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约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约786年唐德宗贞元二年),字文房。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为其郡望。唐代诗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听弹琴》,作品编有《刘随州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王若水点评:

这首如画的小诗.用短短二十个字,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态,和一家清贫好客的主人形象。

诗题“逢”指遇上,诗人所借宿之处的芙蓉山已经不知何指,因为我国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主人”已经点明本诗是为了所借宿的好客之家所写。

诗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中“白屋”指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诗人在严寒的冬季,行走在旅途中,旅程漫长,苍山路遥,已经是夜暮苍茫了,风雪又起,只得借宿山家,这家人虽然贫苦,却热情好客,安顿好诗人留宿了。下半部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借宿山家以后的事。“柴门”承“白屋”加重强调主人家的清贫,“风雪”承“天寒”加重写严冬的残酷,入夜时分,犬狗吠叫,大约是男主人在风雪之夜回家了。在一个寒酷的风雪交加之夜,没有什么比回到家中更温暖更令人期待的事情了,诗人听到男主人回家后嘘寒问暖的声音,想起自己刚刚被招待时的热情,更加感动于主人一家的好客之情。

整首诗上、下半首意境不同,却紧紧相扣。跳跃中有着乘绪,精炼而紧凑。借宿的山家虽然清苦清贫,却像对待自己家的主人一样招待了风雪中远行的客旅,当事之人一定备受感动。

刘长卿在唐代宗大历年间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得从轻发落,贬为睦州(今浙江省淳安县)司马。他在冷酷政治现实之中的际遇,不正是这风雪的寒冬吗,而他在绝望中遇上的救星苗丕,不也正是给他自己带来一点温暖的山家主人吗!诗人饱含着无限的感激之情,吟咏着能够带给他人以温暖和暂时归宿的热情的人们。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李都蔚点评: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写诗人静听弹琴,表现弹琴人技艺高超,并借古调受冷遇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稀有知音的遗憾。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的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的情操。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也是古代文人雅士聊以休闲娱乐的器乐,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