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汉高祖后裔聚居地刘家古村
汉高祖后裔聚居地刘家古村
刘家行政村为汉高祖刘邦后裔聚居地,位于兰溪西北部,丘陵地带,南距黄店镇政府5千米,距城区19千米。据刘氏宗谱记载,明永乐年间,由安徽池州建德师源,迁居兰溪店园,世居刘姓,为汉高祖刘邦后裔。刘家村辖刘家、下唐、新唐、高丼、东坞五个自然村,区域面积3.14平方公里,耕地567亩,山地3303亩,水面10亩。9个村民小组,731户,1309人。以种水稻、棉花、油菜为主,兼种水果。村中有进士牌楼、宝训堂、光裕堂、敬承堂、燕翼堂及400年古樟等文化古迹。
刘家村民居是以保存完好的徽式建筑而著名,在那里古老的村落里保存了不少明清时候的古建筑。 刘家村民居始建于明代正统时期,距今有570余年的历史,是兰溪从甘溪到建德大洋的必经之路,为古代兰溪经刘家通往严州的官道。整个村庄的道路均用鹅卵石镶嵌而成,长1华里、宽3米余的古街,展现了刘家村古代繁华的景象。现存有明清代建筑二十余处,其中明代厅堂尚存六座,清代四座。刘氏宝训堂为村上最大的厅堂,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三开间三进二天井。圣世瑞徵木门坊,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牛腿、雀替等雕刻仙鹿、花草、人物等,工艺精致。门前有一鱼型塘,造型逼真。敬仁堂为前厅后堂楼,专雕门面,前进明间五架梁带前后双步廊,后进楼明间前廊为卷棚式,规模宏伟。整个村庄建筑排列有序,纵横分明,结构别具特色,保存也较完整,为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古建筑的结构和风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刘家村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地势高低错落有致,前依朱家仓源溪,背靠后山,像一把庄严高大的“金交椅”,把整个村落环抱其中。后山与门关山相连,宛如一条青龙奔腾跳跃而来;右边一条长长的山垅叫白虎垄。村落对面的铁钯山耸峙,飞凤形山起伏,山峦逶迤,与旖旎的白露山相接。加上村口象征“朱雀”的鲤鱼形新塘,及樟树下的石五(谐音玄武)塘,使整个村落形成一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格局的典型的生态环境。
刘家村口有五棵距今370余年的古樟树,并有鲤鱼形的新塘,里边的踏步是鲤鱼的腮,一口圆井是鲤鱼的眼睛,小溪上的石条是鲤鱼的翅膀,樟树下洗衣的地方又似鲤鱼的尾巴。整个造型如鲤鱼斗水,鲤鱼跳龙门。象征着刘家村财源不断,如跳动的鲤鱼,一浪高过一浪。蜿蜒曲折的小溪以及樟树下的吃水塘、石五(玄武)塘,还有一口麻石砌成的泉井,还有那远处古老的刘家堰,为刘家村的旱涝保收提供了物质保障,整个图景构成了刘家独特的村落风情与徽式建筑风貌。历代以来刘家村百姓辛勤劳作,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在村内兴建了大量的厅、堂、民宅,与村中主要道路(至今保存非常完整),此时村落格局基本形成。
现存明清至明国民居、厅堂建筑50多幢,其中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家四堂”最具特色。刘氏宝训堂为村上最大的厅堂,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三开间三进二天井。圣世瑞徵木门坊,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牛腿、雀替等雕刻仙鹿、花草、人物等,工艺精致。门前有一鱼型塘,造型逼真。敬承堂为前厅后堂楼,专雕门面,前进明间五架梁带前后双步廊,后进楼明间前廊为卷棚式,规模宏伟。整个村庄建筑排列有序,纵横分明,结构别具特色,保存也较完整,为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古建筑的结构和风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另外村水口巧妙地融合了古樟、水塘、排水沟等人文景观。
