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暑疫全书》中的防疫与疫症方

《温热暑疫全书》中的防疫与疫症方

来源:《温热暑疫全书》

作者:周扬俊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写在刊前:刊出古代防治疫症的方药,不等于就是使用这些方药就可以治愈疫病,是可以从古代人应对疫病的方法中学习借鉴。现在不少省市的医疗机构公布的治疗此次病疫的方药,许多都是参考借鉴古方古法组成的。其中用的最多的是达原饮,柴胡清燥汤,荆防败毒散等。在需要举全国之力抗击疫症的时候,借机出来骂中医和“黑”中医,没有任何意义,说中医没有出来抗疫是不负责任的,无论在2013年的抗击“禽流感”疫症和今天的抗疫斗争中,中医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是几句刻意的诽谤就可以抹杀的。所以,希望有不同看法和观点的读者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有用的地方,哪怕是加强对自己和家人的防护也比在这里骂街,骂祖宗好!

                                                                                          散人

1 防疫方:雄黄丸

雄黄(30克研) 赤小豆(炒熟) 丹参 鬼箭羽(各60克)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以温水下五丸。虽同床共屋。亦不相染。

2 治疫方:神授香苏散 治瘟疫。昔有城中大疫。一白发老人教富人合此药施病者。皆愈。疫鬼相顾曰。此老教三人矣。遂遁。 

紫苏 香附(各60克醋制) 陈皮(30克去白) 甘草(15克) 

上为细末。每服9克。水一盏半。煎七分温服。

防传染法:凡遇天行时气。恐其传染。须迟出早入。腹中常饱。时焚椒、兰、芷、术清烈之香。鼻孔涂雄黄最良。老君神明散。

疾病方一十六道:

散人注:以下16道方是中医根据疫症病情发展和变化分别列出的临证对应的方药,体现出中医治疗疫症的“对症施治”原则,而不是只有一个方法应对所有情况,即使在今天的疫症中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达原饮

槟榔(二钱) 草果(五分) 浓朴(一钱) 知母(一钱) 芍药(一钱) 甘草(五分) 黄芩(一钱) 上七味。以水二钟。煎八分温服。

疫病初起。脉虽数。未至洪大。其邪尚在膜原。宜达原饮。若误用白虎。既无破结之能。但求清热。是犹扬汤止沸耳。邪入胃者。非承气不愈。误用白虎。既无夺邪之能。徒伐胃气。反抑邪毒。致脉不行。反变细小。倘认阳证阴脉。妄言不治。因见脉微。不敢下。逡巡死耳。当此之际。惟急投承气汤。庶可救也。 

 2 柴胡清燥汤

白芍药 当归 生地黄 陈皮 甘草 竹心 灯心 栝蒌根 知母 柴胡 (原方无剂量)

上九味。水煎温服。

 温病下后。二三日舌上复生苔刺。邪未尽也。再下之。苔刺虽去。而烦热未除。更下之。热渴已减。日后更复热复苔者。更下之。不以数计。总之有是证。则用是药耳。

3  茵陈蒿汤

茵陈蒿(二钱) 山栀子(一钱) 大黄(五钱) 水姜(三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三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4  瓜蒂散

胡瓜蒂(一钱) 赤小豆(一钱) 生栀仁(二钱) 

上水煎。分二服。缓下。无瓜蒂。用淡豆豉二钱。疫邪在胸膈。满闷喜呕。腹不满。欲吐不吐。欲饮不饮。此邪与痰饮结滞也。宜瓜蒂散吐之。  

举斑汤 

 白芍药(一钱) 当归(一钱) 升麻(五分) 柴胡(七分) 

白芷(七分) 穿山甲(二钱) 水姜(一片) 

上七味。水煎温服。

 疫气留血分。里气壅闭。不下则斑不出。出则毒邪从外解矣。如下后斑渐出。更不可下。设有下证。宜少与承气缓服。倘大下则元气不振。斑毒内陷则危。宜托里举斑汤。如下后斑毒隐伏。反见循衣撮空脉微者。本方加人参三钱。得补发出者不死。 

桃仁承气汤

桃仁(十八粒碎) 甘草(二钱) 大黄(四钱酒浸) 芒硝(二钱) 

桂枝(二钱) 

上水煎。热服。

疫病日久失下。自利纯臭水。昼夜十数行。口燥唇干舌裂。此热结旁流也。急下。大承气去其宿垢顿止。胃实失下。郁而为黄。热更不减。抟血为瘀。故经气不为热郁。不致发黄。热邪不干血分。不致蓄血。同受其邪。故发黄而兼蓄血。非蓄血而致发黄也。但蓄血一行。热随血泄。黄随泄减。故治黄茵陈蒿汤。治蓄血桃仁承气汤。 去桂枝、甘草。加牡丹皮、当归、芍药。 

