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两度远征西域大宛国,真的是为了“汗血宝马”?

大宛,中亚古国名,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也就是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大宛出产良马,这些矫健善奔的马在当时就有“汗血宝马”的美誉。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曾到过大宛国,受到大宛王的热情接待,张骞也见识到了大宛马的优良品性。

公元前104年,张骞回国后,汉武帝听张骞说西域大宛国出产良马,喜爱宝马的汉武帝便遣使带着千金及一匹用黄金铸成的金马,去大宛国换取大宛的良马。

没想到的是,大宛王毋寡也极喜爱自己国家的宝马,不愿意送给汉朝,汉使与毋寡没谈成,生气之下把金马击碎,准备回国。

毋寡认为汉朝远在东方,鞭长莫及,就命手下在汉使回国的路上将汉使击杀,并掠走其财物。

汉武帝得知汉使被杀,财物被劫,不禁勃然大怒,当即下诏发兵数万远征大宛国。

当时,汉武帝正宠爱“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他为了使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封侯,因为当时汉朝规定,无军功者不得封侯,遂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领数万大军兵发西域,以取回大宛良马。

汉武帝此番派李广利带兵出征,多少有点轻率了,因为李广利本身并无多大的能力,仅仅凭着其妹李夫人的受宠,而成为这次出征的首脑,第一次远征大宛,注定是要失败的。

李广利率兵一路西行,到达西域后,发现西域各国受匈奴及大宛国的威慑,不愿向汉军提供粮食和饮水,都闭门抗拒汉军。

不得已之下,李广利只好率军逐个攻打,有攻下城者,得到一些粮草饮水,而连攻数日不下者,只好绕城而走,汉军一路衰耗甚大,当到达大宛东镜的郁成城时,仅剩下数千人,且个个饥饿疲困。

大宛的郁成守军又顽强抵抗,汉军攻城不克,自身伤亡惨重,李广利一看汉军锐气尽失,连个大宛的边城郁成城都不能克服,更何况攻取大宛都城了,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撤军,一路退回敦煌。

李广利此番出征,汉军生还者不过十分之一、二。李广利上书请求罢兵,汉武帝大怒,下令不许李广利军一人入关,凡有退入玉门关者立斩。李广利只好暂时屯兵于敦煌。

公元前103年夏,浞野侯赵破奴接应匈奴左大尉时,其所部两万骑兵全军覆没。于是,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建议汉武帝停止进攻大宛,全力打击匈奴。

但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认为,汉军已发,却不能降伏这么一个大宛小国,实在是有损大汉在西域的声望,而西域诸国也必将轻视大汉,这不利于汉朝对西域的统治。

因此,汉武帝坚持要继续出兵征服大宛。汉武帝还把竭力反对出兵大宛的邓光等人下狱问罪,然后动员全国的力量准备第二次远征大宛。

为了这一次远征,汉武帝甚至下令赦免囚徒,让他们从军出征,还调集恶少年及边骑六万人,加上大量自愿从军的人,大汉远征军总数约十万之众,都交给李广利统帅。

汉武帝还征集了牛10万头,马3万匹,驴、骆驼数以万计,以驮运军粮及兵器弓弩等。

另外,由于大宛城的用水都是引自城外,汉武帝又下令征集了大批水工,用以战时断其水源。

与此同时,汉武帝还增调戍甲卒18万,驻于酒泉、张掖以北,卫宿敦煌,又发天下七科谪(秦汉时期被派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贱民),负责给李广利军运送军粮。一时间,从长安等地到敦煌的路上,人车相连,络绎不绝。

公元前101年,李广利再次率领大军远征大宛。这次汉军人多势众,声势浩大,沿途西域小国不敢抵抗,纷纷开城出迎,供给粮食和饮水。

只有轮台国(今新疆轮台县)抗拒汉军,闭城紧守。汉军强攻数日后破城,屠轮台,此后更是无人敢阻。

李广利率主力3万人再度抵达大宛郁成城。大宛出兵迎敌,被汉军击败,大宛军退守郁成城。李广利吸取上次的教训,不再与郁成城纠缠,而是绕过该城,直袭大宛都城贵山城(今乌兹别克什千东南卡散赛)。

汉军到达贵山城后,首先断其水源,然后将城团团包围,日夜攻打,连攻40余日,攻破其外城,击杀大宛勇将煎靡。

面对汉军强大的攻势,大宛国终于爆发内讧,大宛贵族都怨大宛王毋寡匿宝马、击杀汉使,引发汉朝的此番攻击,于是发起兵变,击杀毋寡后,遣使持毋寡首级赴汉营求和,表示愿将良马驱出供汉军挑选,同时还声称如果汉军不答应求和,则杀尽良马,并与汉军血战到底。

此时,西域另一个大国康居国已派兵来救大宛。李广利又得知贵山内城里已有汉人帮助大宛人凿井取水,且存粮尚多,于是与众将商议后,答应大宛的要求,停止进攻内城。

于是,大宛赶出城内所有马匹,任汉军随意选取,同时还供给汉军大量粮食。汉军选取上等宝马数十匹,中等以下马三千余匹,又立大宛贵族中亲汉朝的昧蔡为新大宛王,与他结盟后,撤兵东归,从此大宛附属汉朝。

李广利回师后,汉武帝得到大宛良马,十分高兴,他将“天马”的美名赐予汗血宝马。

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得到大幅增强。

李广利两度远征大宛,前后历时四年,虽然第一次损失惨重,但汉军最终在第二次收服大宛国,还是有很大意义的,此战之后,大汉威震西域,西域诸国纷纷遣子弟入汉朝贡,并作为人质。

战后论功行赏,汉武帝果然以“万里而伐宛,不录过”,而封李广利为海西侯,其他参与远征的汉将也各有封赏,那些本来是囚徒的从军者也都将功抵罪,而成为良民。

最后,问题来了,汉武帝花费了这么大的力气,不去攻打汉朝的主要敌人匈奴,反而是为了区区几匹“汗血宝马”,而去攻打大宛国,是不是太让人难以理解了?

