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套好学 拳理难明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和美太极

不论是快节奏的长拳短打,还是缓慢的太极拳,学会一个套路都不难。对于一个有一定武术基础的人来说,学会一个新套路用几天时间就能练下来,但要掌握它的精髓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形意拳套路不多,式子也不复杂,好学好练,简单明了。在清末到民国时期出了许多名家,如:李洛能及其十大弟子,还有李存义、尚云祥等。现在练习形意拳的人比过去多多了,但成才者却不多。有位练形意拳多年的朋友给我讲:现在社会上练习形意拳的人会的套路多了,表演也好看,但功夫有老辈人的一半就不错了。

其它拳种的情况与形意拳差不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当老师的原因。过去没有几下子不敢当拳师,师收弟子与拜老师都是严肃的事情。民间有“师访徒、徒访师各三年”之说。师徒感情深厚,有“师徒如父子”之说。即使这种关系,为师者也不会轻易把拳理告诉弟子,武术界有“宁教一套拳,不讲一句言”,“教会了徒弟,饿走了师傅”等俗语。为师者还要经过多年考验,自己认为放心了才有选择的告诉弟子“诀窍”,所谓的“六耳不传”。

现在,武术有商业化倾向,一些所谓的名家来者不拒,只要交学费,多多益善。连佛门圣地少林寺也开班培训,发毕业证了。

另一方面,“名家”“大师”也比过去多了。就像1980年以前,教授、高工不得了,现在教授、高工满街跑。电影界里是:演一部电影就是“名演”,演两部电影就是“名星”。商业界“掉一块砖头能砸三个经理”。武术界同样是遍地大师。有的人会几个套路也办武校,有的人不管官方还是民间组织的比赛得过名次就成了“名家”。这些人对武术的内涵知之甚少,可以说是“一知半解”。这样的老师自己都搞不明白,怎么能给弟子讲明白哪?

其次是学者的原因。做学生的也不像过去那样尊敬老师,朝三暮四,好高骛远,看着这山比那山高。学了少林拳再去学形意拳,还要学某某拳。当老师的除了从他老师那里学来的东西外,还有自己多年探索的东西,没有深厚的感情怎么可能会轻易告诉他人。

表面上的东西容易学,内涵是不容易掌握的。尤其是搏击技巧和搏击中的用力都很难掌握。不经老师言传身教,多次体验都掌握不好。“偷拳”只是个传说!手把手教,有些东西还需要一个理解过程和体验过程。偷拳只能学到套路,拳术的内涵,打人的技巧、发力的时间火候是看不到的,怎么偷?

一个简单的式子,不同的人用出来效果不同。正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比如,对方一拳打来,行家漫不经心的一接,对方就站不稳,甚至是个趔趄,这不是夸张。

明白拳理,加上吃苦练习,有一个套路就够了;不明白拳理,会几十个套路也成不了行家里手。

要明白拳理,首先是向明白人学习,摒弃门户之见;还要多看一些有用的书,其次是动脑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养成写心得的习惯;三是多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拳理的理解。就像我们学习文化课一样,只看教材不行,还要多做题,通过做题扩展对理论的掌握。

和美太极

本号每天19点更新,为传统武术、太极拳爱好者推送太极拳资讯、理论、养生、视频等优质内容。
79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可关注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