孩子在路上发生危险。上学的时候同样是专车接送,节省了的路上的时间还可以用来学习、休息。这一切都计算的都是那么的精准,但是很少有人想过,这样的安排对于孩子而言则少了街头趣闻,少了观察和积累,少了生活的情怀和情趣。

进了单元,好一点的能知道对门的人叫张三李四,干什么的,再熟稔的彼此之间相互之间有个照应,老家拿来了新鲜菜蔬,能够互相送一些;不好的,住了几年也不知道人家姓什名谁。彼此之间出门碰上了,最多少相互之间笑一下。有很多邻里间住了一年半载,彼此都还连面都没有见过。以前以为这是笑话,现在却深信不疑。农村人的那句“远亲不如近邻”,在城市里几乎不管用。城市的生活让我们学会了尊重别人的隐私,尽量的不去打扰工作性质不同、生活作息时间不同、性格爱好不同的邻里。城市里生活的时间长了,我们在看任何陌生人的时候,都带有一种戒备心理、防备心理,包括本应该非常熟悉、甚至与关系要好的邻里。城市的生活让我们学会了自我保护,躲进家门成一统,学会了各扫门前雪。其实,现在都不用各扫门前雪,有物业公司打扫。只不过,我们在学会了不打扰别人的同时,也疏远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回到那个装了双层防盗门的家里,这就是一个密不透风的城堡。家装很精致,精致的家装让人有点到了宾馆的感觉。木地板很干净,干净得让人不忍心下脚。床铺很整齐,整齐得让人不敢去坐,生怕在床单上留下难以清除的褶皱。书房永远是那样的整齐,整齐的让我们怀疑那书架上的书只是用来给别人看的,是用来做样子的。因为你很难想象,每次读完书之后,我们都有时间和精力把书摆放的那样整齐。

家里的每个人都很忙碌。工作的、学习的,各有各的事情。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有大量的作业。家长有各种各样的应酬,要忙着吃饭喝酒、洗澡泡脚、打牌K歌,要跟不同的人沟通交流,煲电话粥。晚上十点左右,大家都还在奋力拼搏,那真的是你死我活的拼杀。每个人都喊累,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理解,每个人都心力憔悴。即使偶尔有了闲暇时间,也是你拿你的手机,我看我的电视,每一个人都一个独立的世界,彼此很少相互干扰,他们说这是社会的进步。

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城里人而言,尤其是中老年人,城市、小区只是一个居住地而已,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故乡还是那个曾经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那个自己被称作狗蛋、二毛的小村子,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根。就像我现在还有足够的印象来充实我的回忆,我真的不知道我的孩子还回忆往事的时候,还有没有故乡可以追寻。因为毕竟,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乾县城里的某一个小区,只是一个居住地。但是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这里则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但是这里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不太真实的美丽。

她对这个地方没有太多的感情,太多的记忆。犹如那个她曾经生活了五年的学校一样,对于那段生活她几乎没有任何印象。因为这一切都不是考试内容,这一切都是别人,而别人和她的生活是没有关系的。也许他们是对的,当今社会生活的节奏太快了,一味地记住所有的东西是不现实的。要学会忘记,这样可以让自己随时都能够轻松上阵。但是,不能所有的东西都忘记,没有往事的童年真的是不好玩的。也许,有时候,不是孩子忘记了,而是因为成长的路上他们走得太匆忙,因为生活本身就没有给孩子们记住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在他们的脑海中就缺失了可以像我们一样回忆的故乡。

所以,我真的希望能够给成长中的孩子多一些时间和机会感受阳光,感受生活,不要让他们的晚年没有故乡可以寻找,可以回忆。

乾州碎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0)

相关推荐

  • 【听】再忆炊烟 文|班玉玲 诵|依然

    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点击上方"山水文苑"订阅我,每晚陪你赏析! 文|班玉玲  诵|依然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山水文苑 陪你赏析 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情一相思,一世一相见.用 ...

