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上有三个无字,《老子》所谈的“无”,是哪一个?

“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尤其是对道家哲学而言。

比如,《老子》第一章说:“,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等等。

“无,名天地之始”

对于《老子》所谈的“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和范畴,千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

有人说“无”就是“道”,也有人说“无”是“太极”;

有人说“无”是精神性的,也有人说“无”是物质性的;

今天,还有人说“无”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点”……

当代著名学者庞朴先生曾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了中国文化史上先后出现的三个无字,为我们理解“无”这个备受争议的概念,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甲骨文:无和有

1.第一个无字非常古老,它与有相对,表示有了而又失去,或将有而尚未到来的那种“无”

其文字符号在甲骨文中刻画为“有”字的左半或右半(如上图),后来隶定成“亡”。

在甲骨卜辞中,“有”与“亡”相对出现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贞我使有工,贞我使亡其工”,“甲午卜有咎,甲午卜家亡咎”,等等。

此外,还有很多单独用“亡”的例子,如“亡风”、“亡雨”、“亡灾”等,这里的“亡”,也是相对于有而言,表示有的否定。

此外,“亡”还有逃亡之意。

但在后世的文献中,“亡”用作“无”越来越少,一般用“毋”或“無”来当“无”字。

有意思的是,在粤语中,无写作“冇”,为“有”字的缺失——这种造字方法,同甲骨文“亡”为“有”的缺失如出一辙。

而且冇读音mao,也是“亡”字古音的保留。

粤语“冇”

2.第二个无字就是“無”,我们今天一般认为,它是无字的繁体。但它在历史上的演化其实很复杂。

庞先生认为,《说文解字》中表示乐舞亡(无)的三个字,都是由一个“無”字所化。

上古先民在狩猎、战争等活动中,往往会以舞蹈来向神灵“献媚”,以博得它们的好感,保证自己行动成功。

这些神灵是“看不见的,不知住在什么地方”,但先民却相信它们存在,这就是“無”——而舞,正是用以同“無”交通的手段。

“这个'無’,不等于没有,只是无形无象,永远看不见,摸不着而已。也正因此,它倒不受时空条件限制,全无挂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更加上它被想象成事事物物的主宰者,因而它不仅不等于没有,简直成了统治万有的大有。”

通过舞与無交通的人,就是。故《说文解字》释“巫”为:“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

巫的职责是能事無形,其手段则是舞蹈。巫、無、舞,乃是一件事情的三个方面。它们不仅发一个音,字形也同源。

在庞先生看来,这种到处弥漫、主宰一切而又被认为实有的無,自然具有丰满盛大义,可以谓之“丰”。

石寨山出土的“滇人巫舞”

3.第三个无字是最后出现的,这就是我们今天依然在使用的“无”

既不同于与有相对的“亡”,也不同于似无实有的“無”,这是表示绝对空无观念的“无”。

庞先生指出,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了相当高度。在中国,大概到了《墨经》的时代,即战国后期,才达到这种认识。

《墨子·经下》说:“无不必待有,说在所谓。”《经说下》解释说:“若无马,则有之而后无。无天陷,则无之而无。”

这里区分了两种无:待有之无不必待有之无

待有之无是相对于有而言,如本来有马,现在无马了。它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亡”。

而不必待有之无,是无之而无,为宇宙间所本无,就像“无天陷”,指从来都是无,绝对的无。

这个“无”字出现后,曾在一段时间内几乎完全取代了“亡”和“無”;直到大约东汉时,经过今文、古文的漫长争论,才重新起用“無”字。

在《说文解字》中,“无”字被视为奇字,“今六经惟《易》用此字”,也就是说,“无”字被专用于《易经》

老子

这三个无字:亡、無、无,它们在本来意义上,是各不相同的。但后人常把它们混同使用,或在传写中互相替代,导致它们的原意渐渐被遗忘。

今天,“亡”字多用于表示逃亡、灭亡之意;“無”字则基本不再使用了;主要使用的是“无”字。

但对于文化史上的无字,尤其是古代哲学中“无”的概念,显然需要搞清楚来龙去脉,才能正确理解所谓“无”的意义。

那么,《老子》中所谈的“无”,究竟是哪一个无呢?

