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聊一下全球的地缘格局04
04
中东,两河流域,三洲五海之地,古文明的孕育源泉。
这里诞生出第一个古文明国家,第一批语言文字,第一个世俗传播的宗教,各种最早期的技术、工具、文化和种子,都从这里诞生,并辐射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这一切都因为中东的地缘位置,处于三大洲交界处,不同文明得以在这片区域获得思想碰撞,进行学习和交流。
而且中东地形平坦,适合早期人类繁衍居住,所以一直是文明的领先地。
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被欧洲和东亚迎头赶上了?
是从铁器的大规模利用开始。
当人们懂得如何高效开发原生态森林,去平淤清沼,修通道路时,原本恶劣的环境就变得适宜人居住,加上土壤肥沃,雨水充足,很快就繁衍出新文明。
而中东的气候十分干旱,沙漠遍布,农业开垦潜力不足,注定了发展潜力的低上限,以至于到今天,人口增长都受限于气候条件。
再加上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导致陆上丝绸之路凋零,中东的地缘位置变得越可有可无,慢慢落后于其它文明,越来越颓势。
然而,石油,重新改变中东人的命运。
其中又以波斯湾的地缘最为重要,这里是全球的最大石油产出地,扼住了世界经济命脉。
波斯湾一共有五个阿拉伯国家,分别是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和科威特。
然后包围波斯湾的又有三个中东大国,沙特、伊拉克和伊朗,角逐从这里开始。
沙特阿拉伯,中东第二大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非常富裕。而且左边是红海,右边是波斯湾,在中东有很强的地缘优势。
致命点显而易见,沙特的国土大部分都是沙漠,缺乏河流湖泊,生存环境恶劣,耕地面积有限,难以养活更多人口,甚至要大量进口粮食牲畜,到现在只有3300万人。
加上国内教派对立严重,沙特对地方控制有限,国际上只能抱紧美国大腿,偶尔买个几百亿的军火保护费,以维持住皇室颜面。
伊拉克,中东传统强国,是一个非常可惜的国家。
从地缘位置来看,它具备一个大国的所有必备条件,深处亚欧大陆中心,有两河流域,有石油储备,甚至还有出海口,只要有充分时间发展,伊拉克完全有成为中东扛把子的潜质。
但是萨达姆野心太大,大到要统一伊斯兰世界,严重损害了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再加上做事不择手段,在西方世界风评很差。所以美国才会拿伊拉克开刀,爆发海湾战争,各种经济制裁,又在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
过去几十年来,伊拉克战火纷飞,整个国家越打越穷,生灵涂炭,到今天只剩3933万人。
让美国头疼的还有伊朗。
伊朗刚好卡在霍尔木兹海峡的咽喉上,每一艘从波斯湾运出去的油轮,都要从伊朗的眼皮底下经过。
当美国质疑伊朗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伊朗说它还真的有,不要乱来。伊朗不像伊拉克那么好拿捏,而且国内多山地,易守难攻,导弹储备多,中俄更不会坐视不理。
动伊朗所获得的利益,难以弥补打仗带来的损失,因此美伊这样僵持着。
沙特、伊拉克和伊朗都包围着波斯湾,谁也没有轻举妄动,试图掌控波斯湾,毕竟大家都没有绝对的压倒优势,强行占领只会反噬自己。
所以波斯湾成为地缘政治里最平衡的一个缓冲地区,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反而让波斯湾五个小国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伊朗东边是阿富汗,目前人口3637万。
它是重要的欧亚交通中心,东连东亚,西达波斯,南抵印度,北靠中亚。换言之,任何文明想对外扩张,阿富汗都是首先要拿下的。
只有占领了阿富汗,才能打通进攻要道。
但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是有道理的,复盘历史上各个占领阿富汗的帝国,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要想名义上统领阿富汗,这个不难做到,推翻当局政府就行。
但要想整合阿富汗全境,很难。
阿富汗全境多山,地势险恶,大型机械部队无计可施,想在山地里剿匪,面临着当地群众的游击,很容易变成持久战。
阿富汗地缘位置如此重要,也让周边国家不会坐视不理,暗中支持。
就像苏联入侵阿富汗,被拖入战争泥潭十多年,经济差点被拖垮,最后只能灰溜溜撤兵。
土耳其,祖上是赫赫有名的奥斯曼帝国,曾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囊括多民族多宗教的世界帝国,非常强悍,截断了陆上丝绸之路,逼迫欧洲国家开辟海上航线。
土耳其的困窘在于,虽然扼守黑海海峡和土耳其海峡,是中亚和欧洲的转接枢纽,地缘位置可以,可远离波斯湾,加上自身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不多,在国际上缺少话语权。
这不妨碍它在地缘政治上做文章,经常在美俄之间晃荡,谋取好处。
土耳其另一个奇葩之处在于,明明有97%的国土位于亚洲,却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欧洲国家,并费尽心思想加入欧盟。
欧盟说你有9000万人,太多了我们养不起。
土耳其还是中东难民进入欧洲的唯一通道。
之前双方有过协定,欧盟每年会给土耳其60亿美元的难民安置费,别让难民涌入欧洲。
但这个协定很快停滞,加上欧盟尤其是希腊对土耳其的敌意,土耳其干脆撕毁协议,只留下高素质白领和技术工人,让其它教育程度低的难民过关流向欧洲。
此举可以说一石二鸟。
欧洲的难民问题,到今天已经成为了死结。
中东西部,特别是巴勒斯坦地区,过去几十年来战乱不停,核心矛盾就是因为以色列。
犹太人流浪了两千多年,最终决定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在英美苏支持下,联合国通过巴以分治方案,也就是将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左边是以色列,右边是巴勒斯坦土著。
看似公平划分,不过以色列占据的国土位置特别好,既靠地中海,又有大片肥沃的泛滥平原,这让阿拉伯人特别愤怒,决定给以色列一些教训。
于是,这个地区一共打了四次中东战争,每次都被以色列以弱胜强,还将埃及、叙利亚、约旦和黎巴嫩打得落花流水,被占领了更多土地。
阿拉伯国家被打得完全没有脾气,总算承认了以色列在中东地位,双方展开了和平对话。
和以色列隔着一个苏伊士运河的埃及,拥有9900万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其它地区全是沙漠,难以生存。
埃及的一大地缘优势是完全掌控苏伊士运河,每年靠着过路费带来大笔创收,至于其它领域就很逊色了。
中东还有许多小国,像亚美尼亚、也门、叙利亚和约旦等,真的只能沦为大国的背景板,不是被征服就是在被征服的路上,或者一直默默无闻,低调做人。
所谓弱国无外交,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