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潘金莲”谋杀亲夫,知县判其死刑,皇帝却坚持为她翻案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些清官或有识之士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在苦主沉冤得雪的过程中,清官们也因此名垂千古。比如北宋名臣包拯,就因为断案如神,被老百姓称为“包青天”。但历史上还有些沽名钓誉的官员,为了凸显自己的“公正廉洁”,强行对正确的案件进行平反,反而让一些凶手逍遥法外。接下来,爆史君就给大家讲述一件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的谋杀亲夫案。

自缢而亡的商人

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顺天府涿州境内发生了一起命案,涿州城内一商人自缢而亡。按照古代朝廷的规定,只要辖区内发生命案,无论远近,地方官都要亲自带队查看。实在因为别的公务走不开,也要派人前往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当时涿州知县恰巧没有别的事,便带着手下的衙役、捕快赶到了案发现场。

尸体

当众人赶到死者家中时,凑热闹的吃瓜群众已经挤满了院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商人的死因。知县查看了现场,表面上看,一切都符合自缢的特征。但细心的知县发现商人脖颈上有两道交叉的勒痕,这就不太可能是自杀了,反倒是有他杀的可能。知县叫来了死者的妻子王氏,向她询问死者死前可有任何不同寻常的征兆。

妻子

王氏假模假式地哭诉道:“前段时间他做生意赔了钱,总是一个人生闷气,喝闷酒。有一天还对我说,真想一死了之。没想到这个没良心的竟然真的做了这样的事,抛下我们孤儿寡母。呜呜呜……”听起来一切都顺理成章,这就是一个做生意失败的商人,一时想不开自杀而已。

知县判处王氏死刑

但知县却认为,王氏说了假话。于是他派人暗中打听王氏与丈夫的关系如何,他们是否曾有过争吵。没想到却挖出一个惊天内幕。据王氏的邻居介绍,王氏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长期与当地男子姜通保持不正当关系,在本地风评不好。商人得知此事后,曾与王氏发生过激烈的争吵。没过几天,商人便“自缢身亡”了。

妻子

在掌握这一证据后,知县先派人捉来了王氏的姘头姜通,向他审问商人被杀一案的细节。姜通刚开始百般抵赖,打死不承认杀害商人。后来知县上了大刑,他扛不住,才开始交代犯罪事实。原来商人撞破妻子王氏与姜通的丑事后,就与王氏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并扬言要将王氏赶出家门。王氏希望丈夫看在孩子的份上原谅她一次,并表示会与姜通一刀两断,再不来往。

审案

而姜通为了防止商人告官,也承诺会赔给他一定的经济损失。商人看在孩子的份上答应下来,却不知中了二人的“缓兵之计”。一天晚上,商人熟睡后,王氏与姜通合伙勒死了他,并伪装成自缢的样子。他们原本想草草埋葬商人的尸体,没想到府中的下人却报了官。有了姜通的证词,知县又命人拿来王氏。王氏见姜通已经被拿到了县衙,知道真相捂不住了,只好招供。

昏官翻案

知县依法将二人判处死刑,并将卷宗送到上级衙门审批。当刑部侍郎耆龄看到卷宗时,突然莫名地兴奋起来。因为他看到涿州知县在审案过程中动用了大刑。耆龄想:“涿州知县动用大刑才破了此案,会不会是屈打成招?如果我能将此案平反,岂不是大功一件?还能提高在皇帝面前的印象分。”

耆龄剧照

于是,耆龄特地向上打了报告,说此案疑点重重,要求发回重审。与此同时,他还鼓动王氏和姜通的家人到都察院喊冤。果然,事情被闹大,连道光皇帝都知道了此事。耆龄乃是满清贵族,深得道光皇帝信任。于是道光皇帝将此案交给耆龄审核。

知县剧照

在耆龄的刻意偏袒下,王氏和姜通被无罪释放,涿州知县则被罢官免职。道光皇帝被耆龄当枪使还不自知,一直以为做了件好事,将此案办成了铁案。商人的家人为他喊冤,但没有官员再敢为他翻案。因为此案由皇帝亲自定了性质。由此也可以看出满清当时的官场风气恶劣到了何种地步。

参考资料:《清稗类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