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1961年讲解
今年巴菲特写了两封信,年中一封,年末一封。在年中的信中,巴菲特把多个分散的投资账户合并了,合并后,基金总资产达到400万美金左右。并提出了个性化的分成方案供不同需求的合伙人选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细细体会巴菲特的合伙方案,就能发现巴菲特的方案和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基金的方案有天壤之别。这个区别我在1956年信的讲解中已经谈过,不再重写。
为什么市场上的基金不采取巴菲特的方案呢?因为业绩的原因,巴菲特对自己的投资有绝对的信心,几乎不收管理费,完全靠业绩分成来赚钱,而普通的市场基金主要靠收取管理费赚钱,不管客户赚不赚钱,反正管理费是要收的。所以一般基金总是想尽办法扩大自己的规模,在同样的管理费率之下,显然管理十个亿赚的管理费比管理一个亿要多的多。而巴菲特则完全不同,他甚至在抑制自己合伙基金的扩张,在之后的信中大家可以看到,他已经不让新人加入了。他的合伙方案决定了他的重心在于提高投资报酬率上,帮客户赚的多,他才能分的多。
在信中,他也探讨了基金规模对收益率的影响问题,以他目前的资金规模,还不会拖累收益率。而他之后也坦言,如果自己管理的是一支大型基金,自己目前的投资方法会有局限性,可能也只能取得一般的收益率了。
1961年道琼斯指数收益率为22.2%,而巴菲特合伙基金的收益率为45.9%,除去巴菲特的分成,其他合伙人的实际收益率为35.9%。继续大幅跑赢指数。
巴菲特一再给合伙人树立一个观念,衡量业绩好还是不好的标准是什么?不是说今年收益率20%就是好,今年收益率-20%就是不好,而是要和市场对比,一个比较公正的对比对象就是道琼斯指数。如果道琼斯指数下跌30%,而我只下跌20%,那也是业绩很好的一年。因为巴菲特的目标是每年领先道琼斯指数一点点,集小胜为大胜,这样长期来说就能取得大幅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成绩,也才能证明自己工作的价值,如果自己的收益率只是和指数差不多,或者比指数还差,那自己的工作将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合伙人随便买个指数基金也能达到目的。
有意思的是大家总认为跑赢指数很容易,比如在A股市场,上证指数是很多公司的权重平均数,这些公司垃圾的多,优秀的少,按道理我如果持有几支优秀的公司,那不是很容易跑赢平均水平!理是这么个理,但操作起来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优质公司短期不一定跑的过垃圾公司,不一定跑的过大盘,这样持有优质公司的你就着急了,就卖掉了。第二指数它是死的,是没有感情的,即使经济危机下跌90%,它照样全仓持有,涨跌如旧,如果第二年大盘反弹50%,指数第二年就赚了50%。而你是活的,是有感情的,如果大盘暴跌90%,吓的你赶紧卖出,哪里还敢全仓买股票,基本是空仓了,即使买,也是少量仓位了,这样第二年上涨50%,可能你一毛钱没赚到,即使赚了,因为仓位小,也大大落后于指数。所以长期下来,你很难跑赢指数。
有感情的人类跑不赢没感情的指数,只是因为人类太聪明,在国内如此,在美国也是如此。巴菲特从今年开始,业绩的对比对象不仅仅是道琼斯指数了,也选择了美国最有名的4只大型基金来对比。从股东信中的数据看出,这4只基金前面几年的业绩有两只和道琼斯指数差不多,有两只落后于指数,而巴菲特的业绩大幅超越指数。
在生活中,我的很多朋友把钱存在银行里,我的钱都放在股市里,他们觉得自己很保守很安全,觉得我的方法过于激进。但是十年过去了,他们银行里的钱大幅缩水,而我却越来越富有。很多人对保守的定义就是,短期看起来没风险,或者别人都是这么做的,就觉得很安全,很保守。我以前在文章中写过类似的观点,当一个人和大众保持一致时,即使他知道这是错的,他也觉得很有安全感,反之他一个人孤独的踏上一条路时,即使他知道最后他是对的,他也会感到莫名的恐惧。
巴菲特在信中详谈了保守的观念,我深有感触,有些人认为把钱存在银行里,或买债券,即使投资股市,他们也觉得投资大型蓝筹股就是保守,问题是当你觉得买优质蓝筹股就是保守的时候,投资蓝筹股早已经成为市场共识了,此时蓝筹股早已不再保守,只是大家觉得保守。真正保守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投,都觉得风险很大。
最后用致合伙人信中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不是因为很多人暂时和你意见一致,你就是对的,不是因为重要人物和你意见一致,你就是对的,当所有人都意见一致时,正是考验你的行为是否保守的时候。在很多笔投资中,只要你的前提正确,事实正确,逻辑正确,你最后就是对的,只有凭借知识和理智,才能实现真正的保守。
2019.4.15 梁孝永康写于广州