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田淑霄治疗妇科疾病验案(崩漏案、带下案、不孕案、癥瘕案、产后身痛案、痛经案)

编者按:田淑霄教授为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余年,经验丰富,尤擅治妇科疾病。

崩漏案

郝某,女,44岁,2009年3月初诊,平素月经正常,此次因工作过度劳累,月经提前一周,量大,有血崩之势,色红无块,十几日不止(超过两周)。症见面色无华,神疲气短懒言,自诉双下肢无力,并伴浮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证属脾虚不摄,冲任不固,治以补中益气,摄血止漏。

处方:棕榈炭12克,山萸肉20克,桂圆肉20克,藕节炭30克,鹿角胶20克,黄芪15克,生地炭30克,木香8克,血余炭12克,仙鹤草15克,党参15克,升麻6克,当归身15克,葛根12克。4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血减,但仍有小量出血,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剂,血止。但四月份月经推迟,经调理后经来,7天净。但双下肢无力,浮肿,带多,眼干涩,舌苔中间有剥脱,脉无力。处方:炒白术10克,山萸肉20克,砂仁8克,茯苓10克,仙鹤草15克,桂圆肉20克,阿胶20克,竹叶4克,乌贼骨30克,大腹皮12克,升麻6克,甘草6克,鹿角胶20克,土茯苓20克,葛根12克,芡实20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白豆蔻10克。7剂,水煎服。先后调理月余,身体逐渐康复。

按:《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曰:“漏下之病,由劳伤血气,冲任之脉虚损故也……冲任之脉虚损,不能制约其经血,故血非时而下。”冲为血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同时“太冲脉隶属于阳明”,且叶桂有“阳明络脉空虚,冲脉无贮”之说,故冲任二脉与脾胃相通。唐宗海在《血证论》中说:“崩漏古名崩中……世人治崩以治中州也。”田淑霄在治疗崩漏时,常从脾、肾入手,如脾虚统摄无力,冲任不固而致崩漏,多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阳亏损,失其封藏固摄之权,多以右归丸加减治疗。本病案药取黄芪、党参、升麻、葛根、山萸肉,这是田淑霄经常使用的一组药,黄芪、党参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大补脾气以统血止血。升麻、葛根升脾之清阳之气,山萸肉收敛固脱,桂圆肉味甘补心脾,再以生地炭、棕榈炭、藕节炭等炭类收敛止血。因血崩势猛,恐草木之药力不及,故加以血肉有情、厚味胶质之鹿角胶、阿胶峻补之。芡实、土茯苓、乌贼骨等收涩止带,并有防范其再次出血之虞。全方偏于温补,恐其滋腻碍脾,过补壅滞,故配以行气之木香,使之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竹叶的应用,也应是防温补滋腻太过而生热,并消除患者下肢水肿症状。

带下案

宋某,女,27岁,2010年8月11日初诊。主诉:带下量多,色黄,如豆渣样,阴痒,伴四肢无力。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7月23日。13岁月经初潮,西医检查有宫颈糜烂。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脉弦细。证属脾虚湿热下注,治以健脾祛湿为主。

处方:党参15克,苍白术各10克,薏苡仁30克,芡实20克,甘草6克,车前子10克,陈皮8克,土茯苓20克,白芍10克,山药12克,柴胡8克,地肤子20克,石榴皮12克,蛇床子12克。7剂,水煎服。

以该底方加减,21剂后见好转。

按: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带下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内分泌失调等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异常,中医多辨为脾虚。正如缪希壅所云:“白带多是脾虚……脾伤则湿土之气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输为荣血,而下白滑之物。”说明脾虚是带下的主要原因。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脾虚则运化失司,不能将水谷精微化赤为血,生湿化热,湿热下注,损伤带脉,带脉失固,以致带下,故傅山云:“带下俱是湿证。”《血证论》曰:“脾土失其冲和,不能制水,带脉受伤,注于胞中,因发带证。”故田淑霄根据临床带下多发的病机,结合自己长期经验,以健脾祛湿为主,常以完带汤、易黄汤为底方,临床结合患者证候随证加减。

