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暗中与张良较劲了一辈子,死前才发现,小聪明终究不敌大智慧
陈平和张良,都是刘邦手下最顶尖的谋士。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陈平,一生为刘邦六出奇计,最终扶保刘氏江山,成为一代名相。都说同行是冤家,那么陈平有没有暗中和张良较劲呢?我认为有。而且较劲了一辈子。但这两位被后人敬仰的大谋士,到底谁最后技高一筹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谋圣张良
一、二人与刘邦的渊源和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
1、二人与刘邦的渊源
从二人的履历来说,张良显然占据优势,他和刘邦相识于反秦早期,当时二人都是刚刚起兵,刘邦手下几千人,张良手下一百多人。本来张良要去投靠楚王景驹,碰到刘邦,当时刘邦还刚刚叫沛公,刘邦势力大,张良就给他当下属。而张良跟随刘邦,在于刘邦能听懂他的计策并用好他的计策,让张良有知音之感。二人属于惺惺相惜,张良是刘邦的朋友。
张良与刘邦惺惺相惜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而陈平,资历比张良浅,他先投魏王,再投项羽,最后投刘邦。用苛刻的话说,算“三姓家奴”吧。而他投靠刘邦时,刘邦已经是汉王了。陈平的起点比张良低,跟随刘邦的时间也晚。而刘邦一开始对陈平也不太信任,只是让他典护军,就是监督军中诸将,明显是得罪人的活。直到陈平献出了用黄金离间项羽诸将的奇谋,才终于认可陈平,将其列为心腹,加以重用。陈平一直是刘邦的下属乃至心腹。
陈平
基于上面这种和老板刘邦的关系不同。陈平要取得刘邦的信任和重视,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不择手段往上爬。而张良,更多的属性是刘邦的挚友,一直得到刘邦的信任。从未失去过。这也导致张良的计谋更加为刘邦本人或整个集团着想。
二、张良好阳谋,陈平爱阴谋
1、张良也曾是热血中二少年
张良本来是个翩翩贵公子,太史公形容他“状貌如妇人好女”,秀气得跟个姑娘似的。他家五世相韩,如果不是秦始皇灭了六国,张良就是按部就班当上韩相。因此,被秦始皇打断了幸福人生的张良,对秦朝和始皇帝都怀有彻骨仇恨。年轻时的张良很中二很热血,说干就干,他雇了个大力士,在秦始皇东游路上伏击秦始皇,这放在现在就是恐怖分子。也可见张良当年的热血。
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张良拾履
可年轻人终究要长大,热血也会冷却,让张良成熟的也许是黄石公。他一开始遇到黄石公时,老头让他捡鞋子。良鄂然,欲殴之。要揍这个老家伙,看他太老,忍住了,给他取了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让人感觉当年的张良很可爱。随后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成功地学到了太公兵法。张良也从年轻人逐渐变为城府深沉的复仇者。
2、张良的阳谋令人无法抗拒
他兵法大成后,最擅长阳谋,计谋施展得明明白白,你偏偏就避不开。
案例1:一席话转移项羽的战略重心
大封诸侯后,刘邦被项羽赶到蜀地。张良就告诉他,烧绝栈道,表明自己无回汉中之心。随后,再说服项羽,刘邦已经主动烧绝栈道,困在蜀地,没有办法出来。而齐国田荣造反了,他才是你要关心的重点。项羽果然调整了战略重心。这才给了刘邦东山再起的机会。
项羽中计
张良很多的计谋就是这样明显,此时项羽还有范增相助,也没有破解的对策,反而乖乖就范。
汉王之国,良送至襃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良至韩,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案例2:在刘邦最危机时,为刘邦设计了夺取天下的顶层战略。
刘邦一生,有两次大战略规划。第一次是韩信提出的占据关中+蜀地,居高临下,对付项羽。见我的文章(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当时张良不在刘邦身边。被项羽强留在韩王那里。而第二次大战略,就是张良一手谋划的。
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开辟第二战场
彭城大败后,刘邦也比较沮丧,毕竟三万破五十六万这种成绩实在太逆天,到底怎么才能搞定项羽?张良在此危难之际,提出了让刘邦最终胜利的第二大战略——刘邦在荥阳当肉盾,拖住项羽。彭越、黥布、韩信三人开辟第二战场,在后面给项羽捣乱,消耗他的实力,这样项羽两头不能兼顾,最终会被慢慢耗死。
