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1】新艳秋在京剧程派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王希宝)
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1904-1958)创立的程派艺术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以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仰慕、倾心、追随、继承者不乏其人,如:程派弟子王吟秋、赵荣琛、李丹林、江新蓉;程派传人李世济、李蔷华等,他(她)们都在各自的条件和基础上为程派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资历最深,德高望重的恐怕还是第一个学习程派,至今依然健在的95岁高龄的新艳秋老先生!本文拟从新艳秋在京剧程派艺术中的显著地位和核心作用两个方面阐述她为京剧程派艺术的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程派“活化石”
新艳秋,原名王兰芳,1910年生于北京,9岁学艺,跟随姐姐珍珠钻最先学习河北梆子,11岁拜钱则诚为师,后来改学京剧,其兄王子祥为其操琴。二十年代中期,风华正茂的程砚秋(当时叫程艳秋)创立的程派艺术深深吸引了15岁左右的新艳秋,她内心里发下誓愿,唱好程派!于是,发生了女扮男装的“偷”戏事件。每逢程先生演出,新艳秋就和哥哥躲在华乐园(今大众剧场)的角落里面偷戏,哥哥记琴谱,她记唱、念和身段表演。经过刻苦自学和努力,新艳秋终于打出了程派的旗号,开始在京城崭露头角,并且占有了一席之地。她想拜程为师,但程以年轻、艺术不够成熟为由婉拒了。虽然无缘拜师于程砚秋,但新艳秋并不气馁,继续自学程派,她的诚心感动了很多人,后来得到了荣蝶仙(程砚秋的老师)、王瑶卿、梅兰芳等师的热心帮助和指点,都收她做了徒弟,这使她获益匪浅,能得以真传,掌握了大量的王派优秀京剧传统剧目和梅派的表演艺术的真谛。三十年代初期,新艳秋终于成为京剧界的“坤伶首席”,并与雪艳琴、杜丽云和章遏云合称为“四大坤伶”!
(此处略去若干字)
二、显著地位
1.“Top”现象
“ Top”顾名思义就是第一的意思。新艳秋是第一个学习程派的人。“我从二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学习程派艺术,那时我十五岁,算来也有五十多年。学习程派的演员,也许我算头一个。”“1932年1月1日(旧历十一月二十四)……砚秋于前门外煤市街丰泽园饭店正式收荀慧生长子令香为徒”……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新艳秋1925年左右已经开始唱程派戏,而1932年,荀令香才12岁还是个少年,新艳秋的确是第一位学习程派艺术的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还依然是一个比较封建的社会,新文化运动刚刚开始,歧视妇女现象依然严重,京剧界乾旦(男性旦角)占有很强的地位,新艳秋以程派坤旦出现,给当时的京剧舞台无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很有鲜活力,因此她也是我国第一位学习和传播程派艺术的女性!众所周知,程先生一生都没有教新艳秋一个字,一句腔,一个动作。即使有见面机会,也没有教过她任何东西,她完全是靠自学,靠偷艺而成才的。所以,新艳秋还是我国第一位自学成才的京剧程派女演员,这在中国京剧史上也是不多见的。由此可见,我们可以这样界定“Top”现象,新艳秋是我国第一位自学成才和传播程派的女演员。
2.“名字”对抗
我们都知道,程砚秋的原名叫程艳秋,1932年1月1日收荀令香时改成程砚秋,新艳秋的名字显然是根据程砚秋原来的名字程艳秋来起的,表面上看确实是对程砚秋本人的不尊敬,这一点,新艳秋本人都承认……“我这个艺名,对程先生可是不大尊重。记得一次春节,我去给梅先生拜年,梅先生开玩笑说:'新老板来了,怎么旧老板还没来?’1932年程先生出国去×洲考察,一年没唱戏。我乘机大唱特唱,并且把程先生同台合作的郭仲衡、侯喜瑞等拉到我的班社中,陪着我唱。一下我就红得发紫……我唱红了,却伤害了程先生,因为我挖了程先生的班社,给程先生制造了困难,他回国后,不得不另起炉灶,重组'鸣和社’,这是我对不起程先生。”……但不尊敬的同时也说明了艺术竞争的残酷性。京剧艺术想要生存和发展,竞争是必经之路之一,因为竞争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京剧发展了,竞争就会更加激烈,反过来没有竞争就没有京剧的生存和发展。
3.“倒戈”事件
“2月中旬-3月10日(旧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九)艳秋记'正月自汉(口),大家倒戈,’指的即是京剧界称之为'鸣和社倒戈事件’。章遏云女士在《自传》“选四大坤旦”一节就此曾写道:“……新艳秋女士原名叫做王兰芳,后改王玉华,当然,她这名字是由学程艳秋而来。谈到这儿,我得提一件事,那是在燕京人丁秉鐩先生的遗作《青衣·花脸·小丑》一书中,说到'……有个坤伶新艳秋,一心想学程,打算拜程,程不肯,她只好私淑而已。像《贺后骂殿》、《三击掌》这些老戏,不需剧本,只按程腔唱就可以了;若是程派新戏,没有本子可就不成啊。新艳秋忽出奇兵,重金买通王又荃(程剧团小生),在民×十八年(1929)年底把程的新戏剧本得到一大批。那时她打杨小楼的永胜社。十九年(1930)三月一日,新艳秋的《鸳鸯冢》出笼了,而且由王又荃为配。程艳秋这才发现王又荃叛变,怒不可遏,一气就把他辞退了。’这一事件北平剧界称为'鸣和社倒戈’,以上丁先生所记完全是事实……”这个事件的发生,使得程砚秋意识到了刚刚崛起的坤伶新艳秋对自己的挑战,压力还是存在的,可以想象当时的京剧舞台竞争是多么的激烈。后来,在1932年1月1日,程砚秋将自己的名字程艳秋改成程砚秋是否跟倒戈事件有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看出,程先生对艺术创新和发展是不容置疑的,他不想重复别人,也不想重复自己,希望自己的艺术品格和人格能像开垦的砚田一样,有所收获,同时表明自己玉洁冰清,御风霜当有自立之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