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塘边村:兴教禅寺历史远

垫塘边村:兴教禅寺历史远

垫塘边村位于兰溪市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8000米。村民委员会驻垫塘边村得名。村中有兴教禅寺文化古迹,旧时村前有大塘一口,名垫塘,村在塘边,故名垫塘边。地属丘陵,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有耕地314亩。水面30亩。有4个村民小组,123户,354人。以种植业为主,沙子桃为特色产品。

坐落于浙江省兰溪市兰江街道垫塘边行政村上首公路右侧一个山凹里离乡村公路约百余米处的兴教禅寺,是座历史悠久的禅寺,交通方便,其规模不大,建筑也不豪华壮丽,但很奇特。借自然石岩洞而造,符合当时我国民族特点及经济能力。据史料记载:五代时,前唐与后唐初之际,即吴越宝正年间(公元907-932后),王室钱氏建兴善教院于山穴中。(在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缪年代。钱缪于公元852年出生在浙江临安临水里的钱家,小时候喜舞枪弄棒,青年时代贩卖私盐,黄巢起义军攻打浙江时他用小股兵力保住临安,被封为都指挥便,后提为节度使,他55岁即公元907年朱温即位立梁朝,不久被重用,封他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公元923年晋王李存勋称帝来梁,他又被封为吴越王。钱缪于公元932年时80岁病逝。

兴教禅寺初无正殿,观音、地藏王诸尊像塑于洞穴内。洞高三、四米,深十余丈,山泉从洞中流出,常年不断。宋治平年间(1064~1067)初建宇三楹,改名为“兴教禅院”。南宋淳祐八年(1248),以洞为基,以岩作墙,竖有正殿三间,左右分设禅房。洞左有“豢龙潭”,相传,北宋寺僧德麟法师养龙于水井。

明《正德兰溪县志·传疑》记载:

宋右文殿修撰范处义记云:“宝婺兰皋之西,有兴教招提,岗阜盘郁,幽闻蔽翳,异物蜿蜒,蟠踞岩穴,而老纳德麟戒可峻洁,能诵梵语,驱逐妖怪,谓不去此物,后将为孽。投以所嗜,豢之甚驯,久乃转之江波,攸然而逝。沙弥绍光造阿罗汉于浙右,载以巨舰,欲诣运黄山,经过女埠,舟胶不进,炳萧默叩,视烟所向,直指是刹,就辟经藏,以奉香火。自时厥后,公私祈祷,休应响答。”

《正德兰溪县志》评:大龙为灵物,而有可豢养之理,投以所好,豢之甚驯,其说是矣!谓诵梵语以驱妖怪,则妄也;妖怪岂梵语所驱哉?佛像所向,亦偶然之事耳;而公私所祷,则愚民之易惑也。

寺宇四面群山环抱,林木葱茏,果林成片,溪流清沁,环境优美。

南宋范钟、黄傅,明章拯等于此院受读。宋代文学家杜去轻、南宋嘉泰国子丞范处义和明代郑锜等文人墨客均对古寺有所描述。杜去轻有诗为记:

一年二度此岩中,

昔日桃溪今菊丛;

景久禅林秋更好,

篱边闲唱听松风。

明郑錡书诗于岩上:

乘兴岩底游,

耽晴洞中宿;

凉月澹仓悟,

凄风铿紫竹。

古殿镫影孤,

空阶澹响促;

夜深衣裳单,

起步修廊曲。

兴教禅寺的基础为面积80平方米的岩洞,前衔两层木构殿阁,塑如来像为大雄宝殿。它是以大自然形成的岩石洞穴内建大雄宝殿,在洞外建有三间二厢天王殿,左首建有三间关圣庙。该寺现有古迹有民国乙酉年(公元1945年)6月立的主持僧永信和尚墓碑一块,佐证了解放前有僧住持且香火旺盛。

古寺历经六百余年,屡兴屡废。原寺屋宇仅剩断垣残壁,岩洞依旧。改革开放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金华籍、兰城严氏之配偶、女信徒余阿茶居士①,法名常茶伊师,主持募捐资金对兴教寺的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左首关圣庙进行重修。继后又续建披屋2间和二层楼一座计4间2层为宿舍,平屋2间为厨房餐厅。历时12年多,耗资约20万元。同时兰溪城区另一女信徒吴爱兰加入,并由她带头募捐资金,在兴教寺岩穴背右首扩建庙宇3间,左首扩建庙宇3间对合,计9间为天地宫。在右佛殿边建平屋3间为厢房,共计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也耗资约20万元。长期独身安居该寺主事佛殿的居士常茶伊,年已89岁还净守佛门,接待四面八方香客及游人,为中国佛教文化继续作出奉献。

