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外求印”的大师

@篆刻微刻

黄牧甫(1849年-1908年),是晚清印坛杰出的四大家之一,“黟山派”创始人。名士陵,以字牧甫名世,又作穆甫、牧父,安徽黟县人。黄牧甫在古文字学及碑刻、玺印学方面的修养在晚清印人中十分超群。其对邓石如、吴让之尤为心折,常常心摹手追。

“印外求印”是黄牧甫篆刻印文的重要特点。不拘泥于表面形式的拟古,而是还古以本来面目,直追古印光洁妍美之姿,是黄牧甫篆刻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印面力求完整、精到,是强化吴让之、赵之谦印风的明显标志。成功之处是将吉金文字与三代秦汉融合在一起,将一些文字部首符号化,赋于线条形式、质感,构成形式重美术化,他将取法的各种文字体势调和得无迹可寻,达到了一种高度的纯粹,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印文体势,这与他的深厚学养和驾驭文字的高超能力不无相关。黄牧甫治印,起步于浙派陈曼生,继而宗法邓(石如)吴(让之);再后来由赵之谦而上追奏汉并别开蹊径。沙孟海称其“远宗邓氏,近法吴、赵,寻味其气息,倾向赵之谦为多”。黄士陵的弟子李尹桑曾说:“悲庵之学在贞石,黟山之学在吉金,悲庵之功在秦汉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黄牧甫作为黟山派的开山者,其所确立“光洁整齐、苍茫浑古”的印学理念,汉印与赵之谦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取法的多样探索构成了黄牧甫平整中寓变化、雅拙处藏诡异,运刀在挺劲峭利、简练早实中体现丰腴圆厚的篆刻艺术特征

臣受性愚陋人事多所不通

印章取法吴让之,沙孟海称其“远宗邓氏,近法吴、赵,寻味其气息,倾向赵之谦为多”。用刀以锐刀冲削,双面切冲而成,笔画干净利落,光洁圆厚,线条流畅,中锋运笔,笔力饱满弹性十足。字的圆转处施以披削,留红厚而饱满。全印疏密得当,婉转流丽。

儿女心肠英雄肝胆

此印取法金文和汉印小篆,全印章法中各字结构长、扁、方、窄安置在一起,疏密有致,章法错落自然。“儿”“心” “肠”“肝”“胆”几字均出现圆弧转之笔,大小篆处理后能统一谐调,格调婉转大方,用刀圆浑含蓄,全印清新典雅,落落大方。

人生识字忧患始

此印用线光洁饱满,厚重圆浑,把字型结构安排成长方、扁方、宽形、窄形的,以形造势,因势赋形,整个印面的横线水平微微向右倾一个角度,造成了此印的险,但是因为线条的厚重和字势的均衡而仍然显得很稳,泯除了显露的刀痕,此印透露出一种圆厚的淳拙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