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89章)

747年,李林甫已经在中书令任上坐了十一个年头。为了能继续稳稳当当地坐下去,64岁的李林甫拿出了他的雷霆手段,让李隆基离他不得。

手段之一:打击异己,制造恐怖。746年罢免左相李适之后,李林甫马上推荐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陈希烈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不久又被提拔为左相兼兵部尚书。和牛仙客一样,陈希烈对李林甫感恩戴德、言听计从,无论大小事务,都唯李林甫是瞻。

747年,李林甫派监察御史罗希奭巡察地方,大肆杀戮贬谪官员,自青州一路杀到岭南。李邕、裴敦复被杖毙,韦坚、皇甫惟明被赐死。李适之已贬宜春太守,惊惧之下,服毒自尽,其子则被人杖杀于河南府。先天政变的功臣王琚贬任江华司马,服毒未死,继而自缢身亡……朝廷上下,已然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

手段之二:闭塞言路,扼杀人才。747年,李隆基想表现一个盛世帝王的大度与恢宏,下诏令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李林甫担心皇上广纳贤才后,会有越来越多人建言献策,从而威胁他的地位,就从一开始就想好了对策。

表面上,他不但不抵制求贤令,反而积极贯彻皇上旨意。他下令让州县官员积极推荐,把特别出众的人才上报到尚书府,并要求尚书府进行严格的复试。对于通过尚书府筛选的人才,他亲自出马,以一国宰相的身份对这些举子进行诗歌、词赋、策论等多方面的考核。最后,自然没有一个人合格。李林甫如愿以偿地上朝祝贺皇上,说正是因为皇上恩泽遍及四海,天下人才已经都在朝堂,民间再也没有人才了!用李林甫的话说,就是“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李林甫这样说就算了,让文武百官意想不到的是,皇上竟然相信了李林甫这个荒唐的说法。不仅相信了,还夸赞李林甫治国有方,天下英才已尽入朝堂!

手段之三:抑制汉人,重用胡人。要想当上大唐宰相,既要有在地方主政磨砺的经历,也要有在朝廷主要部门任职的经历,相对而言,胡人文化水平不高,大多只有在地方主政的经历,没有机会来到朝廷任职,而汉人中德才兼备、文武双全者则不在少数。李林甫很早就意识到,对他相位最有威胁的必定是汉人。

因此,他抓住一切机会向李隆基提议在各州多用胡人,特别是在各节度使中多用胡人将领。李隆基也认为,相比汉人将领,胡人将领没有世家大族的靠山,会更忠心于他和朝廷,便认可了李林甫的用人之道。于是,胡人边将安禄山一路青云直上,747年时还被提拔为御史大夫。他擅长跳胡旋舞,使出浑身解数讨李隆基和杨玉环欢心,还被杨玉环认作义子,为他举行“洗三之礼”,朝廷上下虽然认为胡闹之至,却也无可奈何……

王维清楚地知道,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懦弱。在这方面,他不仅不如同龄的李白,甚至不如比自己年轻11岁的杜甫。

747年,当李隆基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时,杜甫也参加了考试。但是,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杜甫也不例外。

然而,杜甫并未气馁,他相信自己终有一日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因此,他决定留在长安,日后寻找机会。

当杜甫听说李邕、裴敦复双双冤死后,不由悲从中来。他想起745年秋天,曾和李白一起去济州拜访当时驰名天下的书法家李邕,不想竟是永别!想到这里,他怀着悲愤交加的心情,痛心疾首地写下了长达430个字的《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无论是开头的“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还是结尾的“坡陀青州血,芜没汶阳瘗。哀赠竟萧条,恩波延揭厉”,都可以看出杜甫对李邕冤死的深切哀悼和愤愤不平。

当杜甫写诗悼念李邕时,李白也在山东愤怒之极、感叹之极,写诗大呼:“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他这首诗,是写给友人王十二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一句“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便让人心绪久久难以平静!(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唐朝的外重内轻,随着节度使的做大,安史之乱就早晚会发生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禄山.史思明等人背叛唐朝廷,发动叛乱是一场连唐玄宗李隆基都可以预见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亦或采取措施避免矛盾升级或许伺机收回兵权. 一."外重内轻"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