其实,汉武帝派李广利远征大宛国,索取汗血宝马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因为,远征大宛是汉武帝“西域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武帝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汉武帝远征大宛并没有错,因为汉匈两强多年对持,如果汉朝不征服西域,那么,一旦西域诸国与匈奴联合,将会对汉朝带来很大的麻烦,而汉朝此番征服大宛,威震西域,则会使匈奴孤立,让大汉避免两面受敌的威胁之中。

其次,在汉武帝看来,汉朝过去对西域诸国的“德抚”效果不明显,没有征伐,西域诸国是不会真正臣服的,而这次征讨大宛国,让西域诸国得知大汉的强盛,都纷纷派子弟来朝做人质,就是最好的证明。

(0)

相关推荐

  • 大宛金马背后的故事

    在<汉武喜天马  颂歌美名扬>一文中,我们欣赏了"大宛金马"马钱,该钱所言"大宛金马",既是对大宛产的汗血宝马的夸赞,也可能是直指大宛金马.即汉武帝 ...

  • 【武帝】 四十六、一个虽远必诛的故事

    所谓虽远必诛,就是个让后人高潮的话题. 大宛国的国宝就是汗血马,汉武帝最喜欢的马也是汗血马.对于汉武帝来说,千金易得,一马难求.所以每年汉使来到大宛国的目的就一个,那就是买汗血马.大宛国王不敢得罪汉朝 ...

  • 天子之怒

    大汉雄风之天子之怒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经典的对话,这段对话被记录在<战国策>,名叫<唐睢不辱使命>,唐睢出使秦国,交涉安陵君的土地,引起争执,秦王大怒,对唐睢说:你听说过什么叫 ...

  • 耶律大石:大辽最后的希望,爱国但不愚忠,在西域复国,称霸中亚

    1124年,辽朝天祚帝不顾耶律大石的劝阻,执意反攻金朝.大石私下对亲信说:"昏君迟早亡国,我等不可愚忠."于是他杀死皇帝的耳目,率两百骑兵趁夜逃走,并自立为王.不久后,天祚帝兵败被 ...

  • 塞种人与大宛国

    一.塞种人 塞种人,简称塞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原是住在中国新疆伊犁河流域的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160年前后,塞种人受大月氏人的驱赶,向南迁徙,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消灭了几个印度- ...

  • 历史上,精绝国真的有女王吗?考古专家:不要被《鬼吹灯》骗了

    盗墓小说<鬼吹灯>相信有不少人都看过,曾经有一段时间也很是流行,书中曾经对精绝国的女王进行了描写和刻画,那么,历史上,真的存在精绝国女王吗?相信大家也已经有了心目中的答案,而考古队也在沙漠 ...

  • 三星堆文明问世,证明古蜀国真的存在,比夏王朝还早1000年

    众所周知上古时代是一个属于神话的时代,史料少有记载,唯一有记载的还是一本叫<山海经>的奇书.为什么说<山海经>是奇书啊?因为这本书的年代不详,作者不详,内容呢又极其的荒诞离奇. ...

  • 汉武帝晚年下“轮台诏令”真的是自我悔过吗?

    公元前89年,68岁的汉武帝下诏,对自己主导的西域战事进行了总结反思,史称"轮台诏令".一直以来,以田余庆先生为代表的学者,将其视作汉武帝晚年的自我悔过,以及对汉武一朝扩张政策的修 ...

  • 汉朝灭亡以后,西域36国的最终归宿如何?

    西域,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地域.汉朝时是指玉门关以西的地区,主要在今日新疆及中亚的部分地区.汉朝时西域有许多小国,包括龟兹(读qiu ci),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大月氏等. ...

  • 西域36国怎么灭亡的 西域36国为什么会灭绝呢

    很久之前西域地区上有着非常多的国家,根据记载可以了解到36个国家的历史.在秦末汉初的时候,因为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因此36个国家先后都消失了.在这些国家之中,有着许多商业发展非常繁荣并且政治制度完善的 ...

  • 地里发现第二篇:出身文学世家却投笔从戎,率36人使西域50国归附

    班超出使西域路线图 从公元73年,班超首次开始出使西域,到公元102年回到洛阳,历经了30年的时间,班超数次跨过生死.仅凭借36人而使远夷和睦,异族同心,五十多个西域诸国纷纷归附汉朝,东汉再次设立西域 ...

  • 逃难大宛国拜师李靖的薛家将薛强,勇斗九环公主辅佐李旦的薛强

    薛仁贵征东和薛丁山征西令薛家将的故事扬名千古,到了薛家将第三代人物中,樊梨花的两个儿子都呈现了各种传奇.薛刚集结天下英雄辅佐李显聚义九焰山,而薛强率领大宛国军兵与马周.徐孝德等力保李旦也开始了一段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