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步练法
在八卦图中有九个基本图形:
其中坎、离、震、兑分居四正方(即北、南、东、西),乾、坤、巽、艮分居四隅角(即西北、西南、东南、东北),阴阳鱼居于中央(图1)。这四正四隅加上中央,就合称为九宫。把九个标志物按一定的株行距分布于九宫位置,然后在其间穿行绕转,变换拳势,称为“九宫步”,亦称“飞九宫' ,也有人称它为“阴八卦”。
九宫步具有较高的技击价值。练习时,练习者将九个标志物视为九个敌手,通过在宫中快速穿绕换势而不触及标志物,提高闪躲敌手,进退自如的灵活性。这种锻炼方法,有助于训练脚的摆扣变转,提高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的能力。在练习九宫步时,由于分置九宫的标志物形成的空间障碍,限制了肢体在空间的运动范围,从而加大了躯干翻转拧旋的幅度,提高了健身的效果。
分布于九宫位置的标志物,一般采用长于练习者身高的竹竿或木棍,竿(棍)下端插入木或铁条做成的竿(棍)座。练习时将竿(棍)分布九宫,不练时将其集拢收藏。如果没有竿、棍,可以在九宫位置上分布砖石或画个小圈代替,不过其锻炼效果不如在竿(棍)中穿绕。如在树林中练习,亦可通过随意穿绕树株进行飞走九宫的锻炼。
九宫分布的株行距,要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而缩小。初习九宫步时,株行距应宽一些,一般各为五尺,然后再逐步减少,直至仅容身体拧转穿绕其问。
九宫步的穿绕顺序,采用传说中的“太一行九宫之法”。在徐岳撰·甄鸾注《数术记遗》中,把这个顺序描绘为:“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按此顺序即可画出“图2、3”那样一个被后人称为“戴九履一图”的平面图。
在练习九宫步时,练习者先站于图2中“一宫”下面的图二顺梭路线图“▲”标号处,以身体左侧对着“一宫”,然后,以“一宫”为圆心按图2路线向左绕转(术语称之为“左旋”);绕走至身体正对“二宫”时,即循图2路线向“二宫' 穿走,当穿走在身体右侧对着“二宫' 时,便以“二宫”为圆心按图2路线向右绕转(术语称之为“右转”)。继而以穿走和“左旋”、“右转' 交替,循图2路线穿绕至“九宫”。然后,再循图3路线,从“九宫”返回“一宫”。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练习数遍,于“一宫' 下面的“▲”标号处收势。从“一宫”至“九宫”的穿绕称为顺穿,由“九宫”返回“一宫”的穿绕称为逆穿。
初习九宫步时,以八卦步(见“武术健身》第二期中笔者所撰《八卦步》一文)练习法为基本穿绕方法。其预备式、起式、“左旋”和“右转”时采用的“转掌式”,收势,以及步法要求均同于八卦步。在由此宫向彼宫穿行时,上肢的变换亦同于八卦步的换掌式,唯步法须按图2、3路线行进,而不能扣步回身。例如,以左转掌式“左旋一宫”至身体正对“二宫' 时,左掌移至前方(即二宫方向)成俯掌,右掌外旋成仰掌置于左肘下,紧接随步行进的同时,右掌逐步从左掌下向前穿出,左掌则逐步贴右臂上侧回收;当穿走至身体右侧对“二' 宫时,右手穿至指高与眉齐,左手收至右肘关节内侧,接着,两手随“右转二宫”逐步拧摆成右转掌式。在从“二宫”向“三宫”穿行时,上肢变换方法同上,唯左右相反。总之,在循图2、3路线穿绕过程中,手以左、右前穿和拧摆成左、右转掌式交替,步则以穿行和“左旋”、“右转' 相间。
上述简易方法练熟后,可以任意选取八卦掌中的掌法作为穿绕过程中的变换拳式。始终要把边走边穿,一穿即换,眼随手走,手随步开,腰随步活作为手眼身法步配合的原则;在穿绕换势的过程中,步法要象行云流水一样流畅。
其他拳种的练习者,在练习九宫步进行锻炼时,可以把所习拳种中的拳式结合于急进骤退、左闪右躲的矮步窜走步法中,循着“戴九履一图”的顺序穿绕,即可获得一定的锻炼效果。
九宫步还可以作为一种提高速度和灵敏素质的训练手段,引鉴于其他运动项目。比如,通过带球穿宫,可以提高兰、足球运动员闪躲对手,快速进退的能力;不附加拳式的穿宫走跑,亦可作为少年儿童锻炼身体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