兰溪市黄店镇刘家村民居始建于明代正统时期,距今有570余年的历史,是兰溪从甘溪到建德大洋的必经之路,为古代兰溪经刘家通往严州的官道。整个村庄的道路均用鹅卵石镶嵌而成,长1华里、宽3米余的古街,展现了刘家村古代繁华的景象。
刘家村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地势高低错落有致,前依朱家沧源溪,背靠后山,像一把庄严高大的“金交椅”,把整个村落环抱其中。后山与门关山相连,宛如一条青龙奔腾跳跃而来;右边一条长长的山垅叫白虎垄。村落对面的铁钯山耸峙,飞凤形山起伏,山峦逶迤,与旖旎的白露山相接。加上村口象征“朱雀”的鲤鱼形新塘,及樟树下的石五(谐音玄武)塘,使整个村落形成一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格局的典型的生态环境。这充分体现古人“择水而居”选址理念,负山带水,恰好起到天然挡风的屏障作用。
刘家村口有五棵距今370余年的古樟树,并有鲤鱼形的新塘,里边的踏步是鲤鱼的腮,一口圆井是鲤鱼的眼睛,小溪上的石条是鲤鱼的翅膀,樟树下洗衣的地方又似鲤鱼的尾巴。整个造型如鲤鱼斗水,鲤鱼跳龙门。象征着刘家村财源不断,如跳动的鲤鱼,一浪高过一浪。蜿蜒曲折的小溪以及樟树下的吃水塘、石五(玄武)塘,还有一口麻石砌成的泉井,还有那远处古老的刘家堰,为刘家村的旱涝保收提供了物质保障,整个图景构成了刘家独特的村落风情与徽式建筑风貌。历代以来刘家村百姓辛勤劳作,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在村内兴建了大量的厅、堂、民宅,与村中主要道路(至今保存非常完整),此时村落格局基本形成。
说起刘家村徽式建筑,原先有九个厅堂,最有特色的要数宝训堂。
宝训堂:为刘家村宗祠,坐西朝东,硬山顶,故名刘家大厅。大厅内石碑记载,有汝源公“创建宗祠三座”。宗谱亨十二公刘纹次子利廿三公名汝源是建造大厅为首者之一。利廿三公刘汝源明代嘉靖戊戌十七年(公元1538年)出生,万历丙申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去世。
刘家村《刘氏宗谱》是在明朝万甲申十二年(公元1584年)首次誊写。是先建造好大厅,后誊写宗谱的。据《宗谱》记载,前明创建,乾隆十八年(1753)灾,二十四年重建。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建祠堂。门楼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建造。
刘家大厅(宝训堂)是在十五世纪六十年代隆庆年间建造,占地面积530平方米,距今440余年。
大厅后层在乾隆癸酉十八年,即公元1753年,因厅上焚香烛而烧毁,乾隆戊寅二十三年,即公元1758年,由睦百二公文嵩公独资重建而成。为三开间三进二天井。
敬承堂:又名敬仁堂。由睦百六公姻百六六公名廷桂建于康熙辛亥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占地面积二百九十平方米,距今210余年。坐北朝南,硬山顶,为三开间二进一天井,为前厅后堂楼式。砖雕门楼,饰蝙蝠及暗八仙图案,工艺精致。大门置青铜铺首,大门上方置“德聚星辉”青石门匾。前进中缝梁架为明间五架月梁带前后双步廊,用直柱,鼓形柱础,彻上露明造。边缝为穿斗式。后进有楼,楼下为抬梁式,前廊为卷棚式。楼上梁架为穿斗式,靠天井一侧置格扇计十八扇。前后进之间为青石砌天井,两侧设过廊。土火墙,三合土地。右侧边屋为青石门面,上置“澹明居”门匾。对合楼,堂悬道光三年(1823)题款“乐善可风”横匾,封火墙,三合土地。
燕翼堂:坐南朝北,硬山顶,始建于明,清重修。三进三间二天井,砖雕门楼,中进明间五架月梁带前后单步廊后楼八角石础,前廊设雁翅板。
义报祠:又名追远堂,比刘家大厅建造时间早。是由元四公刘洋之子亨十二公刘纹建造的。
高厅:为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桂落花格窗,高不见顶的古宅、活灵活现的空透雕,处处见证着清代的历史文明。古宅现在的主人刘伯豪说,这座古宅是从爷爷辈手上传下来的,因其“一层楼有三层高”,又被称作是“高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新塘与樟树:根据宗谱综合刘家村史,贞行人口兴盛,明朝崇祯年间挖掘起,筑起大厅前的大新塘,并种上了五棵樟树,塘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距今360余年。新塘象形鲤鱼,小桥头走下来的踏步像鲤鱼张开的嘴巴,靠近水塘有一口人工挖掘的圆井,如鲤鱼的眼睛,在小溪道上又镶嵌着几块条石,如鲤鱼的鳍,在樟树下,又做成两边分开的台阶,似鲤鱼的尾巴,鲤鱼的头部朝向村中小桥头的小溪,如鲤鱼戏水。这项工程表示全村家家五谷丰登、年年有余。这是刘家古人的杰出创造。