  • 散文||童年记忆——之三

    童年记忆之三 --回不去的故乡 张变利|陕西 无意间读到文友的一句诗:"所有的迷失都不算迷失,除非回乡的路没有了归途--"站在院落里正在被移除的树木和拆除的房屋前,我百感交集. 在 ...

  • 散文||又见炊烟升起

    又见炊烟升起 大家都说--龙江最美飘雪时.是啊!那漫天雪花.那玉树琼枝.那林海雪原的美景,着实令人惊艳.而那冬日.那暖阳.那袅袅炊烟的景致更是令人叫绝. 入冬以来,每日上下班,我们便与那美景不期而遇. ...

  • 丁志方 | 暮色炊烟

    [往期回读] 学车全程记    我的一段爱情故事 名镇吴桥史话    娄勤俭教育情怀 游走宜陵老街    麾村史话 古镇小纪史话    郭村史话 一名丁中校友创业的故事 暮色炊烟 江都   丁志方 作 ...

  • 随笔:于人生中,寻一段属于自己的路

    看书之家 于时光而言,人这一生,只是转眼一瞬. 但于自我而言,人这一生,却就是那漫长的一辈子. 简单,其实才是最难的. 因为,人生的那一段路上,有着无数诱惑的存在,若然缺乏了自制和抵抗,可能一转身,就 ...

  • 【随笔】屈建修:寻“道”青城山

    [前言]说实话,我很少出去游玩,一是囊中羞涩,二是不喜欢跟热闹,更是为了避免让一些人不和谐的言行坏了自己的兴致.虽说我们无法强制别人如何为人处世,但总觉得与他们同游是有失风趣.所以,我能理解屈兄兴趣索 ...

  • 【随笔】《故乡集美》读后感

    <故乡集美>读后感 乾州碎娃 <故乡集美>是礼泉县青年作家.优秀教师王静的一部散文集,从作品名称我们不难看出这本散文集的主要内容. 这是作者对家乡礼泉的一曲颂歌,是一组爱的交响 ...

  • 【随笔连载】致无处安放的青春

    青春从十点钟开始 听到电影<芳华>中<送别>那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跟着音乐哼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 【随笔杂记】故乡的原味

    七八年前的秋季,出差墨尔本.忙完事务后,和客户闲聊说到移民的话题时,蓦然记得,旧日好友阿奇就在墨尔本. 回旅馆后,是下午四点左右.翻到阿奇的电话号码给他打了电话.得知我也在墨尔本,他异常惊喜:&quo ...

  • 【纪实随笔】王瑞芳‖夏日寻芳水库滨

    作者简介 王瑞芳 网名坐看云起,又网名望云卷云舒,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氏,爱看书  喜旅游,闲来无事喜用笔墨来涂抹心情,属于无章法乱涂鸦类型 ,我手写我心罢了. 纪实随笔 夏日寻芳书库滨 王瑞芳 好不容 ...

  • 【东哥随笔】梦回故乡

    裘氏祖训:传家以孝义为本 处族以仁让为先 崇 仁 只有到了崇仁,你才会体会故乡的美景         我的故乡千年古镇崇仁,原名杏花村,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 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 ...

  • 谪仙和小杜州民尚且不识,我等在浩渺的宇宙和浩翰的历史长河中,更是一粒尘埃,随时飘落风中,无处可寻,无人知晓。可是,即便是一粒尘埃,我们也要朝看烟云暮看霞,赏春花秋月,品人间酸甜苦辣。认真做好一份工作,

    谪仙和小杜州民尚且不识,我等在浩渺的宇宙和浩翰的历史长河中,更是一粒尘埃,随时飘落风中,无处可寻,无人知晓.可是,即便是一粒尘埃,我们也要朝看烟云暮看霞,赏春花秋月,品人间酸甜苦辣.认真做好一份工作, ...

  • 随笔驿站|【故乡的月亮】:王德明

    Hello 2020 5-18 第162期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著作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作者:王德明 来墨尔本看女儿,晚饭后总要在街上走一走. 正月十五,正值盛夏,天气晴朗. 明月悬挂在偏北的悠远的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