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中国到大中国:我们打败周边所有敌人,把种粮之地全纳入版图
当欧洲人开辟新航线,来到东亚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中国人称呼自己的国家为“中国”,意思是中央之国。在欧洲人看来,这块地方在欧洲大陆的最东端,根本不是世界的中央或中间。更何况地球是圆的,哪有什么中央?
不能怪先人们的无知,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他们确实以为自己所处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央,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是绝路,称呼这里为中国,自然是天经地义的。
无论中华先祖是来自于非洲,抑或由本地古人类进化而来,当他们掌握耕种粮食、制造工具等技术,以及用语言交流时,就已经生活在了肥沃的黄河岸边。
据专家们分析,黄帝部落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文明的始祖,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控制着难能可贵的盐田。盐是一种人类必须的矿物质,粮食可以种植,盐却只能依靠大自然的给予。
黄帝部落以盐为工具,加上高明的斗争策略,团结了炎帝等部落,使自己成为黄河中下游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打败并驱逐另一个强大的蚩尤部落后,黄帝和炎帝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开创了中华文明。
一场铺天盖地的大洪水,使大禹从众多部落首领中脱颖而出,建立起足够统领天下的权威。他的儿子启借此将天下共主的位子变成自家的财产,中华文明从此进入了世袭王朝的时代。
经过夏商两代的不断发展,中华文明进化到周朝时,也有了两三千年的历史,各方面终于成熟起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周朝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框架,我们现在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追溯到周朝。
中国的哲学思想。包括儒、法、道、墨等等都是东周时期产生的,直到今天仍然左右着中国人的思想,甚至比起两千年后的西方哲学思想,也毫不逊色。
中国的科学技术。青铜器在周朝之前已经开始用于武器和礼器,周朝的青铜器冶炼和铸造达到了古人类文明的顶端,超过其他文明。铁器也开始普及,从农具到武器,大大提高了周朝的生产力和作战水平,全面超越周边的胡族。
中国的自我认知:周王推翻商朝后,大封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出镇四方拱卫王室,由此出现了“中国”这一概念。“中国”代表着权力的中心,上天之子,文化的来源,是天下人最敬仰的文明中心。周人无不以“中国人”自居,以区别四方的蛮夷。
因为有四方蛮夷作为对比,“中国”才显得更加珍贵。东方是大海,南方是如海一般的云梦泽和茫茫密林,西方是祟山峻岭,北方是寒冷的大漠。虽然有蛮夷部落生活在四方,但他们是那样的落后和野蛮,完全无法与“中国”比肩。
“中国人”以衣饰华美、礼仪庄重而著称,因此又自称为“华族”、“中华”,相信我们是礼仪之邦,尊重秩序,整个国家井然有序,上下和谐。这些都构成中国文明最基本的追求,儒法道墨等思想其实终极目标都指向于此,只是手段各自不同而已。
现代社会面临的很多根本性问题,周朝及以前的中国人也已经遇到过,从表现形式来区分,影响文明生存和进步的障碍物,有外敌和内患两种。
外敌,也就是周边蛮夷的威胁还好办,不服就干。从夏朝开始,天子和诸侯的征战从来没有停止过,消灭了一个又一个蛮夷部落。能够种粮食的地方早晚都会兼并过来,整个长江以南便是这样被纳为中国版图。
不能种粮食的地方,随着文明本身和技术的发展,也都一一变成了中国的疆域,东北、大漠、西域、西藏无一例外。因为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远距离投送兵力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古人视为畏途的地方,后来都打了下来,这才有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内患,贯穿着整个中国文明,如何解决人多地少、权力分配等难题,使国家能够长治久安,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是所有国家都必须面对的终极问题。
中国无数次的改朝换代,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索如何让政权稳固,如何不再有内乱,使国家和人民抵御战争、疾病、灾害的能力越来越强。
从最近的疫情来看,这个探索过程并没有走到尽头,包括中国的人类文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两千年前周朝哲人们提出的那个终极问题,今天仍然没有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