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③ | 50强房企中11家短债偿还能力不足,有房企剔除受限资金后,现金短债比惨遭腰斩
随着网传“345融资新规”的到来,现金短债比和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不仅成为考核房企财务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更直接影响着房企下一阶段的融资,决定了房企未来资金端的承压空间。
亿翰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50家上榜房企平均现金短债比为1.56,较2019年底的1.72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50家房企的货币资金总值为26978.6亿元,较2019年底的26461.6亿元仅上涨了2%,增速大幅放缓;而短期有息负债规模增速则有上升的趋势,报告期内,50家房企对应的短期有息负债规模为21937.5亿元,较2019年底的19669.9亿元上涨11.5%,如果下半年增速保持一致,则全年增速将较2019年增速22%上涨一个百分点。
亿翰智库认为,两方面原因造成了货币资金涨幅低于有息负债涨幅。
经营端,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白银时代,行业销售增速一再放缓,叠加疫情黑天鹅事件影响,上半年大部分房企的项目开工和预售期限均被迫延后,使得房企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呈下降趋势,最终导致货币资金增速下降。
融资方面,自2019年3月份以来,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监管一再收紧,使得房企融资活动获得的现金流量减少,同时由于信托、海外债、开发贷等融资方式的监管进一步趋严,导致房企倾向于发行短期融资债券来缓解债务压力。此外,房企负债大规模到期也促使短期有息负债增长。
具体来看,碧桂园以1887.8亿元的货币资金位居榜首,如果加上167.4亿元受限制资金,碧桂园可用现金余额高达2055.2亿元,其另有约3288.1亿元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
中报显示,上半年碧桂园权益销售金额2669.5亿元,位列行业第一。作为行业现金流快速回笼的代表,其权益销售回款率继续保持持平于去年同期的94%高位,总裁莫斌在会上表示,“要持续对回款目标强考核。”
财务层面的稳健也让CFO伍碧君自信“融资新规出台后碧桂园依然是安全的”。她将碧桂园的指标与“三道红线”进行了对比,指出“净负债率58%,现金短债比1.9倍,在三个监控指标里都属于比较好的状态”。
位列第二的是货币资金1881.4亿元的万科,总裁、首席执行官祝九胜在业绩会上强调“保持现金为王”。
恒大、保利、中海分别以1407.5亿、1255.5亿和1113.4亿元的货币资金紧随其后。
报告期内,龙湖的货币资金为782.6亿元,位列第7,但其受限制资金仅为1.4亿元,因此4.55倍的现金短债比更具含金量。
此外,在手货币资金与自身销售规模不成正比的也大有人在。上半年,中南建设以813.9亿元合约销售额位列行业17名,但其对应货币资金仅为196亿元,排到上榜房企45名,与销售规模相当的旭辉相比,中南建设的货币资金少了近400亿元。如果不算上85.5亿元的受限资金,中南现金短债比为0.83,短债偿债承压。
50家上榜房企,货币资金最少的为建发国际和迪马股份。报告期内,建发国际货币资金为81.7亿元,迪马股份以30.1亿元货币资金在榜单中垫底。究其原因,上半年迪马股份虽营收同比增长20%,但“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约为2.03亿元,同比下跌48.3%,扣非后归母净利更是暴跌65.4%,仅剩1.3亿元。截至6月底, 迪马股份经营性净现金流为-5.28亿元,这也意味着,公司目前更多依赖外部融资获取现金流维持正常运转。
从现金短债比分布来看,50家上榜房企中,龙湖集团依然以断层优势领先于其他房企,现金短债比为4.55。中海海外发展紧随其后,现金短债比3.3;现金短债比在2到3之间的有7家,较去年底减少了3家,分别为越秀地产、滨江集团、旭辉控股、美的置业、德信中国、龙光集团和正荣地产。远洋集团、保利发展、万科、碧桂园等30家房企现金短债比在1到2之间,数量比去年底增加了5家。
现金短债比不足1的有11家,较去年底减少了1名,占比50家上榜房企的22%,包括华发股份、招商蛇口、荣盛发展、迪马股份、融创中国、中国金茂、蓝光发展、绿地控股、中国恒大、富力地产和华夏幸福。
以富力为例,其受限资金180.9亿元占比超过50%,去掉该部分资金后,富力的现金短债比将腰斩至0.24。和富力情况相似的还有迪马股份,其受限资金24.8亿元,占比超过45%,去掉该部分资金后,迪马股份的现金短债比也将由0.94腰斩至0.51。中国金茂受限资金占比也不低,去掉77.7亿元受限资金后,金茂的现金短债比将由0.83下滑至0.6。
如果将受限资金剔除在外,中南建设、宝龙地产、雅居乐集团、金科股份、首开股份5家现金短债比也将缩水至1以内。
亿翰智库认为,总体而言有两类房企现金短债比较为优秀。
一是具有央企、国企背景的房企。一方面,此类企业凭借着背景优势,资源获取能力更强,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取优质地块,另一方面,该类企业的发展战略一般不会急于扩张,企业现金流充裕,如中国海外发展、保利发展的现金短债比分别为3.3及1.96,分别位于第2名及第11名。当然也有例外,华发股份、招商蛇口、中国金茂、绿地控股等几家现金短债比依然低于1。
二是本身发展战略偏稳健的规模房企现金短债比的表现也较为优秀,由于投资风格稳健,对现金管控能力较强,该类房企不会过多的发债增加财务杠杆,如龙湖集团与旭辉控股的现金短债比分别为4.55及2.35,分别位于上榜房企第1名及第5名,其中龙湖集团在行业内一直以“稳”著名,融资端相对克制,董事长吴亚军业绩会上感慨“用自律换自由”,旭辉控股则通过经营杠杆的提升来压缩财务杠杆。
记者 孙婉秋 郑娜
编辑 沈玉洁
校对 左宇
“放榜”系列,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