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千年古镇!庐江这个镇有颜值又有内涵!
罗河镇,庐江县“南疆边陲”,省会城市合肥市的南大门。
这是一个千年古镇。她发轫于秦汉,雏形于隋,成熟于唐。北宋时期,为庐江县六大市镇之一。
二千余年沧海桑田,为罗河镇留下了宝贵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她有县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西汉遗存“遗爱井”,有可与中国名山——皖南黄山相媲美的“黄山寨”,有蜚声大江南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母子碑林;近现代,她又是皖中大地红色革命摇篮;当代,她又成为安徽省最大的矿业基地……
一
罗河镇,以其境内有罗昌河而得名。
清康熙《庐江县志》“卷之三·山川”载:“罗昌河,治南五十里。水出大凹诸山,南流,从袁子港入江。”
关于“罗昌河”之名的来历,存有二说:一说始于宋,有罗、阳二姓于此首辟渔场,得名“罗场”,其河则名“罗场河”,后演变为“罗昌河”。另一说源于地方文献:罗河,古水名。其流域物产富饶,民风淳朴。西汉朝廷重臣大司农朱邑,时任桐乡啬夫(职掌听讼、收取赋税),常出入 此境,与乡民交往,察其风淳人乐,童叟无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犹情不自禁,颂赞境域为儒家“四维”(礼、义、廉、耻)之乡邦。
四维者,羅也。乡民们十分感激朱邑的最高褒奖,便将赖以生存之河水名为羅水、羅河。千古地名,始于此。(羅,今简体字为罗)。
因罗河流域多湿地,盛产鱼虾。尤逢夏汛,“鱼虾可俯掇”。河之上游滩地,即为买卖鱼虾之场所,罗河渔场(简称“罗场” )即因此而名。此河亦得名“罗场河”。
罗昌河
至隋唐,罗河渔场,声名鹊起。随之设米市粮行,继而有酒肆客栈,四方乡民云集,宋熙宁三年(1070)“罗场”被列为庐江县六镇之一。
方言“场”“昌”谐音;昌者,兴盛也。文人墨客笔下生花,“罗场”渐而演变为“罗昌”。
清光绪《庐江县志》“卷之二·舆地”:“罗昌当作罗场。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庐江县有金牛、清野('清’本作'靖’)、罗场、矾山、武亭、昆山六镇。场、昌音同而字伪也。罗场今为罗昌镇。”
二
罗河镇,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当我们怀着敬畏与景仰之情踏上这块圣土,第一个迎接我们的便是庐江县东南边陲的“祖山”——黄山寨(一名黄山,又名黄石山)。
“庐邑东南祖山”,相传乃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曾在此安营扎寨,故名“黄山寨”。它横亘于罗河镇的东南,像一道隔离天日的巨大屏障,又似一把展开的大扇子。《庐州府志》作“黄石山”:“黄山,一名黄石山,庐江东南七十里。”光绪《庐江县志》:“黄山,距治东南七十里,连峰相属,一中峰特起,高耸云际,非晴霁数朝,罕见其巅。上有石牛,仙人洞诸胜迹,为邑东南群山之祖。”
黄山寨
随着立碑“还愿”逐年增加,整个母子坟被碑刻围拢起来。时至当代,墓园四周的碑刻数以万计。周边还有十余座亭阁,占地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母子坟”变成“母子碑林”。
千年古镇,古井、古桥、古墓葬,历史的厚重,沉甸甸积淀其中……
大包庄硫铁矿区
2016年,罗河镇入选安徽省第二批“千年古镇”。
勤劳朴实的罗河人民,正在以她那独特的魅力,谱写着千年古镇、现代矿山珠联璧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