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书抵万金
家书抵万金
这几天,朋友的儿子应征入伍,光荣地成为一名武警战士,不禁让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刚刚走入军营的时候。
高中毕业后,我幸运地穿上军装,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启程的头天晚上,兴奋地整夜未眠。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母亲一遍遍收拾着我的行囊,生怕我丢三落四,如果不是接兵干部提前强调,母亲恨不得把家给我搬走,而父亲则在一旁不停地抽着闷烟。
清晨,早早起来梳洗,简单的吃过几口饭后就赶着去集合。来到指定地点,几辆大巴车早已等候多时,不大的小广场上,到处都是依依惜别的亲人,大家抓紧这上车前的最后一点时间,难舍难分地道着别话,少不更事的我则假装无所谓。随着一声令下新兵依次上车,汽车马达一响,回望深情注视的父亲和满面泪流的母亲,我的两行热泪才不由自主地慢慢滑下……
一天的行程,从汽车换成火车,再从火车换成汽车,一路上饥肠辘辘,到了营房已是深夜。从未出过远门的我感觉一切都很新鲜,曾经梦寐以求想要逃离的家,想要躲避的父母唠叨,如今都已实现,但不知为什么,心头却莫名的增添了一丝酸楚。后来,我才知道此时千里之外的父母,则是百感交集,如坐针毡,连续多日在煎熬中守望。
军营虽然是火热的,但生活却有点枯燥。几天以后,随着环境的熟悉和节奏的渐渐平稳,大家开始利用休息的时间,趴在床铺上写信,给家里报平安。因为一星期只能寄一次信,所以一封信要写上好几天。写信是那段日子里最好的倾诉,除了很少提及艰苦的训练,大多数都是诉说着想念和日常生活起居,好缓解父母的担心,寄出一封信后,接下来翘首以盼回信的日子,则成为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中最美好的等待。
“爸妈:你们好!让你们操心了,别担心,我挺好的。我的战友有来自四川、山西、安徽、山东和江苏的。连队里伙食还不错,早晨有牛奶、豆浆、鸡蛋……”
“爸妈,年过的还好吗?可把我馋坏了,想起以前那些好吃的,我都要流口水了,初一那天吃了饺子,但是没有家里的好吃。你们有时间的话,多照点相片把家乡的景色也多照点,没事的时候我可以多看看你们。我真的一切都好,你们就放宽心吧!”
“儿:近来训练一定很累吧?从环境、情绪和思想不同方面和在家相比一定有很大差别,辛苦是肯定的,我和你妈完全理解。部队发津贴了吗,钱还够用吗?如有什么困难,我们就去一趟。希望你能调整好心态,每天高高兴兴,克服困难,注意身体,干好本职工作。2月18日,写于你的房间。”
每一次收到家书,我都不只读过一遍,经常把一封信塞进被子里,或是藏在褥子下,时不时拿出来看一下,有时甚至揣在怀里,凌晨上岗换哨时,还要借着清冷微弱的月光,再次细细品味,好像吃甘蔗似的,总要咀嚼到最后没有一点味道。家书字里行间给我的温暖,胜过身上穿着的厚厚棉衣,能让我抵住塞外寒冷刺骨的风。
二十多年前,通讯没有现在如此发达。战友们都是通过书信的方式保持着与家人的联络。午休时,熄灯后,常常可以看到战友们躲在角落里写信、回信,有父母的、有同学的、有亲戚的、也有初恋的……
回望岁月,一封封家书堆叠起来就是那段时光的剪影,家书的两端系着相望的至亲,家书的往来就是真情的传递。
前几日,我问朋友,孩子到部队后来信了吗,朋友说走时带着手机,到部队后统一管理,休息日可以交给本人与家人联系。此时,我才恍然大悟,现在早已不是我当兵时那个写信的年代了。如今,科技发达,通讯便利,不管电话还是微信,形式虽然变了,但本质没变,依然是浓浓的爱的表露。只不过,通讯的便利导致了书写的退化,还有就是失去了那种在等待中忍受思念盼来的惊喜。
上个星期,我特意把在部队时写给家里的信,还有家里写给我的信整理了一下。泛黄的纸张是岁月的见证,黑色的字迹则是成长的印记。翻看着来往信件,往事历历在目,现在读起来还是思念满满,关怀备至,字字句句还是能让人眼眶湿润,心头涌上一股股暖意。
家书承载着感情,寄托着牵挂,无法用金钱换取,也无法用时间忘记,更不会因灰尘遮蔽。在我看来,家书就是病困中最好的良药,也是精神上最好的慰藉,还是时光中最好的回忆。
一封家书情维系,万两黄金难代替!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苑浩楠,河北邯郸人,律师。生活中爱好写作,喜爱文学的甜味。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