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笔头知冷暖:岭南画家赵崇正作品选
赵崇正1910年出生于广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始随司徒奇学习西画,后随高剑父习国画,深得高剑父欣赏,在学习费用上获减半优惠。1929年,赵崇正以油画参加“西湖博览会”;以国画参加全国美展,初露头角。在艺术创作上,赵崇正践行着岭南画派“折中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其一生表现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无不涉猎,在走兽翎毛的表现上尤为突出。同时,他擅长表现花鸟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专家认为,他的人物画于50年代已有较高造诣,其画意境优美而不苍凉。最是笔头知冷暖赵崇正先生一九一零年出生于广州,二三十年代始随司徒奇学习西画,后进入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先生学习中国画。赵崇正先生聪颖好学,尊师唯谨,授业唯勤,刻苦地学习与不断地追求,使他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他又很好的理解并一直践行着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致力“现实关怀”的艺术道路,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深入矿场、田畴写生的画家之一,积极用画笔反映现实生活。他详尽了解物体的形象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尝试中西方绘画语言的融合,进而寻求自我的笔墨表达方式。其一生都在孜孜不怠地努力,表现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无不涉猎,在走兽翎毛的表现上尤为突出,常常能把毛茸茸的质感及暖烘烘的人与物相和谐之氛围描绘得淋漓尽致,借以传达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正如黎雄才先生在《赵崇正画存》中所言:最是笔头知冷暖,馨香堪为岭南豪。五十年代,赵崇正先生还进行了大量连环画的创作,其所绘画的《搜书院》《红船英烈传》《三家巷》在当时广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和好评,对绘画的透视、人物动态把握均有心得。部分画作在《羊城晚报》发表。六十年代初,赵崇正先生调至广州美术学院任教,这时,正值其创作的高峰时期,但文革的到来,使其生命戛然而止,作品并不丰余;其家眷苦于生活,子女均移居海外;其作品捐赠于各地场馆,海内外画商亦纷纷求购,以至于作品散失于各地,更增加了我们对其艺术的认识和研究所带来的难度。在广东美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永远的遗憾。总的来说,赵崇正先生聪颖好学,致力“现实关怀”的艺术道路,积极用画笔反映现实生活。他一生都在孜孜不怠地努力,表现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无不涉猎,在走兽翎毛的表现上尤为突出。他的《白梅青鸟图》满树繁花,生机盎然,毫无萧条寞落之感,可见他的趣味远不同于旧式文人。他笔下的翎毛生动细腻,给人自然亲切之美。六十年代初,赵崇正先生调至广州美术学院任教,这时正值其创作的高峰时期,但文革的到来使其生命戛然而止,广东美术界失去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正如黎雄才先生在《赵崇正画存》中惋惜:最是笔头知冷暖,馨香堪为岭南豪。
白梅青鸟图 20世纪40年代 117.5cm×39.5cm
梅雀图 20世纪50年代 67.5cm×47cm
红梅麻雀 20世纪60年代后期 136cm×59.5cm
红棉 20世纪40年代 130cm×64.5cm
茂名油城工地之二 年代不详 66cm×88cm
蒙古包外 年代不详 27.5cm×45cm
呼伦贝尔草原 1957年 32cm×44cm
花卉(鹌鹑) 年代不详 34.5cm×43.5cm
速写本一《山水》20世纪60年代
速写本二《新罗山人诗》 20世纪60年代
赵崇正常用印赵崇正 (1910—1968)广东广州人。擅长中国画。1931年毕 业 于广州春睡画院。曾任广州华英中学、知用中学图画教员、广州南方通俗出版社美术编辑 、广州工艺美术研究室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作品有《鸡群》、《水牛》等。来源:大美术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