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观察】2020优秀编剧观察(一):行业应加强对编剧的信任感!

鹰眼论坛·责编沙龙后续场次积极筹备中,将于北京、上海两地举行,欢迎各大影视公司责编报名参与。

报名联系:13248268658(微信同步)

备注:公司+职位+姓名

2020年,剧集市场在打破与重塑中坚持着精品化的方向。内容上,高分剧阵营竞争激烈,不断抬高国产剧集的口碑天花板。据电视剧鹰眼(ID:TV-insight)统计,2020年豆瓣评分华语剧集TOP10的平均分相较于2019年上涨了0.27分,比2018年高出0.77分。

数据来源:豆瓣年度评分最高华语剧集TOP10榜单,2018、2019、2020年官方发布版本

类型上,题材的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凸显,IP改编与原创剧集都在这一年打破以往的创作窠臼,深挖故事内核,在青春、谍战、武侠、电竞、冒险、探案等多个领域重新焕发活力,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精品化之外,越来越多风格鲜明的幕后主创透过作品而被观众认知,创作理性的回归,也让市场必须重新思考编剧对于作品的重要性。值此回顾与展望之际,电视剧鹰眼从IP改编与原创两个方面出发,采访了在2020年表现出色的国产剧集的编剧,通过与优秀创作者的对话,了解他们对创作的理解、对市场的判断和对行业的反思。

此篇,鹰眼将对话《旗袍美探》编剧金维一、《龙岭迷窟》编剧黄诗洋、《穿越火线》编剧傅莉,共论IP改编及剧集创作的心得。

跳出类型局限

找到与原作间的共鸣点

IP改编始终是内容方难以驾驭的一柄双刃剑。一方面,IP原有的粉丝基础和经过市场检验的故事内容必然会在创作及后续的宣发过程中为剧集提供相当大的助力,另一方面,对于调性不同、平台不同、形式不同的IP作品,改编者必须在内容上进行一定的取舍和再补充,一旦平衡不好,就容易滑向削足适履,脱离原著或是故事悬浮,不接地气的境地。因此,当IP热潮退却后,不少内容方已经开始表现出对IP改编“敬而远之”的态度。

然而,IP成功影视化并非没有方法。从今年剧集市场的表现来看,以往最容易被诟病的盗墓探险、电竞题材以及国外影视剧翻拍等赛道接连交出了“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剥离影视化过程中的其他客观因素,能否找到与原作最匹配的编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IP改编的成功与否。而如何判断匹配与否则是编剧与内容方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资深制片人、编剧金维一认为,从职业属性来说,编剧首先要能够以戏剧创作的眼光去审读作品,无论面对怎样的题材,都能够通过自身扎实的编剧技巧给出适合影视化的改编思路。在此基础之上,创作者的知识架构与人生阅历决定了他能够操作怎样的作品,以及以怎样的方式去处理内容。“《旗袍美探》的原作背景在20年代的澳大利亚,所以在改编的时候我把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上海,并且做了很多本土化的设计来增强国内观众的代入感。虽然两者在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性,但同样给人留下摩登、优雅的印象,这一共性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违和感,让故事能够成功落地。”

金维一认为,无论是知识架构还是生活体验都是创作者必须不断积累的储备,看似随意的日常积累会在创作中产生作用。作为职业,编剧应该涉足不同题材,就像优秀的演员会演好不同类型的角色一样,但文化差异、个人经历和知识储备是每个编剧都要面临的问题,有时光凭编剧技巧是不够的。

在题材日益丰富和多元的影视环境中,编剧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专精某一赛道”和“多方尝试”的两难选择。对此,《龙岭迷窟》的编剧黄诗洋和《穿越火线》的编剧傅莉提供了另一个解决思路:跳出题材的局限,判断自己能否与作品中要表达的内核产生共鸣。“对我来说,《龙岭迷窟》里的人物设置很吸引我,原著中胡八一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之后,他需要重新找到能够证明自己的方式,因此踏上了冒险之路,在冒险的过程中又不断经历着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的过程,这样一个人物的成长轨迹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共鸣,我才开始了创作。”黄诗洋表示,单从题材上看,自己更擅长和偏好家庭情感和喜剧题材,似乎与《龙岭迷窟》并不匹配,但题材上的专业知识是编剧可以后天补充和学习的内容,故事内核和价值取向上的统一才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编剧的表达欲。正因如此,编剧能够放心地在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一些与原作内核统一的表达。“比如对陈瞎子这一人物的改编,就寄寓了我们对代际传递,人生慨叹的超然之感。”

这一观点也提醒了制片方,在选择编剧时不必过分局限于编剧曾经的作品类型和固有印象,多从内容风格和故事本身作出判断。傅莉告诉鹰眼:“制片方常常会基于固有印象,把不太知名的女性编剧归类到情感里去。但事实上我个人更偏爱强情节、高概念的剧集品类或是喜剧。也有一些男性编剧反而更能够驾驭情感细腻的题材类型。”

寒冬下的抱团取暖:与好团队合作,

能够保护编剧的创作热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剧集开始尝试剧本的团队式创作,这一方面是由于影视行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编剧这一环节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在行业整体提质减量的趋势下,编剧不得不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抵御这一寒冬期。

