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愿家人之间能保有人性最后的善良

原创|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愿家人之间能保有人性最后的善良

文/欢爸

时间/2021-04-12 00:08

【引言】中国有句老话,猪油蒙了心窍,往往一念之差,就是天壤之别。~

【注】电影《我的姐姐》剧照。
【正文】原创|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愿家人之间能保有人性最后的善良

父母突然离世,让大姐姐带个小弟弟,带还是不带?成了问题。

这种剧情设计,把各种矛盾集中到了一起,所以才显得不太好选择。

如果父母还有一个活着,即便重男轻女,姐姐还是姐姐,弟弟还是弟弟,相安无事,最后,和谐共生,一直到相看两不厌。

我咋就不喜欢听啥女性歧视、奴性压迫之类的话题,那都是西方人的逻辑,中国人自古至今,都是和谐共生的,家人、亲戚之间,最终都要保有一丝人性的善良。

剧中的姑妈(朱媛媛饰演)和所有的亲戚,都劝姐姐收养弟弟。

而姐姐自己尚且不能自立,感觉无法面对带着弟弟的未来,送给别的人家抱养,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说,结局是抱养的人家要求姐弟从此再不联系,而原型是姐姐要求姐弟从此再不联系。

大家对于影片中的结局,觉得太假,只是为了减轻社会舆论对姐姐的谴责和负罪感。

也有人说,父母、姐弟,都是受害者,各种选择里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云云。

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父母是离开了,无法挽回,姑妈还在,亲戚还在,既然想让姐姐带着弟弟长大,那么,为什么没人出来帮一把呢?

光说嘴,那就闭嘴。

姑妈的形象很搞笑,剧中设计了姑妈,实际上是跟姐姐做对比的。

姑妈没有经历过姐姐的命运,她是幸运的,但她有能力帮助姐姐,为什么不肯帮姐姐,却让姐姐独自收养弟弟呢?

其实,用“收养”并不合适,姐姐和弟弟本就一家人,谈不上“收养”,说“收养”就有了居高临下的意思,以后处理家事,姐姐必然更有话语权。

弟弟小,不懂事,这是很正常的,长大了,可能懂事了,也可能还是不懂事,也可能似懂非懂,各种可能性都是有的。

先说两个身边的例子,最后再给出个人意见。

【栗子1】有个同学老家拆迁的时候,大哥家的女儿、儿子尚小,按照政策也都有份,家里分了两套房子,大哥大嫂一套,姐姐弟弟一套,姐姐弟弟那套的产证上,写的是姐弟两人的名字。

姐弟到了婚嫁的年龄,大哥大嫂把姐弟的那套给了弟弟,还让姐姐从产证上除名。

那么问题来了,姐姐是该同意呢?还是拒绝呢?

按说,大哥大嫂把自己的一套,以后留给儿子,姐姐也说不出来啥,但是自己名分下的也给弟弟,总要有些说法,一般来说,姐姐买房,父母给出些钱做首付,也是合理的,哪怕、即便,姐姐原来没有那半套房子的产权,父母也是要为女儿做些的吧。

然而,就这半套房子,让女儿成了陌路人,从此,再无瓜葛。

同学聊起的时候,唏嘘不已,最后,说了句,半套房子,从此再无姐弟情、父母恩。

听同学说,姐姐后来的家庭条件相当不错,并不差这半套房子,只是少了心里的尊重,少了亲情的寄托。

我听了,沉默良久,无言以对。

【栗子2】十多年前,同学闲聊时提起,同事的女儿23岁了,夫妻俩又要了老二,儿子。

结果,家里闹得个天翻地覆、鸡飞狗跳。

女儿自然是无法适应、难以接受的,但是,十多年后,姐弟感情还是很好的,一家人也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就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我的姐姐》里,把各种矛盾集中到姐姐一个人身上了,但凡不那么极端,姐姐还是姐姐、弟弟还是弟弟。

即便如剧中那么极端,真就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么?

【划重点】剧中的父母虽然已经不在了,姑妈还在、亲戚还在,按照中国人的理念,最佳的结局是,众人相帮姐姐带大弟弟,说是姐姐带大的,更多的应该是姑妈为主,亲戚为辅,但是,一定要吧带大弟弟的名头和荣誉给姐姐,这么多的亲戚,应该不差这点儿能力,不至于看着骨肉分离而无动于衷吧。

所以,电影《我的姐姐》的编剧和导演,还是不够深入了解中国人的情感之源,这种内生的善良,才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文化之悠久、生命之顽强的地方。

别去信那些洗脑的什么女权、奴性的调调,让家人之间保有人性最后的善良,不要让眼前看得到的利益,蒙蔽了双眼。

中国有句老话,猪油蒙了心窍,往往一念之差,就是天壤之别。

姐姐应该带着弟弟,亲戚,尤其是剧中的姑妈,更应该对姐弟,担起教育和人生导师的作用。

姐姐只是暂时的困难,时间不用太久,或许也就五年、十年,很快会因为有个弟弟,而拥有更加丰富人间体验,无论顺境、逆境,都是她的人生财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