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体书法 满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满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历史学家认为满-通古斯语族共有12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和蒙古。中国有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女真语6种。

在清朝,满语亦称“清语”,被定为“国语”,在书面语中元音有6个,辅音有29个,其中3个只用于拼写汉语借词。满语是一种表达形式丰富,形式多彩的语言。

(清代满汉钱币-顺治通宝背满汉文10枚)

据满洲实录,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将蒙古文字母借来创制满文,史称“老满文”。但因为老满文有很多弊端,1632年,皇太极下令满族文学家达海在老满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这就是现在可以在文史档案中看到的新满文。清代前中期大多用满文发布诏、诰等,成为奏报、公文、教学、翻译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乾隆以前期间满文奏折繁多,远超过单独的汉文奏折。其中顺治朝及以前多单独的满文奏折,康熙雍正两朝满汉合璧类奏折居多,单独满文或单独汉文均很少。满文有楷书、行书、草书和篆书四种字体。1748年(乾隆十三年),清乾隆帝命傅恒等人,仿照汉文篆字,重新创制了满文篆字,共计32体,并确定了各体篆字的满汉合璧名称。从此,满文篆字的种类增多,字体规范,名称统一。为了推广新创制的满文篆字,当时用32种字体刊印了《御制盛京赋》。不过,满文篆字的使用范围较窄,在清代主要用以镌刻宝玺、官印和钱币上。

(清代山东临清关殳篆印章)

满文是拼音文字,每字各有长短,不像汉字那样有规整的框架结构,书写的内容和尺幅大小比较容易把握。满文书法长短不一的特点迫使作者在创作时,既要设计全篇,还需安排好行间和字距,谋篇布局比较难以把握。满文的线、字头、字牙、点、圈等基本笔划与汉字的横、竖、撇、捺、点、提等也有不小的差异。但满文书法与汉字书法一样,都是线条的艺术。而且,满文的装饰意味很浓,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它的毛笔书法在笔法上深受汉字行草书的影响,其硬笔书法在表现力上更是具有一种刀削斧斫的力量美。就像甲骨文和金文一样,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一种昂扬的图案美和装饰美,它的美学集成就像自身优美的造型,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展示出这个民族独特的性格特征。

(清代满文圣旨)

纵观中国书法的发展史,每一种新字体的产生,每一种古文字的发展,都能给书法创作带来新的活力。从敦煌石窟中的写经残卷,到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品,少数民族书法家和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甚深的汉族书法家留下的大量作品,都对汉字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同时,在技巧手段上,又都深受汉字书法传统的影响,在这种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字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种新元素,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表现力。

清代大量的公文、奏章、外交文书是用满文书写的,也用满文翻译了大量汉文典籍。此外,还有不少清代保存下来的碑刻、谱书等也都是用满文撰写的,等等这些作为清朝历史的见证,也是一笔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宝贵的中华民族财富之一。

(雍正皇帝满文手迹1-2)

一份清朝大臣的奏折,展示给我们的是作者沉潜多年的书法功底;一道帝王的谕旨或朱批,透露出帝王从小打下的书法根基。雍正皇帝不仅擅长汉文书法,其满文书法也很娴熟精湛。从传世的雍正满文书法手迹来看,其功力深厚,书风自由洒脱,笔势凌厉硬朗,墨韵婉转流畅。乾隆皇帝终生沉醉于翰墨,他下令创制的三十二体满篆书法,在清代文献、印章上得到了发挥,很多成为历史珍品。

满文从出现、兴盛到衰微,只有几百年历史。主要原因有:1.清朝建立后,大量满族贵族入关出旗与汉平民杂居,大量汉民闯关东与满平民融合,民族同化,满人学习使用汉语日渐增多;2.民国建立后,汉文化占据了主体地位,初期取消了满蒙学堂,歧视满族等原因。 因此现在满族总人数约有千万,但使用人数只有数十万。它已经是频临消失,需要抢救的民族语言。

(清代满汉文书籍内页1,2)

