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乡愁——《渔湖都见闻录》
历史文化爱好者陈旭锐编著的《渔湖都见闻录》于2020年11月被评为“2020年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该书再现原揭阳渔湖都108个自然村史实源流、族群迁徙及文化积淀,对于弘扬地方历史传承、传播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0年4月,该书获“广东省第九届民间文艺著作奖”二等奖。
追溯历史,铭记乡愁
《渔湖都见闻录》全面系统地汇集了各自然村的文化史料,详细介绍渔湖都建置沿革、各乡历史,展示各村的名胜古迹,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陈旭锐说,知史而知奋发,希望能通过追寻历史,记录过去,让年轻一代记住根脉,铭记乡愁。
说到编书过程,陈旭锐称,该书50多万字,历时近4年才编著完成。为了编写《渔湖都见闻录》,陈旭锐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实地调研。4年间陈旭锐的足迹遍布108村,不仅每个村都要走访,有的村甚至去了三四次。不少村领导热情地带陈旭锐四处寻访古迹或者走访老辈贤达。老辈人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的历史详细地讲给陈旭锐听。大家的支持配合让陈旭锐十分感动,也让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更坚定了信心。
见闻录中,郑氏风云
揭阳葫芦宝地——古渔湖,即今渔湖镇全景、(包括凤美、京冈,溪南三个办事处)、榕华街道、榕东街道、新兴街道、椟松乡(4村)一带等共一百多个乡村,古称“渔湖108乡”。(列表如下)
1邢厝(金甲寨)2宋厝3泗水4甲东里
椟松郑氏宗祠——“世德堂”
《渔湖都见闻录》中,如记录和美洪氏迁入,原定居在此的椟松支系迁居陶厝巷,今仍存“郑厝顶”(地名至今还保留);位于今钟厝洋东侧的郑厝围,据传为郑氏祖墓守墓者,至民国时期仍有郑厝围遗址。昔时有一郑氏祖墓,至民国仍有仙桥郑氏到此祭祖;另有山家郑氏迁仙桥的遗址及史实资料等等。
挖掘特色,传承非遗
陈旭锐认为,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乡村要振兴,存在于文化习俗中的各种文化样式,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戏曲、传统手工艺等形式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在走访108个村的过程中,陈旭锐着力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陈旭锐介绍,渔湖是戏剧之乡,潮剧和木偶戏颇为出名,基本上村村有剧团,近年来渔湖的潮剧团还经常到东南亚一带演出。在书中,陈旭锐浓墨重彩地介绍非遗文化,他希望通过挖掘地方传统优秀文化,加以宣传,留住乡愁,在书中还有不少有趣的民风民俗。除了民风民俗和民间故事,书中还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