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引人深思:孩子不分享真的是自私?真正的问题是....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家三父子的自私表现被观众骂得惨烈:
苏大强在苏母死后,性格中的弱点得到极致释放。自私自利的表现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各种不顾儿女死活,不断作妖!到最后,为了自己能住大房子,全然不顾子女的感受!
老二苏明成,就更不用说了,也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典型代表!从小就不断的从家里索取,最终晋级到啃老界的元老,而不自知!
老大苏明哲,咋一看,是个好儿子形象,为人也温和。但,到节目最后,也是被观众骂得很惨的一个:为了满足自己苏家长子的虚荣心,不断的牺牲妻子女儿的生活水准。
但,自私就真的就是错的吗?
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吉恩·迪赛说过:“人从天性上来说就是自私的。”
苏家出现这么多“自私”的人,最大的责任在于家里唯一的家长“苏母”的处理方式不合理!
针对这一点,大家先看个视频:
看完视频我觉得打扰皮皮看书的这几个小朋友太不讨人喜欢了!还让不让人安安静静的看书啊!
可在生活中,很多人不这么看。大家常常会觉得不分享图书的皮皮,是自私的孩子。
孩子就应该在表现出“慷慨、大方”,才讨喜。
生活中类似情况发生的时候,家长们偶尔还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帮着“抢”:
“就让他玩一会儿吗?他会还你的!”!
“不要小气,小孩子要会分享!”
“她比你小,你让着她一点!”
说上面这些话的成人,你换位思考一下:
排了好久的队,刚买到的几个月没吃上的“美味”,迎面来一个不认识的人对你说:“哥们,这么香,让我吃一口呗”!你是会给他吃一口呢,还是觉得这个人傻呢?
上述话题的性质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
一块蛋糕,孩子吃得正开心,突然来一个人,要吃他的蛋糕。孩子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更何况,孩子的一小块蛋糕,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往往价值等同于你的一部手机、一辆汽车,将你的手机或者汽车,拿出来分享可好?答案肯定也是否定的!
同样性质的问题,成人多数时候尚且做不到无条件分享,凭什么要求孩子这么“慷慨”!总结一点:人生来自私。以成人的视角要求纯真的孩子,表现出的是反人性的一面,对孩子来说太残忍了。
在遇到要“强分享”你家孩子玩具的情况,家长不用觉得面子过不去,而强迫孩子分享。不分享并不是自私,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做法。在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支持孩子,才是孩子最需要的爱的方式!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呢,会分享的人。确实更让人喜欢,在社会上更容易有好命运。
如果一个孩子一直不懂分享,任何事情都只顾自己,最终变得自私自利。这样的性格养成,在孩子之后的人生中,终将变成一项劣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不会分享”而焦虑苦恼!
这样自私的社会品德,当然是不被社会认可的。
瑞典斯德哥尔摩有一项长期研究,研究者从孩子出生,一直追踪到他们40岁,他发现好命运的孩子的指标是从小“被喜欢”,这些孩子拥有的共同特征之一是“能与人合作、乐于助人和懂分享”。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在分享“给予”与“索取”的话题中,也说过一个这样的研究结论:只会利人不会利己的人,常常有较低的自我价值感;既会利人又会利己的人,在两者间取得平衡,才是正确人生之道。
所以让孩子学会分享,平衡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关系才是人生中必要的社会交际技能。
那究竟什么时候让孩子习得这项重要的社会交际技能呢?
教育家卢梭也在《爱弥儿》中说过: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心理学上孩子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0-2岁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阶段,会慢慢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世界。
2-4岁是孩子的物权敏感期,他会明白物品有自己的归属,不愿与他人共享自己东西。
在4岁以后,孩子共情意识发展,开始愿意通过分享来促进人际关系。
行为学研究告诉我们,慷慨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形成。不可急于求成!有教育专家说过,所以不鼓励过早的强迫孩子分享,想让孩子学会分享,4岁前一定要先满足他。
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当孩子们长到6,7岁时,真正的人际交往的需求迅速增长,那么一个总是想着把零食或玩具抱在怀里的孩子,会妨碍他的人际交往。
正如朗格尼医学中心小儿心理学主任Joe Taravella说,幼儿期是学会“分享”与“轮流”的重要阶段,当孩子们学会了这两点,也就相当于掌握了初步的人际技巧。
那么究竟如何做,既能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又能培养孩子会共情,会分享的能力呢?
这里先讲个故事:
有网友就曾经在网上吐槽过小时候被妈妈坑的事情——家里来了小客人,妈妈让小客人去她玩具架上随便挑,然后一个新买的洋娃娃就这样被挑走了。
在自己表达反抗后,妈妈还甚为不屑。
她为此采取了坚定的“报复”措施——没多久,她姑妈来到她家,她把妈妈的包都拿出来了让姑妈挑,那一刻妈妈的脸都绿了。
立刻让人感同身受啊,有木有?孩子回击得漂亮!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来,让孩子学会分享,并不是强迫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游戏,生活中,学会共情,感受分享的乐趣。这样,他才会觉得分享是一件很有意思,很快乐的事情!
当孩子看到别人的东西,想借来玩被拒绝的时候。这时候,家长蹲下来倾听孩子被拒绝时候的想法,带着孩子体会被拒绝时的情绪。
这是让孩子学会共情的最佳时机。然后告诉孩子,别人想要分享被拒绝的时候,也会这么难过!
老师在课堂上,组织“玩具展览会”让孩子把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并且展示给同伴。这个过程也会让孩子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