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中兴新材 〗产能门槛提高 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在此前锂电大数据发起的“2016年中国锂电池产业最热门事件”的投票活动中,我们发现,“工信部2017年《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意见稿”以20%票数,居于前三位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政策吧:

工信部最近发布公开征求意见稿《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亿瓦时,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千万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生产多种类型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系统企业,其年产能力需分别满足上述要求。  

同时还明确提出企业近两年内没有出现生产经营和产品应用重大安全事故。此外《意见稿》还针对生产条件、技术能力、产品、质保和售后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意见稿》一经发布在业内激起热烈讨论。12月1日,在由锂电大数据主办的“2016APEC锂电新能源领袖峰会”上,中信国安盟固利研究院院长刘正耀、星恒电源技术总监程凯、国轩高科研究院院长李新峰、沃特玛电芯研究所所长许辉等嘉宾就“动力电池8Gwh准入门槛合不合理?”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分享了关于这一话题的见解及看法。以下为本次峰会上嘉宾部分精彩观点:

星恒电源技术总监程凯:目前仅有比亚迪一家动力电池企业能达到年产能8Gwh,其他国内产能规模靠前的企业如CATL、沃特玛、国轩高科、力神、中航锂电等距离8Gwh产能还有一段距离,当然通过扩大产能,这一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其实,国家出台此项政策的目的在于集中市场规模,但是对于小企业的伤害还是不容忽视的。

中信国安盟固利研究院院长刘正耀:今年中信国安的产能为4Gwh,明年产能将会有所增加。国家这一政策是基于对于当前低端产能过剩的现状,对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未来发展的忧虑下。

国轩高科研究院院长李新峰:目前国轩高科产能为6Gwh,在南京及唐山生产基地动工落成后,年产能8Gwh还是可以实现的。我觉得,这一门槛设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降低动力电池价格,二是通过规模化生产提高自动化水平。

沃特玛电芯研究所所长许辉:通过提高动力电池准入门槛可以提高动力电池企业的独立性,在政府补贴不断减少的背景中实现动力电池产业化。随着沃特玛在全国15个产业园的建成,17年产能将实现17-18Gwh,目前已经有10Gwh以上,但是产量并没有完全放开。

星恒电源技术总监程凯: 电池厂能不能把成本降下来才是发展的关键,有无政府补贴则是与发展无关的外部因素,星恒会坚持主打“高性价比”。补贴暂缓需要一定时间,怎样挖掘规模效率及降低成本才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

其实,8Gwh标准线并不是凭空而定,国家制定这一政策主要出于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为引导动力电池行业健康发展。规模化及集中化是未来中国锂电池产业发展的必然之势,在此之前,企业要通过降低成本、技术创新、资本融合、兼并扩张等渠道实现产能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达到标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