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哪吒手上血债累累,太乙真人护短不讲理,不怕遭天谴?

哪吒惹下的祸事比孙悟空都不差,太乙真人是个修道的,理应知道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可他为什么不计后果的保护这个弟子?

原来,哪吒的后台连太乙真人都得供着。

李靖是个中规中矩的商朝总兵,两个儿子金吒木吒跟着名师修道,都很有出息。最让他不省心的就是第三个儿子。

哪吒果然是个熊孩子,从一出生就搅得陈塘关不安宁。

所谓异人异象,哪吒出生是个大肉球,一刀劈开,诞生出一个童子,眨眼就变成了孩童。

李靖潜意识就没把哪吒当儿子看,反倒认为他是个妖怪来的。所以,打心里一直就不喜欢。

哪吒之所以这么顽劣,有两个原因。一是其超凡的真灵天性,本来就下凡搅动风云的人物;二是有一个慈母,和一个护犊子的师父。

古训有云:慈母多败儿。哪吒不受父亲喜欢,母亲却看他是个宝贝。怎么也是怀胎多年生下来的,自然也是一块心头肉。

所以,不管哪吒犯了什么错,母亲都护着他。但殷夫人毕竟只是个凡人,哪吒小打小闹还能护个周全,但闯了大祸就不是她能管的了。

这时候,太乙真人出场,他的纵容让哪吒变得更加跋扈。

太乙真人的身份非常不简单,乃是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之首,道行最高,也是最受师父喜欢的一位徒弟。

可能是师门传统,元始天尊就很护犊子。否则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不可能为众徒弟亲自去解开红尘之厄。

太乙真人深得师父护犊子的真传,将哪吒看得极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

那一回,哪吒在海边戏水,下手没个轻重,打死了龙宫太子,还给人家剥皮抽筋。后来,东海龙王前来找场子,哪吒非但不怕,还叫嚣的更厉害,大概意思是,我身后有师父太乙真人护着,打死你这个老泥鳅也不妨事。

可见太乙真人护犊子到何种程度。

但这还不够。

太乙真人为了保护哪吒周全,甚至做下了一件遭天谴的事。那就是用九龙离火罩杀石矶娘娘的那一回。

事情的起因:哪吒偷玩李靖的乾坤弓,失手射出一支震天箭,正巧射死了一位采药的童子。

这位童子的身份不高,背后却有一位修炼数万年的大妖师父——石矶娘娘。

石矶娘娘的身份也不简单,乃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一块神石成精,修炼了数万年得道。手持法宝八卦龙须帕,坐骑是一头青鸾。

道家常言:万物有灵。

石矶娘娘既然修炼了数万年,遇到千百劫都没有身死道消,就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得知弟子被杀,肯定要讨个说法的。

所以,石矶娘娘一路找到了陈塘关,不由分说先收了李靖。肇事者哪吒不愿意了,可惜,他这点修为根本不是石矶娘娘的对手,被打得抱头鼠窜。最后,只能向太乙真人求助。

按理说,石矶娘娘是占理的一方。而太乙真人根本不问缘由,上来就恶斗了几个回合。

石矶娘娘的八卦龙须帕相当厉害,太乙真人使尽手段还是招架不住,最后使出了九龙离火罩,把石矶娘娘活生生的烧死了。

这个桥段本来很简单。但其中有个问题,笔者搞不明白。

《太上感应篇》曰: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石矶娘娘犯了什么错?太乙真人说杀就杀,不留一点情面?修仙一道非常讲因果,稍有不慎就会惹上红尘之厄。

这一点,连元始天尊都很忌惮。因为即使是高高在上的仙人,也不能对无辜生灵予杀予夺。

太乙真人为什么这么不计后果?这可能要从哪吒的真实由来说起。

哪吒是天上的灵珠子降世,下凡来扶周灭商。按照封神演义的背景,当时还没有封神,天庭形同虚设。

那是谁让他下来的?

有一则民间传言,解开了笔者心中的疑惑。灵珠子本是昆仑山中的一块宝石,吸天地之灵气,后化生出一位童子,此后跟着女娲娘娘修道。

女娲娘娘是什么身份?

先天神灵中地位极高的一尊大神,母系社会的象征,已经超脱了道迹,不在因果循环之列。就连人都是她造的,天都她补的,你说这位有多厉害?

商纣王就因写了一首亵渎女娲娘娘的诗,险些被立即灭国。如果不是殷郊和殷洪两位王子身上有大气运,加持了殷商二十八年的国运,可能商朝坚持不到武王伐纣的那一天。

足以说明,先天神灵的人格化身不好招惹。就像自然灾害一样,本就是先天神灵的意志,完全不顾及什么因果循环。

也就是从那时起,灵珠子转世为哪吒,跟妲己的使命类似。妲己是为了祸害商纣王,而哪吒则是为了讨伐商纣王。关于哪吒的真实身份,可能只有少数上仙知道,否则东海龙王也不敢这么较真。

这么说来,太乙真人护着哪吒就说得通了。

在神话体系中,女娲的地位远高于三清,能收其童子转世做弟子,太乙真人要不当宝贝护着,那真是见了鬼了。

当然,仅凭这个,他也不敢擅杀修炼数万年的大妖。

这里,要说起石矶娘娘的身份。她本是补天剩下的一块神石成精,对于女娲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而灵珠子却是其座下童子,两人的地位高下立判。

石矶娘娘哪里知道哪吒的身份?否则借她个神胆,也不敢去陈塘关找场子。

女娲连天破了都能补上,太乙真人还怕什么遭天谴呢?最不济的结果就是功过相抵。

可能这就是太乙真人得宠的原因,修仙一途有了后台,就算惹了因果劫数,也有大能在身后照拂。认定了这一点,只要不真正把天捅破了,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符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原则。

可见个体背景在修道一途的重要性,当下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