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和鳌拜,为什么都不得善终?
胡赛萌/文
圣诞将至,鳌拜大火。
在电影《鹿鼎记》中,徐锦江饰演的鳌拜有着圣诞老人一样的大白胡子,再戴上清朝官员的红色官帽,简直堪称中国版的圣诞老人。
这位圣诞老人家世显赫,伯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二哥卓布泰也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
鳌拜本人,在皇太极时代也曾征讨各地,战功赫赫,以骁勇善战著称。
1637年,清军进攻明军牵制辽东的重要军事基地皮岛(今朝鲜椵岛),鳌拜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战斗中,明军大炮齐发,清军死伤惨重。危急时刻,鳌拜身先士卒,奋勇冲杀,第一个登上皮岛,与明军展开肉搏战。
在鳌拜的带领下,清军士气大震,全军压近,一举攻克皮岛。皇太极收到攻克皮岛的捷报,喜极而泣,亲笔撰文,以祭父亲努尔哈赤的在天之灵。
此战后,明军对辽东战场的牵制大为减小,皇太极下令褒奖全军,鳌拜以首功赐三等男爵。
四年后,松锦会战鳌拜围攻锦州,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来援,在明军猛烈的炮火攻势下,清军右翼失利。
武英郡王阿济格派鳌拜率军增援,在行军途中遇明军骑兵,鳌拜遇敌而战,并一举击溃,之后更是果断追击,一直追击到明军的步兵阵地之前,并再败明军步兵方阵。
最后,松锦会战以清军全胜告终,鳌拜因冲锋陷阵,数战皆捷,被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清军入关后,鳌拜率军攻闯王、定北京,征湖广,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为清王朝征服中原立下汗马功劳。
1646,鳌拜随肃亲王豪格率军进攻张献忠,并再次充当前军先锋,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于阵前。
此战鳌拜首功,因此被顺治擢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掌管皇帝禁卫军,并允许参议朝政,从此平步青云,并最终成为顺治临终前的托孤重臣。
然而,当年轻的康熙亲政之后,之前平步青云的鳌拜就彻底倒霉,不但失去了爵位、官职和人身自由,差一点连性命都不保。
很多人说,鳌拜垮台,是由于篡权的阴谋败露,被康熙先下手为强。
这种说法非常经不起推敲,如果鳌拜真有不臣之心,康熙为何不诛其族?不但家人没事,鳌拜本人也没被杀,到了晚年,康熙还亲自给鳌拜平反,追赠一等男爵。
既然不是逆臣,那鳌拜为什么还是垮台了?要回答这个问题,看看秦相吕不韦的遭遇就知道了。
商人吕不韦,可谓是大秦国和秦王政的恩人,正是因为他的投资,才让嬴政的父亲当上秦王,也才有了之后的秦始皇。
吕不韦的投资,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他不但位居秦相,成为托孤重臣,还被秦王政尊为“相父”。
可是,一旦秦王亲政之后,这位大恩人就彻底歇菜,不但被赶出权力中枢,而且还被迫自杀。
吕不韦是大秦的恩人,战功赫赫的鳌拜则是大清的恩人,可是两位恩人的下场却殊途同归,不得不说,这就是历史的宿命。
秦王亲政杀吕不韦,康熙亲政除鳌拜,不是这两位帝王有多冷血,而是权力的拥有者必须“忘恩负义”。
权力,尤其是绝对权力,一定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吕不韦和鳌拜既然是手握大权的重臣,那就必不被最高掌权者所容。
其实,庙堂如此,商场亦如此。不信的话,你看看过去荣登首富之位的人,近年来又有哪一个笑到了最后?
作者:胡赛萌,好果文化创始人,知名评论人,曾在新闻晚报、教育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公号:好果胡赛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