刘邦沿着他的战略,顺利击败项羽,夺取天下。这就是顶层战略谋士的可怕之处。
2、陈平擅阴谋,阴人于无形。
陈平最擅阴谋,离间之计,他玩得最拿手。
在刘邦用了张良的计谋后,自己顶在荥阳,硬着头皮和项羽对峙。但项羽给他压力太大,正面刚不过啊。陈平提出了离间之计:
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锺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离间之计陈平最拿手
大家看到,陈平后面所有的计谋,都给人阴谋的感觉。像上面这招,就是用金钱收买离间项羽君臣。好用吗?非常好用。范增被他搞得和项羽翻了脸。回家路上气死了。项羽失去了自己最重要也是唯一的谋士。
三、陈平计谋对人,张良计谋对事;张良有底线而陈平无底线;
从上面阳谋阴谋的区别,大家对二人的风格有个大致的区分。但还不够深刻。而两人的风格除了阴谋和阳谋之外,还有对人对事的区别。
1、陈平计谋多对人而发,且底线极低
陈平六出奇计,所有的计策都是针对人的。这显示出他对人心的精准把握;同时,陈平为了在刘邦面前建功,提升地位,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两个小例子,看出陈平的底线。
案例1:解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刘邦被四十万匈奴大军围得死死的,七天没有粮食吃。大家都没办法,只有陈平,派使者去找单于的妻子,威逼加利诱,给大笔钱财,同时说汉王没办法要献出最美的汉女给单于以求脱身。借助女子的嫉妒心和贪财,救了刘邦一命。
白登之围
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礻必,世莫得闻。
如果说,这只是对女人心理的精准把握。那下面这个案例就太可怕了。
案例2:利用纪信及2000女子掩护刘邦逃跑
刘邦在荥阳被项羽打得没脾气,受不住了。想跑又跑不出去,被楚军围得死死的。陈平计策是:让汉王手下纪信打扮成刘邦样子,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围困松懈了。纪信不是一个人,还有2000余女子被甲跟着他出东门。史书记载趁着楚军松懈,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汉王和核心手下跑了。纪信被反应过来的项羽烧死了。
纪信之死
为啥项羽这么生气?因为纪信和他这些女子吸引了楚军的注意力。什么注意力能吸引这么久而刘邦跑了都没人注意或去追?这也是陈平为啥要选女子的原因所在,这些女子的命运如何,可想而知。史书或许不忍记载,但仔细看到这里的人,都知道,陈平你的底线真的太低了。
2、张良对事不对人
张良有没有像陈平一样对人心的精准把握的能力?有!而且毫不逊色。无论是邀请项伯鸿门宴为刘邦说项,还是韩信要求自立为齐王时,及时阻止刘邦掀桌子。这些举动都透露出张良的人情练达。最能体现张良对人心的把握的,要数早期刘邦入关中一战。
当时刘邦是第一个攻到关中的,但函谷关雄伟不可下。刘邦转战武关。随后在峣关被守军挡住了。张良献策说:秦兵实力还是很强。我听说守将是屠夫的儿子。做生意出身的都能够用金钱收买。您让人虚张声势,作为疑兵;同时派郦食其拿重金收买守将。守将看到我们实力强劲,出手大方,肯定就范。
果然,秦将答应反叛秦国,想和刘邦一起攻打咸阳。张良再一次阻止刘邦:这只是守将没节操投降,秦兵卒老家都是关中的,不会跟从。双方肯定会起矛盾相互争斗。我们趁机攻打就行。果然秦军内乱,汉军最后大破秦军。
窥破人心,敌人被玩弄于股掌之间
从秦将到秦兵,所有人的心态都把握的妙到毫巅。而刘邦偏偏可以从谏如流。两人配合,才能如庖丁解牛一般瓦解秦军。
但张良虽然对人心精准把握,却不以此为能。他整体用计风格,尤其是后期,更多的是从事情的角度出发,而不针对具体的人。同时,更多的是从大局出发,不为个人私心。
在关键的汉朝定都一事上,刘敬主张定都关中。而所有大臣都是六国旧人,都劝定都洛阳。洛阳四周险固。只有张良,力排众议,指出了洛阳最大的问题——周围只有数百里的战略纵深。而汉中四塞之地,沃野千里,兼有巴蜀为辅助,地理上得天独厚。可以东制诸侯。
关中四塞之地,得天独厚
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这一席话,古文我一字不易呈现给大家,大家可以领略留侯张良顶级战略家当年风采。这番话一举确立了西汉两百多年的江山社稷。无论是后来的汉景帝平灭七国之乱,还是汉武帝凭借长安,西取河西走廊。都是借助了长安乃至关中的地理优势。可以说,一席话价值千金。而他并不因同僚们都反对而闭口不说,显示出对刘邦的忠诚和大汉重要事务的影响力。
两相比较,陈平更注重人心,他是不会干这种只对君王、社稷有利而要得罪所有同僚的事的。
四、天下一统,张良陈平地位逐渐逆转