本案患者为脾虚所致,脾主四肢,脾虚则不能将水谷精微输布周身,故患者表现为四肢无力,脉细无力,舌胖大有齿痕,苔白,湿郁化热,重浊下注,则带下色黄。《医学心悟》云:“带下之症……不外脾虚有湿,脾气健旺则饮食之精华生气血而不生带。”故以党参、白术、山药、甘草健脾益气,苍术、芡实健脾燥湿,车前子利水渗湿,薏苡仁、陈皮健脾行气,清热祛湿。脉弦故以柴胡、白芍疏肝解郁。因该患者有宫颈糜烂,阴痒,故加土茯苓、地肤子、蛇床子、石榴皮清热解毒驱虫止痒。

不孕案

白某,女,30岁,已婚,工人。1996年6月11日初诊。1990年人工流产,此后再未孕。1996年4月做输卵管通液检查,诊为双输卵管不通。平时腰腹痛,活动则两侧少腹痛加重,带不多,月经周期正常,经期4~5天,血量少,色暗有血块,经前、经期乳房胀痛不能触衣,舌正常,苔薄黄,脉沉无力。证为气滞血瘀致不孕。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逍遥散加减。

处方:当归12克,益母草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砂仁6克,赤白芍各10克,香附12克,槟榔片10克,柴胡6克,木香6克,薄荷3克。7剂,水煎服。另:大黄蛰虫丸20丸,每晚1丸;艾附暖宫丸20丸,每日早晨1丸。

6月18日二诊:腰腹痛减轻,乳房胀痛,前天早上阴道流出大量液体,无任何痛苦,舌正常,苔薄白,脉细滑。上方加橘叶15克,鳖甲15克。7剂,水煎服。

6月25日三诊:腰腹痛减,带多,色白,稠,乳房胀痛,舌正常,苔薄白,脉沉无力。上方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予14剂,坚持服用大黄蛰虫丸及艾附暖宫丸。

9月17日复诊:月经已过,本次经期小腹坠痛,腰酸痛,其他尚好,舌正常,苔薄白,脉弦细。16日去医院B超检查,子宫6.8cm×6.4cm×4.5cm,子宫大小正常,内部回声欠均匀,内膜增厚,双侧输卵管可见液性暗区,左侧0.7cm,右侧0.5cm,双侧卵巢未见异常,诊断:双侧输卵管积液。处方:当归12克,川芎10克,熟地10克,小茴香10克,五灵脂10克,延胡索15克,香附15克,肉桂10克,蒲黄10克,巴戟天12克,山茱萸15克,赤白芍各10克,乌药12克,仙茅10克,泽兰12克,淫羊藿10克,益母草15克。连服两个月。平时坚持服大黄蛰虫丸及艾附暖宫丸。于1997年6月妊娠,后足月产一健康男婴。

按:造成女子不孕的原因有很多,如宫寒不能受孕、肝郁气滞血瘀未能受孕、肾虚精亏血少致胞宫不能摄精成孕等。《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张锡纯亦曰:“男生女育,皆赖肾脏作强。”田淑霄治疗不孕症重点在肾,并旁及肝脾。肾与生殖有直接的关系,其中肾阴为生殖的物质基础,而肾阳温润禀生发之气,所以在治疗不孕,尤其是肾亏不孕症时,定要肾阴肾阳同补。加入补脾药,是以后天助先天。补肾用女贞子、五味子、覆盆子、菟丝子、山萸肉、巴戟天、紫河车、紫石英、鹿角片这些药阴阳并补,若肾虚明显,再加入淫羊藿、锁阳、仙茅等补肾阳之药。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当归等补气血以养后天之本,其中山药滋脾阴,白术益胃阳,刚柔相济,润燥并举。

