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学校潘老师育儿故事10——认识自己的孩子
【作者简介】潘从红,北京十一学校政治教师,初中学部资深教育顾问,十一学校职业考察课程负责人。潘老师女儿潘艺卓同学于2012年入十一学校初中部、2015年入十一学校高中部,2018年毕业,以66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
多年来,潘老师秉承十一学校老师的基本理念,坚持鼓励孩子自主学习、不上课外补习班,为此跟家庭主要成员“对抗”数年,女儿的这个成绩让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欣慰之余,潘老师连发数文,撰写了关于孩子成长的一些小故事。本号征得潘老师同意,刊发其中的一部分。
让我们一起感谢潘老师的智慧付出!
平凡孩子的平凡故事(12)——原来我并不了解我的女儿
北京市十一学校 潘从红
一直以来,我自以为非常了解我的女儿,甚至我还向别人吹嘘:孩子在我面前就是透明的。借以说明孩子对我无话不讲,我对孩子了如指掌。
三天之前发生的事实,把我自己先前不容置疑的判断彻底击碎!
8月16日上午,应家乡某中学N老师的邀请,我带着女儿去和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交流。在文科班交流的时候,我担心女儿胆怯,就自己和高三学生交流了30多分钟,小女坐在后面静静地听。在只剩10多分钟的时候,我把交流的机会交给了小女。
让我始料未及、大跌眼镜的是,小女的表现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小女先是对高三的生活进行了展望,谈到了学习效率的重要性,自信心的作用,拼搏的意义,以及学习的方法、时间的利用等。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时间仓促,文科班同学的提问,并没有大规模的展开,但是小女周密的逻辑,清晰的条理,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已经赢得了初次见面的同学们的好感。
下课之后,就在我和小女已经下楼,将要打车离开学校的时候,N老师的电话打了过来。她让我们迅速到理科班进行一场交流(也许是N老师感觉刚才的交流对高三的学生很有意义,或是文科班交流的情况被理科班知晓,也想进行一场交流)。盛情难却,我们只好再度折回。
吸取了上一场交流的弊端(我对小女不放心,自己啰啰嗦嗦了半个多小时),在理科班,我没有再讲一句话,而是让小女和高三理科班学生直接交流。
小女在开场白之后,直接切入问答互动交流的环节,而精彩之处正是出现在此。
在同学们的踊跃提问,小女的精彩回答中,我的脑海中再度出现了女儿过去的形象:时而和我开玩笑,时而向我撒娇,时而委屈哭闹,时而开怀大笑……小女留给我的熟悉的形象使我已经无法将眼前台上思路清晰、风趣幽默、侃侃而谈的她画上等号:我的固有印象中,她幼稚,台上的她,成熟;我的固有印象中,她固执,台上的她,随和……小女的一个个精彩回答完全打破了我对她的固有印象,一个日臻成熟的女儿初见端倪。
我无法记住那天交流的全部,但还是有最令我感触的很多方面:
从小女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科学习策略问题中,让我深信:她学习的高效率,学习的专注度,学习中的坚强意志和拼搏精神,学习中的及时总结和自我反思。甚至在交流后,我和她开玩笑,你668分的高考成绩看起来真不是抄的。
从小女回答学生提出的关于作文方面的问题时,我知道她为此做了多少厚实的积累,为此练习了多少次针对性的手笔……因为这一切,她在考试中临危不惧,游刃有余。
小女谦逊的品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N老师所言,小女身上没有大城市来的孩子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没有看不起相对落后地区孩子的那种唯我独尊的眼光。有的是谦和的语言,有的是谦恭的姿态。
……
女儿逐渐长大的十八年,我曾经自以为很了解她。
今天的事实,让我确信:原来我并不了解我的女儿,真的!
我也相信: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给我一个个惊喜,让我一次次相信——我真的不了解她!
后记: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哪些做法在女儿身上起了作用?
难道是我平常做事的过程中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
难道是我平时在工作过程中善于积累、注意总结的工作方法?
难道是我平日看似古板、但力求拉近人际关系的处事方式?
难道是我不聪明,但我乐于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态度?
难道是我在平时教育学生过程中,相对客观、力戒极端的教育手段?
……
也许是,也许不是。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地过程,父母的言谈举止、工作态度、做事方式,无一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当我们家长自身在成长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孩子也是在不断地成长;当我们家长自身缺乏进取心,每天只是抱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孩子也是不思进取。
孩子,真的是家长的影子!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