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徽州82】五渡(上):方氏聚居的塘坑,古宅成群却鲜有人知
【行走徽州82】五渡(上):方氏聚居的塘坑,古宅成群却鲜有人知
司马狂/文
在新的马路没有开通之前,从我老家大洲源上城里,必须经过五渡。之前对于五渡的印象也就仅仅停留在这个村名上,回家时候,自新的马路上,往下望的时候,只觉着这个村子挺大的。后来开始喜欢上徽州文化,就注意到村子里有很多的古建筑。一直到结识方武民后,才前后去过五渡好几次,逐渐发现这个村子真是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可惜几乎不为外人所知晓。
要写五渡村,首先得搞明白,这个村名的由来。目前按照《歙县地名录》和《歙县志》的有关记载,写的是五渡本名临溪,是棉溪河上的重要渡口,原本设有津渡。后河上建桥,桥起而渡废,改称“无渡”,因为这个无字不够吉利,遂更名五渡。乍闻之下,这个名字的解释似乎挺有意思,但仔细琢磨下,你会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五渡桥确实连接两岸,但不代表渡口会就此废除啊。毕竟从棉溪口一路进来,棉溪作为水上交通枢纽的功能并不会因为一座五渡桥而废除。另外,以没有渡口来命名村落似乎有些不妥。如此,村内流传甚广的第二种说法,说五渡得名是源自棉溪口进来之后的第五个渡口,似乎就更为合理一些。不过,这第五个渡口并非乡人所理解的是个能上船靠岸的地方就行,而是官府认可的大的津渡。就类似于古代的乡都图的行政概念,这或许更为合理一些。
目前的五渡是个行政村,所辖范围比较大,包含有五渡、塘坑、排官、官铺、岭脚、堨田等自然村。而此前有五渡片村,其包含的范围则是五渡、塘坑、排官。我在村子里行走的时候,一直就好奇五渡究竟在何处,否则不会出现这个大的行政村的名字。后经村里人提醒才知道,五渡在五渡桥的西岸,印象中从马路上瞧见过,那里也有几栋老宅子,但本文中没有五渡的配图,因为时间有限,未曾亲往,抱歉得很。
整个五渡行政村范围内,最大的自然村,非塘坑莫属。塘坑的得名,应该是因为村中央的那方小池塘,而村落又被高山环绕,如在坑中,后来雅化成“唐川”。这里是方姓的聚居地,属徽州方氏瀹潭派。村子北倚高山,前面棉溪,风水俱佳。村子中央那方池塘不大,四周的围栏早换成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池子里的水更是布满绿苔,其实若有人打理一番,这个小池塘是极为雅致的。池塘边上有一个独栋的小楼,原本正对着池塘的门,加了一间小屋,使得开门的朝向彻底改变。门上钉着历史建筑的木牌,近前瞧个端倪,赫然写着“池上草堂”,原来是个私塾。池上草堂如此风雅的名字,想必当年这屋子的主人,学识定然不俗。
古人建村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极为重视,塘坑这方池塘在整个村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着池塘,现存有非常多的古建筑。池塘右上方,有连在一起的几栋徽派老宅。老宅两头各有一个门洞,门洞上有匾额,一曰:映带左右;一为“模范东南”,建成时间为民国甲寅年,两者皆有落款者名姓。自映带左右的门洞入内,右手边的墙壁上,可见彩绘墙画,内容大抵是京剧中的三国戏。墙画一幅为一折戏的画面,连折而成完整的一出戏。只可惜,墙画上被特殊时代的标语所覆盖,很多已然不能完全看到。我在想,若是五渡要旅游开发,这点壁画倒是可供导游说上半天的了,诸如孝子为了让留守老家的老母亲能随时看到戏,而特意请画师画上壁画,哈哈,导游词不就是这么编写的么。
似乎塘坑人营建房舍特别喜欢建门洞,也或许目前留存的这些建筑物的建设时间相差无几,所以风格类似吧。池塘的正上方,亦有老宅子,还有块石碑散落在墙角,上面刻有“后土之神”的字样。穿过这边老宅子的门洞,便能见到方氏祠堂。这个祠堂外表没有多余的装饰,方方正正的正面,里面也是中规中规的传统祠堂制式。房上有象鼻樑、元宝托,看着挺气派的。当然,祠堂里放着很多老人为自己百年后准备的棺材,我就不放图给大家看了。祠堂的进门处,放着有祖墓碑,通过碑上的文字倒是能够知晓塘坑方氏的来历。这个祠堂隔几栋房子,又有一个方氏宗祠,两者相邻不过数十米的距离,足见方氏人丁之兴旺。
五渡的塘坑方氏族人中,出过两位有据可查的革命烈士,一个是方志农,解放前在上海牺牲。另一位叫做方璧,是去延安参加革命的女青年,被日军围堵壮烈牺牲的。(方璧虽是塘坑方,但是她家宅子所处位置属于排官,下篇文章再写哈。)方志农家,在方氏支祠义善堂的后面,这义善堂也是亟待修缮保护。方志农老宅墙高院深,一看就是大户人家,房子的围墙并不是直的,而是有凹进去的,也有凸出来的部分,明显是因为地基不是规则形状的缘故。房子依旧在,英雄的事迹却鲜有人知,方志农这样在秘密战线上牺牲的人,应该被更多人知晓才是啊。村子里的人告诉我,其实塘坑还有个方氏的革命烈士,名叫方文富,但这位先贤具体的事迹,我不曾探寻清楚,颇为可惜。
塘坑村民最为津津乐道的前辈同村人,就是方冠三。此君清末生人,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少年时入杭州“乾泰昌茶行”做学徒。十余载后,自立门户,在杭州最为繁华的地段羊坝头,开设“方正大茶行”。1930年,方冠三在羊坝头建起一座五层高的中西合璧的洋房,作为其总号。最为风光的时候,方正大的茶叶远销全国各省,甚至是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在广东、香港都设有办事处。目前塘坑保留着当年方冠三修建的老宅,当地村民谓之“五间厅”,这房子的开间足有五间,如今能看到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观现存五间厅的房舍,便能想象出当年房子的气派,方翁冠三的财力由此可见一斑。
五渡这个村子太大,留有的古建筑太多,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很多地方没敢展开来写,字数也远超平日正常推文。故而,本文只写五渡下辖的塘坑村,排官和岭脚将各自独立成文,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