1、论功行赏,二人反应不同
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张良陈平终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刘邦对二人的封赏也不相同。
张良被誉为“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封三万户,张良却推辞了,保留原封地就行,不需要加封。被封为留侯。至此,张良达到了自己人生巅峰。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张良逐渐退隐
注意这里张良的推辞是真心的,从他后面的举措来看,他已经开始想着急流勇退了。
而陈平,在汉六年,献出奇计,劝刘邦伪装巡行天下,借帝王之势,轻松搞定了楚王韩信。立下如此功劳后,陈平也只被封为户牖侯。
於是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
同样,陈平也推辞了。陈平的推辞却是假意。
以退为进,报恩魏无知
他只是以退为进,为了推出自己的推荐人魏无知。果然,刘邦同样重赏了魏无知。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显得陈平自己重视恩情,有恩必报,赢得了好名声;另一方面,给魏无知好处,也让天下人知道,帮过我陈平的必然有更大的回报。陈平的小心思直到现在职场都有人用,也确实好用。这也说明,陈平上进的心火热,决心继续干出大事业。陈平的巅峰,还早着呢。
2、张良的退隐
汉朝建立后,张良就像消失了一样,很少见到他再出手。张良对自己的人生来了一个华丽的大转弯。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张良已经完成了个人功业愿望。他不再追求这些了。他看透了一点——争权夺利,必然因果缠身。纵然一时得意,却总会遭到反噬。及早抽身,不沾因果,才能保住个人乃至家族的传承。
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穀,杜门不出岁馀。
张良人生的重心从工作转为修仙问道。可能是因为身体不好,也可能是终于悟透了师父黄石公传给他的人生智慧。
修道
他三年不食五谷,整日辟谷修道;五年足不出户,不与外臣相交。昔日足智多谋的张子房,算无遗策的帝师,消失在了侯府之内。
直到吕后欲保太子之位,求助到张良这里,他也并不愿出手。但吕泽强迫张良一定要帮个忙。
吕后乃使周吕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馀人何益。”吕泽彊要曰:“为我画计。”
张良为啥决定帮忙了?因为这涉及到所有臣子的占队问题。如果他不出手,或站队错了,以吕后的毒辣,他这一辈就会遭遇大祸,即使侥幸躲过,儿子辈也会受害。考虑到这些,他才不得不出手。但他的出手,却是很间接。
商山四皓佐太子
他推出了商山四皓。为什么不直接劝谏?一方面张良不想让一直信任自己的刘邦难做,另一方面也给商山四皓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刘邦都拿他们四个没办法,如果四人执意不肯出山,吕后也无计可施。
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最终,靠着张良这最后一计。吕后请动了商山四皓,太子刘盈羽翼丰满,刘邦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而献出这一计后的张良,也彻底不愿再趟俗世这摊浑水。他下面的话绝对是自己的心声:封侯,封地万户,已经是人臣的极点了。我将从赤松子,遍游天下名川盛迹,专精道家之学。不再过问凡尘俗事,世间只有修道之张良,再无留侯子房。
世间只有修道之张良,再无留侯子房
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原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3、陈平的进击
相反,陈平在争夺天下过程中,只能说锋芒初露,但远不到汉初三杰举足轻重的地步。但天下一统后,陈平却异常活跃。张良抱病不出,他陪着高祖刘邦东征西讨,补上了张良的位置。
但不得不说,陈平在大战略、大智慧上还是稍逊留侯一筹。他没能识破冒顿的计谋,让刘邦孤军深入,被匈奴大军包围在白登山。但陈平还是有自己的小聪明——借用冒顿阏氏的嫉妒心,也成功让刘邦脱困。随后又跟随刘邦,平定陈豨及黥布之乱。陈平的爵位也一再提升。
史书记载: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到了汉惠帝六年,熬死了萧何、曹参后,陈平终于登上了大汉丞相的高位。