本案例田淑霄从肝入手,由于患者不孕是由输卵管不通而致,因肝经循行两少腹,经过输卵管部位,且患者经前有乳房胀痛的表现,所谓经脉所过,疾病所生,因此从肝论治,调理气血,先以逍遥散加减,服药过程中一直服用大黄 虫丸,用于破血逐瘀,补虚扶正,治疗输卵管不通之症。以艾附暖宫丸温经补虚,活血化瘀。四诊时加入肉桂、巴戟天、仙茅、淫羊藿等温补肾阳以助孕。田淑霄平时治疗输卵管不通喜用路路通、皂刺、穿山甲、白芥子,此类药能行气活血,通经疏络,均取得了良效。

癥瘕案

吴某,女,41岁,已婚,铁路干部。2002年10月26日初诊。右侧卵巢囊肿,2001年10月切除,相继左侧又出现囊肿,3.2cm×4.5cm大小,无明显症状。舌正常,苔薄白,脉滑尺无力。证为血瘀水积所致癥瘕,治以活血化瘀,利水散结,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减。

处方:桂枝10克,茯苓2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大腹皮12克,鳖甲15克,猪苓12克,泽泻10克,牡丹皮12克,浙贝母10克,生牡蛎30克,昆布20克,玄参10克,海藻15克,甘草6克。14剂,水煎服。

11月9日二诊:月经11月6日来潮,量可,左小腹隐痛,舌暗红,苔薄白,脉滑。桂枝10克,茯苓10克,赤芍12克,牡丹皮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生牡蛎20克,海藻15克,延胡索15克,乌药15克,昆布20克,鳖甲15克。14剂,水煎服。

11月30日三诊:药后感气短,舌胖大尖红,苔薄白,脉滑。桂枝10克,茯苓15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鳖甲15克,玄参10克,牡丹皮12克,生牡蛎30克,浙贝母10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昆布20克,猪苓15克,甘草6克。连服两月,水煎服。

1月25日四诊:1月20日在某西医医院做B超检查发现左侧卵巢又有1.9cm×1.84cm大的囊肿,舌红苔薄白,脉滑。仍用上方连服到2003年3月8日,3月6日又去同一医院做B超检查,卵巢囊肿已消失,4月5日又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B超检查,结果附件未见异常,嘱停药。

按:卵巢囊肿在中医属“癥瘕”范畴,癥瘕即积聚之别名,《医学汇海》:“血瘕者妇人经行及产后或伤风冷,或伤饮食以致内瘀血搏凝聚不散,乃则成块而作痛也。”经血本为“离经之血”,若留聚下焦,瘀滞日久,致脉道不通,瘀积为瘕,此为病形成之本。

瘀血阻滞冲任,新血不得归经或损伤脉络,络伤血溢,致月经经期过长,经量过多,甚或崩漏,当瘀阻冲任胞络,令胞络受阻,两精不能相合,则可发为不育,故对卵巢囊肿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止痛,软坚散结。田淑霄在治疗此类病证时,常以桂枝茯苓丸为底方加减治疗,效果较好。桂枝茯苓丸以桂枝、茯苓、桃仁、芍药、牡丹皮组成,桂枝、芍药一阴一阳,茯苓、丹皮一气一血。以此则调和阴阳气血以扶其正气,《神农本草经》:“芍药主治邪气腹痛,且除血痹寒热,疝积瘕聚……”《本草崇原》亦曰:“坚积为病,则或疝或瘕,芍药能调血中之气,故能治之,止痛者,止疝瘕之痛也。”故用芍药消癥而止痛;用丹皮辛以散之,防血瘀留于胞中;桃仁味酸且禀木气,疏肝气疗血闭;茯苓藉土气而成,位于中位,可内外旋转,上下交通,以安五脏气血。此外田淑霄又加红花以增加破瘀之力,猪苓、泽泻、大腹皮利水渗湿,以消瘰丸配海藻、昆布、夏枯草,软坚散结,更遵循此病“瘀为本,痛为标“之理,加入延胡索、乌药行气止痛,标本兼顾。田淑霄恐破血破气之药太多而邪去正伤,故加人参、黄芪、熟地等补气补血。海藻和甘草虽为相反之药,但田淑霄却将二药大胆配伍,临床效果显著。

