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根效益:强者未必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
D. 杜根是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他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强者未必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
换句话说,你若仅仅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在体育竞技中,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虎奶,但是没人能实现这一目标。
于是,许多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使人在4分钟内跑1英里的路程,那是绝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用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此之后的一年,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他们相信自己,因为他们知道,既然罗杰能做到,他们也能做得到。如果没有自信他们不可能创造奇迹。
美国的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次调查,一个人胜任一件事,有85%取决于他的态度,15%取决于他的智力。
如果他自信,事情肯定会办好。所以一个人的成败取决于他是否自信,假如这个人是自卑的,那自卑就会扼杀他的聪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
杜根定律在生活中运用很广。
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少小孩都会不自信,有自卑心理,这是多方面的原因。
有的是父母能力较强,对孩子期望过高,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总认为“爸爸妈妈什么都行,我什么都比不上他们,怎么努力都没用”;
有的则是家庭不完整,生活在破裂家庭中的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会觉得自己是被社会抛弃的孩子;
有的父母采用粗暴、专横的教育方式,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是父母自身有自卑情绪,平时总说“我不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
我们要有先行意识,要培养小孩的信心,越早越好,所谓的信心,其实就是一种暗示效应。
对自己的否定,缺乏信心,暗示自己不行,那么真的就会事事失败。因为他们畏惧困难,害怕失败,本能回避,越是畏惧,越是害怕,越会失败。
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进行信心教育,让其受益有信心。
在成人的世界里,杜根效应同样应用。
对事业怀有信心,相信自己,乃是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当然其他因素也非常重要,但最基本的条件,是激励自己达到所希望的目标的积极态度。
怀有信念的人是了不起的。他们遇事不畏缩,也不恐惧,就是稍感不安,最后也都能自我超越。他们充满活力,能解决任何问题,凡事全力以赴,最终成为伟大的胜利者。
当受到外界压力或外界不承认的时候,比如说,谈判时别人故意指出你一些很不重要的缺点,在公司有时出现的冷嘲热讽,自已是否对自已的能力提出怀疑,从而不自信了呢?
认为自己被打倒了,那么你就真的被打倒了,果你想成功,但认为自已没有实力,那么你一定不会成功。如果你认为自已会失败,那么你一定会失败。
有时候会有人说,“一个人想成为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自己相信自己会成功,往往能够成功。自己放弃自己觉得会失败,结局也往往会失败。
自信为一种自我肯定性、自我鼓励、自我强化,坚信自已一定能成功的情绪素养,没有自信心,你就会发现没有生活的热情和趣味,也就没有探索拼搏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