抢救满文,国家在行动,民众在行动,文化机构在行动。具体事例如下:1)1985年北京满文书院创办,并免费招生开办了近20年,先后有800余名普通班学员毕业,还开办了提高班和研究班有100余名学员毕业。2003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首次“北京满文书法展”。同年年底,因为学校没有固定办学地点和编制、专家学者年事已高等问题,书院停办;2)2005年3月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满语学校成立;2005 年10月,由北京满文书院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主办的"满文书法艺术展";3)2005年10月第一期义务教育满语初级班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开课,2006年4月第二期义务教育满语初级班开课;4)2006年5月东北农业大学满语爱好者协会(学生社团)注册成立。同月,开设义务教育满语初级班第一期;5)2008年以来,东北师范大学满族历史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抢救传承满文的工作。他们自编教材,创办刊物,先后在江源、伊通、新宾、拉林等地设立满语学堂和满语教学基地,至今已培养学员逾万人。同时创立的满文书法联谊会更是硕果累累,不仅书法作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满文书法的论文也多次在国家有关刊物发表;6)2008年6月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将满语专业列入招生范围,成为全国唯一在高职院校开设满语中专专业的学院;7)2009年9月吉林白山市江源区满族学堂成立;8)2011年中央民族大学满语班授课;9)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满文书法笔会在吉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省内外有近2500名作者的3450幅满文书法作品参加了展出;10)2012年5月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在全县小学开展满语教学;11)2012年5月吉林市乌拉街满族中学7年级学生第一次满语授课;12)2012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内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办满语课程。同年年末人大附中满文社成立后,抚顺一中、北大附中等中学也兴起相关社团、选修课;13)2014年12月在沈阳师范大学美术馆,由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于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满文书法展赛”;14)2014年由原北京满文书法同学会、吉祥满族网、天津满族文化共同发起成立满文书法研习会,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满文书法研究、教学机构,本书法研习会为公益性组织;15)2014年满文书法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6)2017年7月河北唐山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在中国满文书法研习会支持下举办暑期研学季满文“少年天子学堂”开课仪式。2017年8月在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北京世纪传统文化协会主办了“走进满文书法,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叶赫那拉·姝宏满文书法展”。17.2018年天津满文研究会组织,张玫主编的《满文书法集》正式印刷发行,《子瑜满文书法》作品集于2021年1月1日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因此,我们相信有长达近300年辉煌历史的满文及满文书法不会失传,它会在国家和有志于保护民族文化的机构、专家、书法家、志愿者的努力下,会得到繁衍、发展,满文书法艺术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

(满汉文书法作品1)

在推动当代满文书法继承与发展的活动中,有一批专家学者功不可没,永载史册。如金宝森、王庆丰、金嘉鹏、安双成、关嘉禄等人。

金宝森,1930年生。满州镶黄旗,爱新觉罗氏,兴祖直皇帝福满第三子索昌阿之裔。满文书法家。1985年创办北京满文书院,主持编纂了《满文讲义》,策划并监制大型满文教学录像和光盘。现离休。国古文字研究会荣誉理事、北京满族学术研究会理事。

王庆丰,1955年高中毕业被推荐建国后首届满文班学习,1985年到北京满文书院任教,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满、通古斯语的调查和研究长达四十余年,他完成了《满语音档》,编纂了《满文讲义》。此外他还撰写或翻译了一批价值独特的满语研究、满俗、满族民间故事及工具书等方面的文章。参与撰写编辑《新满汉大词典》(承担了120万字的工作量)。

(满文行书:福禄喜寿)

金嘉鹏(1951-) 满族正红旗人,爱新觉罗氏,满名寿鲲,焘字辈。礼烈亲王十二世孙,顺承恭惠郡王十世孙。 书法家,尤擅满文书法。1977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外语系。受家庭影响自幼喜爱书画,始临欧颜,观碑读帖常年不缀。教育生涯三十年,2002年退休。他用了20余年潜心研习满文书法,在满文书法中取得了很深的造诣。为满文书法艺术重登世界艺术殿堂 做出了的贡献。他的很多作品被美,英,俄,日,港台,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清史专家,华侨精英及政府官员收藏。是既读、识满文又可以进行书法创作的为数不多的满文研习者之一。他设计的满文图章更是被许多书法家及国家领导人珍藏。现为中国满学会满文书法研习会专家。