庞先生认为,是第二个——“無”。

其理由是: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老子也是战国中期人。其时,人们还没有达到第三个“无”的认识。

《老子》所谈的“无”,是一个与“道”相近的概念,因此也不可能是第一个——相对于有而言的“亡”。

在《老子》中,有很多描述都是指向第二个“無”,如第十四章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庞朴先生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0)

相关推荐

  • 戴顺——说文解字课堂廿六

    戴顺--说文解字课堂廿六 雪堂罗振玉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叔蕴,号雪堂.浙江上虞人.罗振玉自幼研读古籍,对文物古董造诣很深.1902年罗振玉第一次在刘铁云家看到甲骨文 ...

  • 欲望是填不满的山谷。甲骨文台历说字——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字是--谷,山谷的谷. 先要和大家说一下,在古籍古书中,山谷的谷和五谷的谷(榖),这两个字完全不一样,写法和含义都不同.只不过在简化方案的今天,我们都用简化字了.今这两个字就人为硬性地 ...

  • 说文解字:杀,用活人当祭品

    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天我们说文解字平台解读:"杀"字,不为别的,只是心情压抑得很!国家公祭日,公祭无辜死难之生命,告慰血与泪浸染之土地. 关于"杀 ...

  • 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霸王,西楚霸王、西秦霸王、南楚霸王详解

    说起霸王,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西楚霸王项羽,霸王几乎成为项羽的专属词语,是对项羽个人的尊称. 说起霸王这一称号,还要从春秋时期的王霸之业说起.春秋诸侯的梦想是称霸诸侯,做众诸侯之上,周天子一人之下 ...

  •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惊人巧合,冥冥之中难逃轮回!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惊人巧合,冥冥之中难逃轮回! 一.汉朝的巧合 刘邦在芒砀山"拔剑斩蛇",起义诛暴秦,后尊怀王之约,西略地入关,兵伐咸阳. 子婴投降后,众将都建议杀之以谢天下,刘邦却 ...

  •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惊人巧合,莫非真有轮回穿越?

    刘邦在芒砀山"拔剑斩蛇",起义诛暴秦,后尊怀王之约,西略地入关,兵伐咸阳. 子婴投降后,众将都建议杀之以谢天下,刘邦却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 ...

  • 中国文化史上杰出的代表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27年),字长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他与卓文君的私奔 ...

  • 神话封神榜的背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朝

    小结:夏商周三朝是奴隶王朝,同后面的封建王朝有所不同.周朝又分西周,东周,东周在周幽王时被灭,就是著名的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那个.周幽王死后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不过很快就结束了,在这期间地方诸侯国 ...

  • 一篇不到200字短文,含近20个典故,且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典型

    张潮<幽梦影>第四则,用字不到200个,竟然密密匝匝地罗列了近20个文化典故. 原文如下: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 ...

  • 南怀瑾:中国文学史上的三个梦

                中国文学里,有三个很有名的美梦,是指点人生哲学的妙文.一个是庄子的蝴蝶梦:一个是邯郸梦:还有一个便是唐人李公佐著的南柯梦.纵然南柯梦醒,但人欲无穷,仍不肯罢休.死了还想升天堂, ...

  • 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是中国儒学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件大事

    汉朝建立之初,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国家藏书极为匮之.于是,统治者下令搜求散落于民间的图书,广开献书之路,还设写书官抄写书籍.结果百年之间,书积如山丘,外廷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宫内有廷阁.广内.秘 ...

  •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瘟疫

    许倬云        自从秦始皇实现大一统以后,中国政府对于瘟疫的记录已经形成制度,地方政府对于战争以及随之发生的大型灾害一定会记下来.可真正大规模爆发的瘟疫,记载比较多的是在公元二世纪后半段--大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