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病耻感:这是你打败疾病的第一步
即使现在已经2021年了,还是很多人会认为生病是一件羞耻的事。
小钟就要进行常规的体检了。每次色觉检测的时候,他都觉得有点别扭,因为他是色弱。
这个事情很少人知道。
小钟觉得自己的色弱在常人眼里总是有点异样的感觉,因此他不愿意别人知道这件事,自己也很少提起。
“总觉得一说自己色弱,大家就会刻意的照顾,或者嘲笑,或者就把我当成病人看待了。”
“我不喜欢别人拿我的缺陷来开玩笑。”
但事实上,大家真的会这么想吗?为什么小钟会有这种想法呢?
01
“是病耻感”
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尤其在精神疾病患者身上。
病耻感,是绝大部分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及家人共同面临的问题。精神疾病的患者往往会有更加强烈的“病耻感”,觉得自己心理上生着病就是一种“耻辱”,无法对外界言说。
病耻感(Stigma)是患者自身对自己具有负面评价,是对自己的偏见,他们会认为生病的自己受到歧视是理所应当的。
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正像他人描述的那样,因患病而没有价值。
传统观念总是给有精神疾病患者打上了一个“变态、不正常”的烙印,使有精神疾病的人被降格成低人一等的存在。
渐渐地,病人本身也觉得自己是拖累了周围的人,自己真是“丢人”。
02
“病耻感让我不敢去看医生”
病耻感造成的影响多是负面的:首先是,病耻感的产生会耽误病情的确诊。
很多人会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不对劲,但是不敢去看医生。造成这个印象的源头,大多来自社会的偏见:
以往精神类疾病由于得不到大众关注,经常在大家眼里会变成“奇怪的”、“神神怪怪”的疾病,而导致精神病患者到处被不公正对待。
包括一些罕见的疾病也是。大众缺乏对此类疾病的认知,而让大家“迷信”起来,认为是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沾染了。
因此,在更多传统、信息闭塞的农村地区,病耻感的出现更加普遍。
精神疾病是“病耻感”的重灾区。
抑郁症在今天来讲已经是个“大病”,耽误治疗的话,后期很可能造成患者本身的自我伤害行为。
但实际上,大部分的抑郁症都可以通过正确的不间断治疗来痊愈,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
只要不放弃,一切就是好的过程。
但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病耻感,不愿意配合治疗,或者不敢治疗,病情不仅得不到缓解,还可能加重病情,导致悲剧的发生。
03
“病耻感会让疾病反复复发吗?”
“病耻感”除了与疾病带来的实际损害有关,还与目前社会大众对这种病的态度和看法密切相关。而这样的就有可能导致痊愈的患者在社会中遇到更多的碰壁。
例如,职场。
小红曾经是中度抑郁症患者,在经过好几年的治疗之后,现在基本痊愈。除了每天常规的药物需要服用,其他社交都可以正常进行。
去年她找到了一份工作,汇入了打工人的生活节奏,她以为生活就可以这样回归正轨了。
转折出现在公司内部不小心的泄露,让同事们议论起她的病情。
小红很生气,但是更多的是觉得耻辱。在重压之下,她又开始出现幻听,觉得同事在排挤她。
不得已,她只好辞职回家继续治病。
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很容易直接伤害到患者本身的精神状态。
因此,社会对于精神疾病的科普十分必要,不仅是给大众加强医学知识的科普,也是为患者们营造一个相互体谅的氛围。
04
“病耻感会让疾病反复复发吗?”
答案是,会的。
但是,病耻感消除了的话,精神疾病也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当然,其中少不了大众的支持和理解
自从互联网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于网络,敢于说出自己的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他们来讲,向外踏出求助的一步其实需要百倍千倍的勇气,他们希望得到帮助,得到解救。
而身边的人哪怕不了解他的疾病,也需要做到一定的理解。
病了就是病了,积极治疗并没有做错,不能做到帮助,也没必要排挤。
对于心理行业从业者,他们都在为让大众更加深入地认识精神疾病而努力着,近些年确实也得到了一些成绩!
还是任重而道远呀。
关于泊恩
泊恩心理PsyBene是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以及循证心理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为基础的临床精神心理专科门诊,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临床证据、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根本,致力于为每一个来访者提供“科学循证”的心理卫生服务。
泊恩心理竭力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精神心理问题,纠正对精神心理问题人群所抱有的偏见,了解精神卫生常识并预防心理问题。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或困扰,可直接通过下方二维码与我们联系,泊恩心理全力为您服务。
〓 泊恩声明 〓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对于该文章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编、转载,该文章由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对这篇文章有任何的疑问或者建议,欢迎通过公众号联系在线客服提交反馈。
✨一次分享,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