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放假了,谈谈睡觉的问题
“昨天你几点睡的?”这绝对是个灵魂拷问。
据官方媒体调查,目前我国超过三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很多人11点,有的1点以后才能入睡。排除特殊职业和生理疾病因素,仍有大量人失眠,熬夜,睡眠质量低,进而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健康问题。
为什么总是睡那么晚?
1. 逃避心理
按理说白天累了,晚上应该早点休息,却偏偏很多人工作压力越大,睡得越晚,深入了解会听到这样的哀叹“只有这点时间属于我啊!”也就是说,这部分人通过挤压睡眠时间做喜欢的事来补偿甚至是报复白天工作的不甘心不满意。
这种安排看起来暂时回避了职场的痛苦,但同时失去了深入思考的机会,更不容易采取促进改变的行为---长期透支体力必然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掉进被动应付,疲于奔命的死循环。
还有些青少年也会因为遇到自认为难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拼命熬夜,“放下手机就会想起那事儿”,为了不想起就一直寻求高刺激,直到困倦得无法支撑。不是不想睡,是“不敢睡”。
2. 错误认知
读书时听过一种说法“人死了就要长眠,所以活着的时候要少睡觉多工作和学习。”某种程度来讲,这些格言是催人上进的,但有时候却成为影响睡眠的潜在因素。
一些学生认为别人都在努力,自己早早睡了肯定考不过人家,一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也觉得睡觉是浪费时间,必须勤奋学习各种知识才能站稳脚跟。
这种情况下,睡眠由无比自然的生活内容变成了实现现实目标的工具和恨不能丢掉的累赘,“不影响第二天生活就没必要睡了”,“人要能不睡觉该多好!”
太多人已经忘了睡个好觉醒来,看到窗外阳光的一瞬间,满心喜悦和感恩。这才是睡眠本身的意义,大自然的恩赐。
3.不良习惯
仅考虑能量消耗,中午十二点多吃饭,最迟下午七点左右就该补充些食物了。按照这个标准,很多人的晚饭时间都太晚,而且因为时间宽松,或者饭局应酬,又常常吃得太饱。这本身就不利于轻松入睡,更有些人还因为身材健康等原因刻意晚些上床。
除饮食外,睡前活动也对睡眠影响很大。过于刺激的新闻内容,剧情起伏的影视剧,绞尽脑汁的新知识,这些都可能导致脑神经处于紧绷状态,掩盖了原本的身体疲倦和自然产生的睡意。
4.生活无聊
这是假期里人们不能好好休息的重要原因。
人的身体和情绪都有节奏,一张一驰,紧张起来很兴奋,有成就感,放松下来又体会到平静安详。如果生活没有主题,不需要调动能量,身体低消耗,情绪无所谓,时间长了会引发挫败和沮丧的感觉,集中精力做事嫌累,啥也不干又嫌弃自己,这时更容易去寻找网络游戏,短视频等方式打发时光,影响睡觉。
如何获得健康睡眠?
1.修正不恰当的认识
想早点睡觉,睡个好觉,首先要做的不是制定睡眠计划,而是琢磨一下自己为什么睡晚了。
有的人对身体状况不敏感,累得无法支撑时才意识到需要睡觉,可以开始学习自我觉察;有的人对睡眠持有不恰当的知识,可以认真了解点靠谱的养生信息;还有的人秉持少睡觉多工作才能成功的信念,放下吧!身体一旦出问题,所有努力都白搭。
2.白天过好才能晚上睡好
尽可能安排合适的生活内容,每天有确定的重要事项,保持足够的兴奋度,完成任务时自然进入抑制状态。如果对工作不满意,请直面现实,或者自我调节接受,或者小幅改进趋向理想目标,总之要达到心态基本平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白天晚上,各项活动中间都要安排一定间隙,用来思考做过的和将要做的事,同时体验身体的感觉。这样活得更有自主意识,才能知道今天白天过的好不好,晚上这会儿该不该睡觉。
3.按时睡觉小妙招
务虚方面解决好了,剩下的就是技术问题:管好设备,找对人。
很多人都反应手机、平板这些智能化工具直接影响了上床睡觉的时间,可以采用一些限制措施,比如设置定时关机,可能你并不会真的关机,但这种突然的中断会提醒你更早结束。
再比如每天查看APP使用时间,通过具体数据提高改进动力确立改进方向。除了对电子设备的管理,团队支持也很重要。可以和家庭成员组成早睡小组,互相提醒,建立奖惩措施,既为家庭生活增加了小情趣,也有利于大家的身体健康。
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睡眠需求,如果你有相关困难,上面的内容可以参考。
愿大家都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