(溥儒 1896-1963 满文书法)

安双成,1945年生,锡伯族,1961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民语系满文班。毕业后他一直在中国历史档案馆从事清代满文档案的整理、翻译、研究。在三十多年的满文专业工作中,他前后参加翻译、编辑、出版了《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清代郑成功家族满文档案译编》、《清初西洋传教士满文档案选编》等多部档案史料书;在国内外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二十多篇有关清史研究、满语文、翻译等方面的文章或论文;在北京满文书院等地进行了近二十年的满文教学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参与编写了《满文讲义》、《满文简要语法》,并录制了《满文教学录像》等对抢救满文至关重要的工作。故宫博物院、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等单位都曾经请他书写过满文匾额。他对满文书法32体篆字进行了潜心钻研,从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五种篆体,编辑出版了《满文美术字》(1992年新疆人民出版社)一书。2007年他主编出版了《汉满大辞典》,1993年他主编的《满汉大词典》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2016年并出版修订版。

关嘉禄,1943年,北京人,满族,1966年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长期在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清史、满学。合著著作:《天聪九年档》(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三姓副部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辽沈书社1984年出版),《清代内阁大库散佚档案选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89年出版),《清代内阁大库散佚满文档案选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汉满大辞典》(任副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简明满文文法》(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专著《雍乾两朝镶红旗档》(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等。

(0)

相关推荐

  • 东北历史(22):女真文字,为何消失了?和满语没一点关系

    作为东北三大土著民族之一的肃慎族,创建的渤海国.金国.大清帝国,为东北的人文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直至金国,肃慎族后裔女真族已经有了文字.很多人认为这种文字,就是满语的前身,事实真是这样吗? 完颜阿骨 ...

  • 剃发之后又推广满文,满清几任皇帝全力支持,为何还是无法成功?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朝代,最后一个朝代是清朝,努尔哈赤就是清朝的开创者.作为一位满族人,以征服者的身份作为当时最后一位胜利者,他要治理天下的手段断然是不可能和从前的皇帝一样的. 从古至 ...

  • 百体书法—飞白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飞白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飞白"书体,即"飞白书",是由东汉大学问家.书法家蔡邕创造出来的.他的创作也是一种偶然,一次蔡邕奉汉灵帝的命令,书写< ...

  • 百体书法—草篆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草篆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草篆,篆书书体的一种.春秋战国时代通行篆书还没有字体的专名,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已形成工整和草率两种字体.相对于篆书的草体写法--草篆,是在手写 ...

  • 百体书法——蝌蚪文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蝌蚪文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1)    蝌蚪文的重要出土事件 我国文字起源很难追根求源.史称伏羲氏观龟画卜作"龙书":神农氏因嘉禾作"穗书& ...

  • 百体书法—蒙古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蒙古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中华民族书法,不仅包含汉字书法艺术,还包含蒙古族.维吾尔族.满族.回族.彝族.藏族.壮族等民族文字的书法,以及曾在 ...

  • 百体书法——彝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彝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世居在祖国西南滇.黔.川.桂四省区的主要兄弟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古老的文字 ...

  • 百体书法——汉简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汉简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汉代的书法艺术,在中国古代的书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这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善极其密切的关系.西汉时期,国家空前统一强盛,经济的繁荣发达,人民生活的稳定,文化的昌盛 ...

  • 百体书法—甲骨文书法发展史及现状分析

    百体书法- 甲骨文书法发展史及现状分析                      郭 谦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镂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因形生意的字体,距今已有三.四千余年的历史.这种文字笔画比较简单,向上下 ...

  • 百体书法—水书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水书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水书,水族的文字,被"水书先生"代代相传.其形状类似甲骨文和金文,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 ...

  • 百体书法——东巴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东巴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东巴文,是西藏东部.云南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它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