寺后山建有直径5米、高18米的七层佛宝塔。在塔边建有一亭,名叫般bo若ro亭。其上有诗曰:

塔影山色烟霞色,佛号经声钟鼓声。

身心不动入三昧,修心养性果自在。

离相自在皆成佛,烦恼尽散得菩提。

佛二五五五年孟秋 兴教禅寺住持释惠弘敬撰

兴教禅寺人文故事荟萃,传说众多,周边丘陵分布,山势柔和,遍植桃树。待到芳华尽绽时,绯云漫坡,古寺藏在嫣红之中,可谓兰溪一大美景。兴教禅寺右侧山麓有水库,可供游人游泳戏水消夏。

古寺处于兰溪至白露山公路右侧,是去白露山——芝堰风景区途径的停靠点,下车后,即见山上巍峨寺宇,沿着山经走里许即可到达。

(0)

相关推荐

  • 【走进兰溪】栖真禅寺 太后赐经

    栖真禅寺    太后赐经 千年古刹--栖真禅寺,俗称上洞寺,地处深山岙地,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原有建筑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属宋代格局.大殿.藏经楼已毁,左侧配殿,右侧厢房尚存,已列入市级文物保护 ...

  • 涉县,合漳乡,白芟村,明代古寺!

    精彩新涉县2021-5 涉县白芟村有座明代古寺,发现大量文物 白芟( shān )村位于河北涉县东南,浊漳河水灌溉的水稻黏而劲道,是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太行水乡.(王建安 摄) 村内有西明古寺,据寺内两 ...

  • 【地名故事】兴教禅寺历史远

    兴教禅寺历史远 坐落于浙江省兰溪市兰江街道垫塘边行政村上首公路右侧一个山凹里离乡村公路约百余米处的兴教禅寺,是座历史悠久的禅寺,交通方便,其规模不大,建筑也不豪华壮丽,但很奇特.借自然石岩洞而造,符合 ...

  • 【乡土兰溪】走进兰江街道垫塘边村:兴教禅院历史悠久

    走进兰江街道垫塘边村:兴教禅院历史悠久 垫塘边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8000米.村民委员会驻垫塘边得名.村中有兴教寺文化古迹,旧时村前有大塘一口,名垫塘,村在塘边,故名垫塘边.地属丘陵,区域面积 ...

  • 走进梅江镇尖坑村:吴氏历史来历远

    走进梅江镇尖坑村:吴氏历史来历远 梅江镇尖坑行政村位于梅江镇政府驻地西南10500米.村民委员会驻尖坑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自然村中世居吴姓,因地处老虎尖下山凹中,故村名尖坑.地处半山区,区域面积0. ...

  • 【乡土兰溪】 走进梅江镇尖坑村:吴氏历史来历远

      走进梅江镇尖坑村:吴氏历史来历远    梅江镇尖坑行政村位于梅江镇政府驻地西南10500米.村民委员会驻尖坑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自然村中世居吴姓,因地处老虎尖下山凹中,故村名尖坑.地处半山区,区 ...

  • 快来看,乔岭村为渑池历史名人立碑了!

    一.抗金英雄张玘 张玘(?一1162年),字伯玉,河南渑池阳壶(今河南渑池南村乡洋湖村)人,南宋初年名将.他动用自己的家产,招募新兵,先后随宋将翟兴.董先.岳飞等抗金,屡建战功,官至御营宿卫前军都统. ...

  • 走进诸葛镇社塘边村:社塘边王氏为双牌王氏后裔

    走进诸葛镇社塘边村:社塘边王氏为双牌王氏后裔 诸葛镇社塘边行政村位于诸葛镇政府驻地西南400米.村民委员会驻社塘边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453亩,水面120亩.下 ...

  • 走进砚山脚村:探源砚山脚村的深厚历史积淀

    走进砚山脚村:探源砚山脚村的深厚历史积淀 离兰城20公里,离诸葛集镇2.5公里,是洪姓聚居的村庄--兰溪市诸葛镇砚山脚村.砚山脚村地处丘陵,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70亩.有200余户农家, ...

  • 华州杏林镇梓里五村村名来历的历史典故

    梓里五村村名来历的历史典故 作者李友良  (上世纪的梓里大队部遗址 宋朝峰摄) 梓里故县小涧头,石窝紧跟它后头, 只有沙圪塔住得远,全村人都住在沙上头.   (一)梓里村的历史典故 (梓里村远景 王海 ...

  • 红色村太宁革命历史综述(二)

    1928年秋,埔北区委书记谢快能等与中共大埔县委失去联系,在永定县委张鼎丞的领导下开展斗争.张鼎丞派郑醒亚来埔,建立中共太宁特别支部,谢快能任书记,江弼群.郑醒亚任委员.太宁党组织日益扩大,建立了溪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