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时:感觉
苗雨时
作者简介:
苗雨时:河北丰润人,193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历任河北廊坊师专中文系主任,教授。河北省作协第三届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研方向:现当代诗歌。已出版著作有《走向现代性的新诗》、《诗歌写作技巧》、《河北当代诗歌史》等八部。《简论诗歌的时间》获河北省第三届文艺振兴奖,《燕赵诗人论稿》获河北社科联社科三等奖。
人的生命,其外在表现,是生活,是“人生在世”;其内在表现,是心灵的波动,是内心世界。在诗歌创作中,艺术的感觉,不仅是生活与内心沟通的桥梁,而且也是生命的感情外化为艺术的基本要素。从外部世界到内心世界,再从内心世界到艺术世界,诗人的诗的感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审美中介。从这个意义说,没有艺术感觉,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有人甚至说:“艺术是感觉之花”。
例如,像这样的句子:
山如仁者寿,
水似圣之清。
这不能算是诗。因为它冷冰冰,缺乏诗的感觉,甚至没有烟火气、人生气,连自然山水在“理念”风干下也变得像木乃伊了。
真正的诗歌不是这样的,它们大都闪烁着独特的、新鲜的,甚至是精美的感觉的光彩。例如,王小妮的《我感到了阳光》,写从“长廊”走下时一刹那的感觉。其中有这样两节:
——啊,阳光原是这样强烈
暖得人凝住了脚步
亮得人憋住了呼吸
全宇宙的阳光都在这里集聚
——啊,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存在
只有我,靠着阳光
站了十秒钟
十秒钟,有时会长于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
这里诗的感觉是突出而鲜明、深切而奇特的,它摄取了形象,也包蕴着情感和思想,正是诗人扑捉到别人没有发现的这种印象,才使这首诗境界瑰丽、意蕴深厚。
我们这里谈到的艺术感觉,或叫诗的感觉、诗化的感觉,不是自然状态的感觉。艺术感觉和自然感觉有相同点,也有质的差异。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主体对外界反映的最初形式,都具有直接性的品格和感受性特点。但由于心理走向不同,它们作为不同心理图式的重要组成因素,因而也就显示出了质的差异性。自然感觉一般指向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是以功利为核心和目的认识王国。而艺术感觉主要指向审美情感和想象,建立的是在审美理想光照下的超功利的精神宇宙。两种不同的心理图式,决定了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关系:一个是实用关系,一个是审美关系。因而,自然感觉同客观外物一般采取正位对应,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你有这种感觉,我也有这种感觉)。而艺术感觉由于超实用性,它同客观外物往往错位对应,产生感觉误差,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性化特点(一花一世界,一人一天国)。实际上,艺术感觉是对自然感觉的一种超越,使创作主体具有更大的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比如,我们说:“月亮圆而亮,升起在天上”。这是自然感觉,而我们诵读李白的《古朗月行》的感觉就不同了: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这里的感觉就显现了审美变异。正是这种变异的感觉,把我们带入一个虚幻的艺术世界,并使我们能触摸到了诗人那种天真烂漫的情思。
诗与非诗的感觉差别,在于诗的感觉整合感情和想象,而且在量的配比上也不同。非诗的感觉力求准确,诗的感觉可以加大分量。同样是一杯酒,非诗的感觉,一杯酒就是一杯酒,诗的感觉可以是“金樽美酒斗十千”,也可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至于酒是否那么美或者差,没人去追究。因为它传导了诗人强化的感情。
为了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在的情绪特征,诗的感觉可以变幻为幻觉,甚至产生错觉。例如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从人间的街灯到天上的明星,从天上的明星到天上的街灯,在想象的转换中,对“对天上的市街”感觉就是幻觉,而那里珍奇的物品和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的生活,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又如,石英的《夜班》:
露天安装的同志回来了,
拖拉机拉着一车笑,
再看那晨星渐渐少,
扑扑直往车里掉,
豪气横空扫!
这里这写的是错觉。从理智上分析,星星往车里掉是不可能的,但黎明降临,晨星渐少,而此时拖拉机拉着满腔豪情的工人回来了,此景此情,使诗人产生了错觉。正是奇异的错觉,鲜明生动地表达了工人们的劲头和乐观情怀。
艺术的感觉不仅是诗美生成的因素,同时也是诗美传达的导体,它是诗人深入生活和表现生活所必备的不可缺少的能力。艾青曾说过:“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深入思想感情,而凝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我们认为,“感觉”经思想感情的灌住而凝成的形象,就是诗歌的意象。意象是纯感官的,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的突出特点是可感性,而艺术感觉的直接性和独特性恰恰是构成可感性的重要条件。没有感觉,就没有意象,意象如果脱离感觉,就无法存在。一切优秀诗作中的优美意象,都是由优美的艺术感觉熔铸一定的意味而成的。例如李瑛诗中的一系列意象:
我们匆匆策马前进,
迎着壮丽的一轮旭日,
哈,仿佛只需再走几步,
就要撞进他的怀里。
——《戈壁日出》
远处,牧女的银镯子一亮,
羊群回圈了……
——《巡逻晚归》
在敦煌,
风沙很早就醒了,
象群蛇贴紧地面,
一边滑动,一边嘶叫。
--—《敦煌的早晨》
在这里,我们看到诗人的视觉观察力是惊人的细致而缜密,他以独特、灵敏、奇妙的感觉,扑捉事物一瞬间的特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切可感而又个性化的意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由此可见,艺术感觉作为生命与诗的审美中介,它不仅通向诗美的创造,而且通向诗美的传达,它是架设在创作主体与读者之间的一条七彩长虹。为了推动我们的诗歌创作,诗人应该投身到新时代、新生活的激流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接触新生事物,在主客观交感与碰撞中,锐化自己的敏感,不断更新自己的艺术感觉,用艺术感觉点燃自己的激情,凝聚自己的思想,以便完成含纳时代重大美学内容的诗美的创造。这样,才能产生真正优秀的作品。
雨时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