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湿热

​清湿热



张医生讲科普

05-23 11:27张凯,中医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医生,健康领域创作者

已关注

早年,我跟师学习的时候,总能遇见一些人,腿麻、腿胀。

这时候,我老师总会看患者的舌头,然后再花好长时间来诊脉。

他常常在诊疗之余告诉我,湿热往下走,来到腿上,腿被憋得实在难受,于是就出现了下肢肿胀发麻的现象。

这个时候,就得清湿热。湿热没了,患者的腿就保住了。

后来,我的眼界逐渐拓宽,这才意识到,当初老师的话是多么正确。

清湿热,保腿,这是很多老一辈中医临床家共同的做法。

给你举个真实的例子吧。

我国中医内科名家赵绍琴老师,曾经接诊过一个女子,年23岁,姓马。

她的毛病,就是右侧腿麻木、肿胀。怎么弄的,不知道。

患者到了不少地方求治,效果都不好。最后,患者着急了,觉得自己年纪轻轻的,才23岁,难道今后真的落下这毛病不成?

后来,她经人介绍,求治于赵绍琴老师。

刻诊,见患者舌苔白腻而厚,舌根发黄,脉濡,略数。

这时候,赵师开了一张方子,方见——

大豆卷10克,秦艽6克,汉防己10克,赤小豆10克,全当归10克,桑枝10克,海风藤10克,络石藤10克,焦三仙10克,莱菔子10克,防风6克,一共是6剂,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用。空腹服用。

末了,赵师嘱咐患者,今后在饮食中务必清淡,不要过嗜肥甘厚味。否则,病症容易复发。

结果,患者用药以后,症状很快得到改善。

这就是一张赵绍琴老师的小医案,我写出来,供你品鉴。

这里头的道理显而易见。患者脉濡,主有湿。脉数,主有热。这结合起来,就是湿热。患者舌苔白腻而厚,主痰湿。舌根部位发黄,主有热。这一看,还是有湿热。

湿热之邪,是阴邪,喜欢往下走,伤人的阴位。人的双腿,属阴。故而,当湿热之邪下注到腿上的时候,患者就会肿胀、发麻。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当然就要清利湿热,在这个基础上养血通经,恢复下肢血脉的正常运行。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赵师开的方子——

大豆卷10克,秦艽6克,汉防己10克,赤小豆10克,全当归10克,桑枝10克,海风藤10克,络石藤10克,焦三仙10克,莱菔子10克,防风6克。

这里头,大豆卷,入脾胃经,可以清利湿热,乃是改善下肢酸沉肿胀的要药。赤小豆,善于利水消肿。汉防己,性味苦寒,利水消肿。三味药配合,令湿热之邪从内而分消。

秦艽,性味辛苦而平,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防风,祛风胜湿。两味药配合,令湿热之邪从外而分消。

海风藤、络石藤和桑枝,这是通经络的三味药,兼有祛风除的效果。

当归,养血活血。它配合海风藤、络石藤和桑枝,打通我们腿里的血脉和经络。

当然了,这么多药材,又是利水除湿,又是祛风散邪,还得痛经活络,脾胃可能受不了啊。怎么办?来点三仙和莱菔子,用于固护脾胃、增进消磨运化之性。这就是基本意图了。

总之,经过这一番努力,患者右腿的湿热之邪得到化散,血脉经络重新畅通,腿胀麻之感也就随之消失了。

我觉得,这样的经验是值得重视的。

记得几年前,我曾经遇到一个人。他也是,右腿肿胀、发麻,活动不利。当时,他认为自己是坐骨神经痛,几经努力也不见治疗效果。这个人当时才40多岁,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十分悲观。40岁就这样了,等到50岁,60岁,岂不是得坐轮椅、寸步难行了?显然,他看不到希望。

当时的我,观察其舌脉,认为是湿热所致,于是模仿赵师的经验,以清热利湿、活血通脉之法来应对。没过多久,这个患者居然真的有所好转。我还记得他当时激动的样子,真像是重获生命一般。

所以说,清热利湿,的确是我们养腿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平时饮食比较肥厚的人,更要注意因为湿热之邪下趋于腿导致的腿部酸胀、发麻。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出了症状以后,一味吃吃疼药,这就会影响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