7 犀角地黄汤:

地黄(一两) 赤芍药(二钱) 犀角(二钱镑) 牡丹皮(二钱) 

上四味。以水二钟。煎八分。温服无时。 

  犀角地黄汤胃移热于下焦气分。小便不利。热结膀胱也。若移热于下焦血分。膀胱蓄血也。夫蓄血证。在小便利不利也。故昼日稍减。夜发热谵语者瘀血也。未行。桃仁承气下之,后用犀角地黄调之。

 

 清燥养营汤 

知母 栝蒌根 当归 白芍药 生地黄 陈皮 甘草 灯心 

上八味。水煎温服。(原方无剂量)

清燥养营汤凡失下。以致循衣摸床。撮空肉惕。目不了了。邪热愈盛。元气将脱者。势不可竟下。又不得不下。不得已用陶氏黄龙汤下之。(黄龙汤即大承气汤加甘草人参当归)因不下必死。当于死中求生也。得下后用生脉散。加地黄、当归、白芍药、知母、陈皮、甘草。 疫病有首尾能食者。此邪不实于胃。切勿绝其饮食。但少少与之耳。凡大下后调理。

9 栝贝养营汤

栝蒌根 贝母 栝蒌仁 苏子 橘红 白芍药 当归 知母 生姜 

上九味。水煎温服。  

栝贝养营汤如表有余热。柴胡养营汤(即小柴胡去半夏人参加陈皮当归芍药浓朴生地黄大黄枳实生姜)如有痰饮。胸膈不清者。宜栝贝养营汤。 

10  槟榔顺气汤 

大黄 浓朴 芍药 槟榔 枳实 生姜 上六味。水煎温服。

 槟榔顺气汤疫痢相兼之证最危。夫疫者胃家事也。必从下解。利者大肠事也。大肠既病。失其传送之职。故粪不行。下脓血。所以向来谷复。停积在胃。直须大肠邪气将退。胃气通行。积粪从此而下。今既大肠失职。粪尚不行。又何能与胃载毒而出耶。毒既不行。最能伤败胃气。毒瓦斯在胃。一日有一日之害。在一时有一时之害。耗气抟血。气既尽则死。凡遇疫痢兼证者。在痢尤为吃紧。宜槟榔顺气汤。  

11 普济消毒散

黄连 黄芩(酒炒) 人参 黑参 甘草(生) 桔梗 连翘 牛蒡子(炒研) 升麻 白芷 马勃(各一钱) 僵蚕(炒七分) 蓝根(如无以青黛代之) 柴胡(各二钱) 

上为末。半用水煎去滓。食后徐服。半用蜜丸。噙化就卧。以令药性上行也。 

节庵于普济消毒散中。去人参、升麻、白芷、黑参、马勃、僵蚕、蓝根。加川芎、羌活、防 风、荆芥、射干、姜汁、竹沥。名芩连消毒饮。

12 荆防败毒散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人参 甘草(人中黄更妙) 枳壳 桔梗 茯苓 川芎 牛蒡子(炒研) 薄荷 荆芥 防风 

上诸药各一钱。惟防风加五分。水煎缓服。加金汁一杯尤效。

13  生犀饮生犀饮

犀角(二钱镑) 苍术(泔水浸麻油炒一钱) 川黄连(一钱) 黄土(五钱) 

茶叶(一大撮) 金汁(半盏) 

上五味。水煎去滓。入金汁搅和。日三夜二服。如大便结加大黄。渴加栝蒌根。虚加人参。水炒。表热去苍术、黄土。加桂枝、黄连。便脓血去苍术。倍黄土。加黄柏。便滑以人中黄代金汁。 

 14人中黄丸

大黄(三两溺浸) 人中黄(如无坑垢代之) 苍术(去皮麻油炒) 桔梗 滑石(各二两) 人参 黄连(酒洗) 防风(各五钱) 香附(姜汁拌勿炒一两五钱) 

上神曲为丸。气虚四君子汤送。血虚四物汤送。痰甚二陈汤送。热甚童便送。用清热解毒汤送二三服。

15  清热解毒汤

黄连(酒洗) 黄芩(酒洗) 白芍药(酒洗) 生地 人参(各三钱) 石膏(鸡 

子大碎) 羌活 知母(各二钱) 甘草(生一钱五分) 升麻 葛根(各一钱 

)生姜(二钱切) 

上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二服。 

16 人中黄散

辰砂 雄黄(各一钱五分) 人中黄(一两) 上为末。薄荷桔梗汤下二钱。

日三夜二服。 

妇人病疫。与男子无异。惟经水适来适断。及崩漏产后。与男子不同。经水适来。不入胃。入于血海。胸膈无邪。勿以胃实攻之。但热随血下自愈。

宜小柴胡加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药主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