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而自由地活着
文章的一开始,我特别想说两个概念,自由和逍遥。我觉得台湾的文学家蒋勋举的例子太好了。在闲暇的时候,自由就是可以下午买一张去巴黎的机票去塞纳河左岸品咖啡,逍遥是拿起一本书安静地阅读。
道理都在这两个例子里面了,从上面的例子看,自由的快乐在于限制的消除,而逍遥则是更加注重生命的品质,追求内心的感受。这里面的感受不是语言能够描述的。逍遥这个词来自庄子。蒋勋说在蒙古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听老人的长调,感觉声音能够推开前面的山,那就是大鹏展翅的感觉。我觉得,这是对生命内涵的极大拓展。非要和自由区分开来的话,就是能在自己掌控的范围内,获得自由的感觉。也就是说,即使你没有书,在外面走一走都是逍遥的。
前几天有人说要去西班牙的马德里,问我去不去。我其实有那么一瞬间是心动了的,但是想到自己还有事情没有完成,就在犹豫。后来在他出发的那一天,我去超市自己买菜做饭,鸡肉炒蘑菇,加了一点糖,最后又加了一点淀粉收汁,真的是好吃极了。我有了一种深深的满足感,然后美美睡了一个午觉,觉得人生也是非常的舒适。那一刻,我对人生有了深入的反思,也对逍遥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很多人都抱怨生活无聊,工作没意思。当然,这种原因可以归结为挣的不多,没办法出去旅游,买不起名牌的包。但是当我从庄子的逍遥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不禁想说,其实这世上没有苦日子和好日子,全看你当下日子里面的体验。
小时候看易中天讲老子和庄子,今天有空又重新学习了一遍。按照我现在的理解来看,老庄哲学是作为儒家的对立面存在的,他们反对礼教束缚。孔子所说的仁,在老子这里是没有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易中天有一句话评价是非常对的,老子是寡情的,他在道德经里面就像一个没有情感的机器人在说话。他不会同情老百姓,同时也不会崇拜和敬畏所谓的君主。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感情是人特有的东西。这里我不得不有一点好奇的想法,老子是不是经历了情感的挫折然后看破了红尘。这里的情感不只是现代人说的男欢女爱,也可以是君臣之间的鱼水之欢。就像叔本华评价歌德的作品,说在追求快乐的道路上,收获了更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没有感情之后,很多事情就可以顺其自然理性看待了,比如强弱,好坏和善恶的对立统一。张舜微用三点总结老子,装,忍,让,通过这三种办法,就可以反转强弱的关系。因为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庄子承袭了老子的清心寡欲,并且给出了理由,可以多活几年。曾经有一棵树,长得非常高大,被村民当作神树膜拜。一个木匠看见了,却说这是一颗没有用的树木,做成船很容易沉,做成门又会流出树脂,做成房梁很快会被虫子蛀,所以一直没有被砍活到了现在。简单来看就是养生,不要张扬,要戒骄戒躁。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祭祀官穿了朝服到猪圈,和猪商量:“你来当我们放在神坛上供神的祭品好不好?在我杀掉你之前,我会把你养得好好的、肥肥的,还会斋戒沐浴,铺上白茅,把你的肩臀放在雕板上,你愿意来当那头供养的猪吗?”所以有人希望生前富贵,死后哀荣,就是忘记了为自己活一次。
亚里士多德作对人生的幸福做了三个区分,来自外界的,来自肉体的,来自心灵的。然后,新古典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对于人生做了逻辑上更为严谨的三个划分,他是谁(他的性格,健康,脾气,外貌,智力,道德感),他的财产,别人对他的评价,比如荣誉,社会地位,声誉。照此说来,我们可爱的庄子,直接放弃了第三种,间接放弃了第二种,非常看重第一种,就是人自身。
世上唯一的真实是我们自身的意识和感觉。这是非常唯心的说法,但是能够在逻辑上自圆其说,因为物质的客观存在都是我们的感觉。西方的哲学有个非常有意思的传统,这个东西后来在数学上面大有作为,那就是假设。第一大好处就是增加了条件,假设我没有了爱情,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对爱情有了更深的了解。第二大好处就是证明,在开辟了新的思路之后,就需要知道对错。 庄子非常巧妙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假设蝴蝶做梦变成了他,从而对人的认知提高了整整一个层次。
真实而自由地活着,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努力去做,有点像知行合一。林黛玉和贾宝玉最后没有结婚,因为林黛玉上辈子是绛珠仙草,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给她浇水,所以这辈子林黛玉就是来还眼泪,眼泪还完了,也就该离开了。这,也是真实而自由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