一心亭:又叫石凉亭,位于永隆庙下首,夏唐村东300米,朱家溪对面,青石结构,是由姻七八公名廷训为首建于康熙甲午五十六年,公元1714年,距今270余年。清代建筑,歇山顶,石构四柱,通高3.5米,占地9平方米,正方形,鸱鱼吐水状单步梁,大梁两端有龙须纹。
与耕堂:位于刘家行政村夏塘自然村东北,坐西南朝东北。据家谱记载,建于清康熙年间。现存为二进一明堂建筑,后进为堂楼。占地面积为216.23㎡。与耕堂门面为四柱三楼砖雕式门楼。前进用草架,草架下用平棋,平棋下明间用圆木梁架,次间用穿枋,明间前檐柱上置狮子抢球牛腿。后进楼下明间为扁作梁,梁上刻回字纹。次间用穿枋。廊上用平棋,前檐柱置如意牛腿。楼上梁架为穿斗式,四柱六檩。与耕堂内山墙四周均用堂门。与耕堂建筑规模较大,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
顺德堂:又名夏塘新厅,位于夏塘东路40号。坐西朝东,平面为三进两明堂。始建于清代早期。中进因倒塌于1988年前重建。占地面积为342.6平方米。顺德堂前进明间梁架为五架梁带前后单步廊,置戏台。次间用穿斗式梁架。前檐柱民国期间重换,上置鹿衔仙草牛腿。中进明间梁架用扁作抬梁,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廊。次间用穿斗式梁架,扁作梁上用回字纹及如意图案,檐柱上置狮子戏球牛腿。后进明间用三架梁带前后单步廊。次间用穿斗式梁架。顺德堂建筑规模较大,做工考究,为研究乡村建筑发展提供了实物例证。
经德堂:位于夏塘西路26号。坐西南朝东北,为三开间两进一明堂建筑,建于清代早中期,占地面积为211.86㎡。经德堂门面为四柱三楼砖雕门楼。前进明间用五架梁带前后单步廊,次间用穿斗式,前檐柱上置戏曲人物牛腿,厢房穿枋上用工字拱。后进明间五架梁被新换,前廊用双步廊,前檐柱上置戏曲人物牛腿,次间用穿斗与抬梁相结合梁架。堂内山墙四周用堂门。经德堂建筑为夏塘重要的厅堂之一,建筑艺术、风格与与耕堂相似,有一定的价值。
思古堂:位于新塘自然村村东,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24.54㎡。三开间一明堂两厢,无楼。硬山顶,设望砖。思古堂明间五架月梁带前后单步廊,边缝梁架为穿斗式。明间后金柱间设神龛。大门开在南厢。鼓形柱础,下垫覆盆。天井青石铺设。思古堂是新塘村的份头厅,对研究该村民俗民风及乡土建筑有一定的价值。
怀德堂:又称新厅,位于新塘自然村村东,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10.31平方米,属清代建筑。三开间两进一明堂,硬山顶。前后进明间中缝梁架皆五架月梁带前后单步廊,边缝梁架穿斗式,柱头有坐斗。前进后檐檩,后进前檐檩皆高浮雕八卦、花鸟、鲤鱼等图案。整座建筑沿墙全设木板堂门。前后进间设青石天井,两边有过厢。后进明间设神龛。鼓形柱础。怀德堂是新塘村村民的份头厅,是研究该村民俗、民风、乡土建筑德实物资料。
新塘古井: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新塘自然村新厅南侧,占地面积0.61平方米,清代时期开凿。圆形麻石井圈,内径56厘米,外径88厘米,高40厘米,内壁用当地杂石堆砌,井深8米余,现已不用。新塘古井位于新厅旁边,当为兰溪农村的祠堂井,因新厅是清代建筑,故断为清代。古井反映了旧时该村村民的生活状况。
刘家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有着一定的传承意义。刘家月半节至今保存连续性达100年以上,有传承人并且传承活动规模大,全村参与。刘家銮驾,当地称为“迎八宝”,遗有古代仪仗队习俗。传统组织管理性强,传统活态保持达100年以上。迎銮驾、猪羊会、刘家祭祖、演婺剧与月半节一起开展活动。还有刘家村糕点制作、刘家寿桃馒头、刘家豆制品制作、夏唐荞麦烧、刘家弹棉花、刘家剪纸、刘家打麻绳草绳、刘家竹编、夏唐箍桶、刘家造房上梁、新唐民间裱画、刘家墙画、刘家十字绣、刘家祭谱典礼、刘家麦秆扇、刘家绗缝等达2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