产后身痛案

赵某,女,已婚,2010年9月13日就诊。2008年剖腹产手术后,由于产后护理不周受冷,导致关节酸痛、麻木,腰背痛至今。现翻身诸症加重,腹胀,脉沉无力,舌淡苔白。证属产后真元大损,气营两虚,治宜益气养血,温通经络。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鸡血藤20克,忍冬藤20克,威灵仙10克,路路通20克,丝瓜络10克,桑寄生10克,炒杜仲15克,巴戟天10克,羌独活各10克,姜黄12克,细辛3克,川断18克,狗脊20克,栀子10克,藁本10克,木瓜20克。7剂,水煎服。以该方为主加减两月后见好。

按:产后身痛,俗称“产后风”或“产后关节痛”,亦称“产后痛风”。关于此病的论述,最早见于《经效产宝》,书中曰:“产后中风,身体酸痛,四肢羹弱不遂。”现指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的病症。妇人因产时失血,耗气,致使产后气血虚弱,四肢百骸、经脉关节失之濡养。《金匮要略》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产后卫气失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正虚又无力托出,故邪郁于经络关节,以致周身关节疼痛。故《校注妇人良方》云:“产后遍身痛者,由气虚百节开张,血流骨节,以致肢体沉重不利,筋脉引急。”胞宫系于肾,产时伤胞损肾,故针对女子产后身痛,田淑霄常以扶正祛邪,补肾益气养血之法治疗。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云:“此证多血虚,宜滋养,或有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则养血为主,稍参宣络,不可峻投风药。”《丹溪心法》有“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杂证,以末治之”。该方以黄芪、党参、当归补其气血,取当归补血汤之意。配党参大补脾胃之气,盖产后阴阳俱虚,营卫气血不足,用党参、黄芪寓“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之意,益气固表,大补脾胃之气,使气血充沛,气顺血和,滋后天以养机体。“妇人以肾系胞,产则劳伤肾气”,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失所养而见腰痛,配以桑寄生、川断、狗脊以补肾益精,强腰壮骨。木瓜治疗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本草新编》曰:“木瓜……乃入肝益筋之品,养血卫脚之味。”《本草拾遗》:“木瓜,下冷气,强筋骨。”地龙、羌活、独活、鸡血藤、忍冬藤、威灵仙、路路通、丝瓜络祛风湿,利关节,通经止痛,姜黄、细辛、温经通络,藁本辛温以开腠理使邪有出路,栀子反佐诸药辛温燥烈伤阴。

痛经案

李某,女,18岁,2009年8月3日初诊。月经周期正常,经前腰痛,乳房胀,7天净,经期腹坠痛,甚必服止痛片,大便稀,腹凉喜温,恶心,初诊时为月经来潮第二天,舌正常,苔白,脉滑。证属脾虚气滞血瘀,治宜健脾益气,活血祛瘀。

处方:益母草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当归15克,五灵脂10克,延胡索15克,乌药15克,小茴香8克,党参15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薏苡仁30克,桂枝10克,蒲黄10克,半夏6克,生姜2片,莲子肉30克,黄芪15克,山药20克。5剂,水煎服。

5剂之后,自述本次经期腹痛大减,后以此方加减调理月余好转。

按:对于痛经一证,古人有“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之说,可见痛经的病机有虚有实,而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故对痛经一证的治疗除遵循“通”的法则之外,还应注意培补不足。患者月经期腹觉坠痛,腹痛喜温,又见大便稀,可知患者脾气不足,脾阳虚衰。故田淑霄以桃红四物汤为底方,祛瘀活血调经,而其中的芍药又与甘草合成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酸甘化阴,补阴之不足,治一切疼痛之症。再加失笑散、金铃子散行气化瘀止痛以加强止痛之效。同时以党参、黄芪补中益气,薏苡仁、山药健脾止泻,小茴香、桂枝温脾暖宫,温通经脉。若患者经期前后伴有腰痛则加川断、狗脊,经期伴呕吐者加小半夏汤以降逆止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