然而,相较于国外成熟的工业化流程,国内编剧在共同创作的模式上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在采访过程中,受访编剧均表示,合作对象之间的默契度和对创作内容认知的一致性,以及彼此之间在能力上的互补性是共同创作的重要前提,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也能保证剧本创作的效率和整体质量。因此,多数编剧在入行之初都会有固定的搭档或是加入编剧工作室进行共同创作。“跟一个好的团队一起写剧本,你不需要操心任何创作以外的事情,就像我们《穿越火线》的团队。这种创作方式对于我来说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傅莉说道。与此同时,黄诗洋告诉鹰眼,当编剧在一个项目中无法选择自己的合作搭档时就需要在前期花大量的时间去磨合,从而造成困扰。

从合作模式来看,当前编剧的共同创作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集数分工,每人完成自己负责的集数,然后汇总。另一类则是按照创作流程中的不同环节来分工,比如有人负责大纲搭建,有人负责分集梳理,有人负责台词、故事撰写。傅莉告诉鹰眼,团队会根据不同的项目来选择具体的合作模式,甚至会让编剧分别设计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发展脉络,然后大家共同进行打磨。“如果写的时候发现现在写的东西跟之前预想的不一样,就证明这是一个好的迹象,证明你笔下的人物有了生命,他是按照自己的轨迹在推动剧情,而不是按照你设计好的方向。”

同样经历了团队合作式创作的金维一从更辩证的角度看待了这一问题,他认为,按照大纲、分集、故事、台词这样从职能上更细致分工的创作方式或许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也需要通过作品效果的检验。而按照集数来分工则可能造成内容风格和细节上的断裂,需要一个极具判断力的总负责人进行统稿。

与此同时,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共同创作所带来的编剧职能进一步细分化是否会导致编剧的发展走向'偏科’?”以及“流程化的创作模式是否会一定程度上削减编剧及作品的独特性?”也是编剧与内容方都需要认真权衡的问题。

剧本不是纯文学创作

编剧应加强创作全程的参与感 

在被问及一部热播的作品能够给编剧带来哪些实质性改变时,受访编剧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编剧与主创团队之间相互的信任感与参与感。

在金维一看来,编剧是非常脆弱的,尤其在影视剧这样一个需要集体创作,却又缺乏对剧本相对客观统一的评判体系的行业之中,每一环的参与者或许都对项目有着主观的看法和意见。此时,负责一剧之本的编剧本应成为创作过程中的主心骨,在主创团队对内容产生分歧时起到统摄作用。然而由于国内编剧长久以来缺乏话语权的行业痼疾,致使大量编剧在面临频繁被改稿后极易对自身的专业度产生怀疑,盲目听从其他人的意见修改剧本,影响剧集品质,从而导致制片方及主创团队对编剧的信任度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黄诗洋则提到,即使在前期顺利完成了剧本,编剧也常常与中后期的创作相脱节,导致导演、主演乃至后期对于剧本的理解与编剧产生出入,实际呈现出的效果产生偏差。她表示“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或是其他环节的参与者都可以在剧本之上进行二度创作,但是必须得建立在跟编剧沟通的基础上。编剧也要主动加强在整体创作过程中的参与感,而不是写完剧本就结束了。《龙岭迷窟》在创作上的统一性和完成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剧集在拍摄及后期制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导演、演员还是美术、置景都会与编剧进行充分的沟通,大家对于内容达成一致后才会推进拍摄。”

跳出编剧的视角来看,创作者与制片方之间缺乏沟通的问题,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编剧在保留自身专业判断的基础上也要尽力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在创作前期积极与制片方及其他主创进行沟通。“剧本创作不能等同于纯粹的文学性创作,编剧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的内心表达,但必须要保证写出来的内容首先能让主创团队理解,这样最终呈现出来后观众才能理解。”傅莉表示,无论是编剧还是制片方,在创作过程中都要尽可能给予彼此更高的信任,大家在各自的专业层面发挥自己专业能力,才能推动整个项目往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信任度的提高不可能完全依赖对方的给予,更重要的是自身加强沟通和主动争取,以及作品进入市场后的正向反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好作品背后的主创团队,不少优秀编剧也逐渐在观众中建立起自己的口碑,形成品牌效应。反应到创作中,就是在提升编剧的权威性以及其他主创对编剧的信任度。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结语

剧集精品化趋势下,深入对创作模式规范化、合理化的探讨是现阶段影视行业绕不开的话题。而重新摆正编剧在影视创作过程中的位置,充分发挥主动性和专业性,最大化剧本的价值则是探讨创作规范化的首要环节。值得欣喜的是,编剧的声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制作团队听到。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内容为王”或将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全景式展现扶贫工作,优质时代报告剧《石头开花》获不俗反响

【二】腾讯视频TOP10:2020年已播台网剧、网络剧总播放量排行榜
【三】《隐秘而伟大》:“非典型”谍战剧的浮世绘
【四】鹰眼论坛·责编沙龙:优秀责编岂能只有李晓明与陆维?
【五】《鹿鼎记》:细分化时代下,剧集的创新表达尝试
长期招聘:兼职记者
有意请联系18701811312(微信同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