孝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卒,以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而随后的诸吕为王,则彻底证明了陈平是个顺势而为,个人利益至上的人。他并不能像王陵一样坚持原则,而是顺水推舟,不但将兵权给了吕后,也放任吕氏为王,打破了刘邦生前的政治底线:非刘氏不得为王,非功不得封侯。彻底放出了吕氏家族这头恶虎。
诸吕掌朝堂
从个人角度看,陈平做法无可厚非;但从大汉、从刘氏角度,虽然凭陈平个人不能阻挡,但主动交权也太积极了。他和周勃的说辞也并不能让人信服:陈平、绛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後,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
如果吕后寿命长过陈平和周勃,陈平二人真的会临死前反戈一击?以他们的节操,所谓的保全社稷,也只是懦夫的托词而已。终吕雉一朝,二人都老老实实听话,陈平每天喝酒找女人,你也可以说他潜伏爪牙忍耐,但也可以说无能为力。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
陈平的态度让吕后很满意,他也终于成为了大汉臣子第一人——大汉右丞相。
五、生前身后事
1、陈平以阴谋起,以阴谋终
吕后一死,陈平终于抓住机会,串联周勃和刘氏宗室,反戈一击。夺回了刘氏江山。不但保住了社稷,也保住了自己的一世英名。但他和周勃,得势后为了避免后患,不但灭杀吕氏全族,还逼着当时的代王,日后的汉文帝杀掉自己的吕氏妻子及四个儿子。
代王刘恒为何会娶吕氏女子为妻?在当时吕后专权时期,为了绑住刘姓子弟,吕后会把吕氏家族中的女子介绍给刘姓子弟为妻,这也是为了巩固吕氏的统治。代王刘恒也不例外,在诛杀诸吕时期,陈平周勃怎么会放过他的妻子?所以结局可想而知,代王的发妻代王后可能就在那个时期被诛杀了。
史书记载代王的发妻代王后因病而死,四个儿子也是相继病死。怎么可能这么巧呢?
随后,消除后患的陈平稳坐大汉丞相的位置,直至去世。
陈平终于坐稳了大汉相位
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在临死前,聪明的陈平也大彻大悟了,他说:“我一生多用阴谋,触犯了道家的禁忌。我家如果没落,就再难崛起了,这是我积攒的阴祸过多了啊”!我认为,此时的陈平,终于意识到张良的智慧,可是,哪里还来得及呢?
二十三年,何坐略人妻,弃市,国除。
果然,陈平之孙陈何因抢占别人妻子,在汉文帝二十三年被处以极刑,封国废除。不知是陈平杀汉文帝妻子留下的祸患呢,还是被陈平牺牲两千女子来找他家麻烦?陈平屡献奇计,大都因女子而起,他以此兴家,其家亦因女子而毁。
2、张良的选择2000年后结出丰硕的果实
巅峰期的陈平超过张良没有?安邦定国,我认为他功劳不逊色于张良。但张良,在统一后默默无闻的几十年内,一心修仙向道,除了保全家族,你真以为他没有任何成果?几百年后,他的成果初露。
张良后辈,都仰慕道家,辈辈学道。到了第八世,终于出了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张天师张道陵。他创建了“正一道”,成了道教创始人之一。
张天师
良生不疑、不疑生高、高生通、通生无妄、无妄生里仁、里仁生皓、皓生纲、纲生大顺、大顺生道陵。
时至今日,弹指已过两千年,天下能和圣人一脉孔氏并称的,也只有天师张氏家族了。陈平的后辈早已湮没人海,甚至连刘邦的大汉都成了过眼云烟,张良的子孙依旧是道教代表人物,这就是留侯的大智慧。
六、反思与启发
纵观二人生平,张良在争霸战略、定都、立储上都发挥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先入世随后又出世。而陈平前期明显是小聪明居多,晚年成熟后,将观察人心的聪明发挥到了极致,也终成一代名相。陈平热衷官场,一直在官场从没想过出去。
陈平凭借聪明,处处占人先机,但却不知自身也陷入因果纠缠之中。这种聪明也只能说小聪明;而张良不沾因果,与人为善。最终因果也不纠缠他。陈平只能说小聪明,但张良却是大智慧。
我们现代人,以工作为生命,大都崇拜陈平,研究陈平厚黑智慧,我也专门写了一篇陈平的文章,来夸赞他顺势而为,聪明伶俐。但当我看到记载张良生平的《史记 留侯世家》后,我也才终于明白: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把一生放在永无休止的追求欲望上,还是放在个人的健康、修行与圆满上?张良的果断华丽转身给出了答案。让两千多年后的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智慧。也希望大家读完此文能有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