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
【原文】
射干9克(三两) 麻黄9克(四两) 生姜9克(四两) 细辛3克(三两) 紫菀6克(三两)款冬花6克(三两)大枣3枚(七枚) 半夏9克(半升) 五味子3克(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用法】
1、以上九味药,以水十二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
2、去滓,每次温服一碗。一天两次。
【剂量】
1、射干3钱,麻黄4钱,生姜切片4钱,细辛2钱,紫菀3钱,款冬花3钱,大枣擘(用手掰开)7枚,半夏3钱,五味子3钱。
2、1钱=3.75克。
【组成】
细辛 五味子 大枣 姜 麻黄 紫菀 款冬花 半夏 射干
【时机】
1、怕冷, 咳嗽,痰多而清稀,口不渴,喉咙痒而不舒服。
2、肺里是水饮的阶段,是肺里水气很多,肺泡旁边充满了水,主要症状时呼吸时听到喉咙里有水的咕噜声。这不是肺里有水,不是肺积水。肺积水时射干麻黄汤就没用了。
【方解】
1、款冬花专门止咳。水饮的咳嗽,大部分都会用到款冬花;有痰的咳嗽用杏仁。杏仁只能祛痰无法去水,要把水去掉;
2、肺的气泡有积水,呈现出持续扩张不收缩的状态,造成『咳而上气』,喘不过气来。要把里面的水排掉,就要靠射干;
3、紫苑能够降逆、下气,让肺泡收缩起来;
4、五味子能够把里面的水气整个排下去;
5、细辛去寒咳;
6、病人肺里面的寒会盛,是因为肠胃的功能不好了。肺里面的留饮基本上都是来自胸隔,胸膈有湿气不去,就会造成水气上下不交,于是水气就会慢慢累积起来,日久就变成留饮留在中焦一带,因此水气才会停留在肺里面。生姜能够把横膈这一带的水气发散掉,让上下焦能够通利。加重生姜的量,其目的是除了止呕以外,还要打散中焦水气用的;
7、麻黄让肺扩张,让表寒发表发掉,让很多病毒被发汗发掉;
8、为预防病情再进一步发展,造成失治,加入半夏来去水。
【禁忌】
1、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六钱,防风四钱,浮萍四钱来取代麻黄。
2、服药后忌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应用集锦】
1、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哮喘、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中老人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等属上述证机者。用于寒饮咳嗽,病人不渴,一般3--5点醒来;
2、小青龙汤治疗不好的,常年咳嗽气喘;
3、西医的肺萎缩;
4、类似西医讲的「肋膜炎」或胸腔里有很深的咳嗽,或带有水气的寒性气喘特别有用。有浊痰的咳嗽与热性气喘就没有用了。如果射干麻黄汤服下去,病人发汗,小便也排出来,结果还是没有好,还有但坐不得卧,就是当你还在熬药的时候,病人的病情已经变成十枣汤证。如果你认为药不对了,须要赶快转用十枣汤。
【比较集锦】
1、小青龙汤专门治疗气喘寒喘,射干麻黄汤专门是寒饮。肺里有虚寒,用甘草干姜汤,如果带一点水,就是射干麻黄汤。
2、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两方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可见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射干麻黄汤则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
3、以下皆治痰饮:
(1)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
(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
(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
(5)泽漆汤以眩冒、眼前发黑为主;
(6)苓桂术甘汤以胃里停水为主。
4、解表化饮方剂:
(1)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
(2)射干麻黄汤: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射干麻黄汤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
5、以下皆治痰饮:
(1)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
(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
(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
(5)泽漆汤以眩冒、眼前发黑为主;
(6)苓桂术甘汤以胃里停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